- 英文名稱: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 [= Fagopyrum cymosum (Trev.) Meisn.] Rhizome Fagopyri Dibotryis
- 別名:蕎麥三七,賊骨頭,透骨消,天蕎麥根,鐵石子,赤地利,開金鎖,蕎當歸,鐵拳頭,野蕎麥,野蕎子,藍養頭,赤薛荔,野蕎麥根,苦養麥根,金鎖銀開,苦蕎頭
- 來源:為蓼科植物金蕎麥的根莖。採收和儲藏: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後採收,先割去莖葉,將根刨出,去淨泥土,選出作種用根莖後,曬乾或陰乾,或50℃內炕乾也可。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路邊, 溝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10
金蕎麥的傳統功效
1. 健脾消食
金蕎麥,於中醫藥理觀之,其健脾之效,主在補益脾氣,滋養脾土。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氣血生化之源。金蕎麥能助脾氣健運,強化其升清降濁、轉輸精微功能,使飲食化生氣血,從根本上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吸收問題,固護中焦。
至於消食化積,金蕎麥善於行氣導滯,消散飲食積滯。其能促進腸腑氣機通暢,加速糟粕排泄,防止食物因停滯而鬱積生熱,引發脘腹脹滿、嗳腐吞酸等不適。此作用在於其疏通壅滯,使氣機條達,改善脾胃運化失職所致之食積。
再者,金蕎麥可協調肝膽疏泄,助膽汁順暢運行,利於油膩之質消化分解,間接減輕脾胃負擔,使運化更順遂。同時,亦能調整腸腑氣機平衡,維護清寧之內環境,確保消化吸收之路徑暢通無礙,令脾胃整體功能常態運轉。
2. 化痰止咳
金蕎麥,入肺經,善化痰止咳。其化痰之效,乃因能宣導肺氣,助痰液宣化,使其黏滯得減,利於咯出,猶如滌痰。其止咳之力,則藉由協調肺氣之宣降,抑制肺氣上逆,從而寧嗽寬胸。兼具清熱解毒之功,有助緩解熱邪犯肺所致之咳痰不暢。
3. 祛風除濕
金蕎麥,性微寒,味辛、苦,入肺、肝、腎經。其祛風除濕之功,源於其藥性與歸經的獨特配合。
味辛,主發散行氣,能助身體疏通經絡,將停滯於肌表、關節的風邪濕邪向外透散,尤善於走竄開鬱。這如同中醫所言「辛能散發」,有助於解表散邪,緩解肢體痠痛、屈伸不利等風濕痹證。味苦,則主燥濕、瀉下,能有效乾燥體內過盛之濕邪,使其下行排出,符合中醫苦能燥濕的理路,對因濕邪困滯引起的症狀尤為關鍵。性微寒,表明它祛邪而不傷正氣,能兼顧風濕病症中可能伴隨的熱象,如關節紅腫熱痛,避免過度溫燥,使藥性更為平和。
歸經方面,入肝經,肝主筋,金蕎麥的祛風除濕作用能直達筋骨關節,緩解因風濕阻滯引起的肢體痠痛、屈伸不利。入肺經,肺主皮毛,其祛風作用亦能治療因風濕外襲所致的皮膚瘙癢。入腎經,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與深層的濕邪積聚相關,金蕎麥能透過腎經,深入祛除頑固性濕邪。
綜合而言,金蕎麥以其辛開苦燥、微寒清利之性,以及針對風濕痹證、關節疼痛、伸屈不利、皮膚瘙癢等病症的特定歸經,體現了中藥針對風濕在不同層次的表現進行調治的精準性。
4. 活血消癰
金蕎麥性味甘涼,傳統中醫認為,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正契合活血消癰的需求。癰腫瘡毒多因熱毒熾盛,鬱結於局部導致氣血凝滯而成。金蕎麥藉其清熱涼血之功,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阻遏熱邪灼傷血脈,從而疏通經絡,間接促進局部血行暢通;而其解毒消腫之力,則直達病灶,消散因熱毒鬱結所致的腫塊和瘀阻。故金蕎麥透過清解熱毒、涼血散瘀,從根本上化解了癰腫的病理基礎,實現了活血化瘀,消散癰腫的治療目的。
5. 清熱解毒
金蕎麥性平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功,體現於其對熱毒的溫和而深入的化解能力。性平屬性使其清熱不致於過於苦寒傷胃,味甘則有緩和、調和之效,結合入肺胃經的歸經特點,能精準作用於相關臟腑。
