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Eggshell
- 別名:混沌池,雞蛋殼,雞卵殼,雞子蛻,鳳凰蛻,混沌皮
- 藥品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卵的硬外殼。採收和儲藏:食用雞蛋時收集蛋殼,洗淨,烘乾。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雞子殼的傳統功效
1. 止血
雞子殼中的碳酸鈣能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結合,促進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塊,達到止血的目的。同時,雞子殼中的蛋白質還能促進組織修復,增強止血效果。此外,雞子殼中的其他成分,如鎂、磷等,也能參與止血過程,增強止血效果。
雞子殼的古代典籍
- 《 日華子諸家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對於中藥「雞子殼」的解釋為:
根據古籍記載,雞子殼可以經過研磨後,用來去除眼睛表面的障礙物或是雲翳,有助於改善視力問題。在古代,人們發現將雞蛋殼研成細粉,能用來輕柔地去除眼睛表面的異物或混濁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清潔和保護作用。
不過,現代使用時應注意衛生與安全,避免直接將未經消毒處理的雞蛋殼粉末接觸眼睛,以免引發感染或其他不良反應。以上僅為古籍記載的用途,並非現代醫學建議,請勿自行嘗試。
- 《 本草備要》:《本草備要》這本中醫古籍中,對於雞子殼的應用有這樣的描述:將雞子殼研磨成細粉後,與麻油混合調勻,可以外用來塗抹於因出疹或痘疹所產生的皮膚問題上,以減緩其毒性或不適。
轉譯為現代語意即是:在《本草備要》中提到,可將雞蛋殼研磨成細緻粉末,再與麻油一同攪拌均勻,製成的混合物可用來塗抹在皮膚上,特別適用於處理因長疹子或是痘疹等情況所引發的皮膚症狀,有助於舒緩其帶來的刺激或不適感。
- 《 本草再新》: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再新》的記載,雞子殼具有多種療效。它能夠消除腫瘤,有解毒的作用,可以調理氣機,甚至還有助於產婦下胎。這顯示了雞子殼在古代中醫學中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從治療疾病到輔助生產都有其一席之地。
- 《 現代實用中藥》:根據《現代實用中藥》這本書中的記載,雞子殼經由烘焙乾燥後,磨成細粉狀,可用開水送服。這種用法主要針對粘膜性胃炎、胃痛,以及佝僂病(一種因維生素D缺乏導致骨骼軟化或變形的疾病)、肺結核和骨結核等疾病的治療。
雞子殼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焙研1-9g。外用:適量,煅研,撒敷;或油調敷。
雞子殼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白內障尿道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前列腺增生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頭,鬍鬚)白癬嘔吐上腹胃脘痛肺結核
雞子殼含有的化學成分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有機物(Organic matter), 碳酸鎂(Magnesium carbonate), 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 膠質(Gelatin), 卟啉(色素成分)(Porphyrin)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