肺主皮毛,開竅於鼻咽,肺經熱盛則可見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金蕎麥清肺泄熱,得其宣發肅降之能,故能有效緩解呼吸道熱炎症狀。胃為陽明燥土之腑,易生熱上炎,胃熱熾盛常導致癰腫瘡毒等外科病症。金蕎麥入胃經解毒,即是針對此類深層次、濕熱鬱結所致的毒邪,通過清熱、利濕、散結的方式,使局部腫脹、潰爛得以消散。其消腫散結之力,正是清熱解毒作用於氣血凝滯、熱毒蘊結的具體體現,使病灶得以化解。
6. 活血化瘀
金蕎麥,味辛性微溫,歸肝、膽、胃經。其中辛散之性,有助宣散氣血,通利經絡;微溫之體,則可溫經通脈,化散瘀滯。肝經主疏泄氣機與藏血,瘀血常與肝失疏泄緊密相關,金蕎麥入肝經,故能有效活血化瘀。其促進血液運行、消除瘀血之功效,正針對瘀血阻滯所致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症,符合中醫「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之理,標本兼治瘀血病證。
7. 祛風除濕
金蕎麥,性味辛、甘,微寒,歸肝、腎二經。其辛味善於發散,能通行經絡,有助於疏散侵犯肌表、經絡之風邪;甘味則可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微寒之性,則能清解風濕久鬱化熱之邪。風、濕二邪常相兼為患,阻滯經絡、關節,導致痺痛、酸重、拘攣等症。金蕎麥入肝、腎二經,肝主筋,腎主骨,恰能直達筋骨關節,深入病所。透過其辛散之功,可將盤踞在經絡、筋骨間的風邪逐出體外;同時,其祛濕之力,能使停滯之濕邪透過大小便排出或從肌表透散,從而通利關節,解除因風濕阻滯所致的痺痛、四肢拘攣及筋骨痠痛。正如《本草綱目》所述,其主治「風濕痺痛,四肢拘攣,筋骨痠痛」,明確闡釋了其在祛風除濕方面的顯著功效。
8. 清熱瀉火
金蕎麥味苦甘,性寒。從中醫藥學觀點分析,「清熱瀉火」功效主要源於其寒涼之性。熱盛生火,火熱內熾則致煩渴、咳嗽等症。金蕎麥性寒,寒能制熱,猶如冰雪解烈焰,直接清解體內熱毒。同時,苦味藥多具瀉下、堅陰之功,對瀉火有輔助作用。因此,其寒涼之本能清熱,配合苦味以達瀉火之效。此為傳統中醫「以寒制熱、苦能瀉」的理論應用。
金蕎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汁或磨汁塗敷。
金蕎麥的炮製
- 除去雜質
- 洗淨
- 潤透
- 切厚片
- 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蕎麥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婦女勿用:金蕎麥性寒涼,可能會導致流產或影響乳汁分泌。
- 脾胃虛寒者慎用:金蕎麥性寒,脾胃虛寒者服用後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等不適。
- 久咳虛者慎用:金蕎麥適合治療風熱咳嗽,但對於久咳虛弱者,可能會加重虛寒。
- 與其他藥物配伍時應謹慎:金蕎麥可能會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血藥物,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或藥師。
- 服藥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用:服用金蕎麥後,若出現頭暈、腹痛、噁心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金蕎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金蕎麥含有的化學成分
雙聚原矢車菊素(Dimeric procyanidin), 海柯皁甙元(hecogenin),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鞣質(Tannin), 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 阿魏酸(Ferulic acid), 葡萄糖(Glucose), 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 3-沒食子酰表兒茶精(3-galloyl epicatechin), 原矢車菊素B-2(Procyanidin B-2), 原矢車菊素B-4(procyanidin B-4)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