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

胡蘿蔔

HU LUO BO

  • 英文名稱: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us Hoffm. Carrot
  • 別名:胡蘆菔,紅蘆菔,金筍,傘形稜菜,丁香蘿蔔,黃蘿蔔,紅蘿蔔
  •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胡蘿蔔的根。採收和儲藏:冬季採挖根部,除去莖葉,鬚根,洗淨。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胡蘿蔔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胡蘿蔔,味甘,性平或微涼,歸脾、胃、肝、肺經。依循傳統中醫觀點,其甘平之性善於入脾胃,能夠補益中焦、健脾和胃。論及清熱之效,胡蘿蔔因其微涼而能緩和體內積熱,尤其對於因飲食不節或消化不暢導致的輕度內熱有輔助作用。其「解毒」之功,則多透過其健脾消食、理氣滯的功能來實現,藉由恢復脾胃正常運化,使氣機條暢、宿食得消、排泄通利,間接協助排出體內因滯食、濕熱或宿便積滯所產生的毒素。因此,胡蘿蔔在中醫認知中,並非峻猛的清熱解毒藥物,而是一種溫和調和,輔助身體機能恢復,從而達到緩解熱象、化解濁毒的食材。

2. 化痰止咳

胡蘿蔔性味甘平,歸肝、脾、胃、肺經。在中醫觀點中,其甘味能補益脾胃,脾為生痰之源,脾氣健運則水濕得化,有助於從根本上減少痰濕的生成。其入肺經,則能輔助肺氣宣發和肅降。文章提及胡蘿蔔中揮發性油能刺激支氣管黏膜而促進痰液分泌,此作用於中醫而言,類同於其辛散之性,有助於理氣化痰,使滯於肺部的痰濁得以鬆動排出,緩解痰多咳嗽之症。此外,其潤養作用亦有助於護衛肺臟,減少因燥熱或外邪入侵導致的刺激,從而間接達到止咳之效。胡蘿蔔素抗氧化,減少呼吸道黏膜傷害,預防感染,在中醫看來,可視為涵養正氣、固護肺陰,提升肺臟的自我修復能力,增強對外邪的抵抗力,進一步支持肺衛系統的健康,從而減少病邪侵襲引發的咳喘、痰飲問題。

3. 滋肝明目

胡蘿蔔於傳統中醫藥觀點中,味甘性平,歸肝、脾經。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血充盈、肝陰滋潤,則目能視物清晰,功能正常。參考資料提及胡蘿蔔有助於維持視力,並預防夜盲症、乾眼症等眼疾,此功效正符合中醫「滋肝明目」之理論。夜盲症與乾眼症在中醫辨證中,常歸因於肝血虧虛或肝陰不足。胡蘿蔔甘平入肝,能滋養肝血肝陰,使肝臟得以濡養,目竅失養之症狀遂得改善。其成分亦可視為補益精微,協同肝之疏泄與藏血功能,讓雙目清亮,發揮其滋肝明目之效。

4. 健脾和中

胡蘿蔔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其甘味入脾,能補益脾氣,助其運化。傳統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及水穀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參考資料提及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緩解便祕,這正體現了胡蘿蔔健脾助運的功效。脾氣健旺,則運化功能提升,水穀得以及時轉化吸收,氣血生化有源,身體運作更為順暢。此外,胡蘿蔔中的果膠可以吸附腸道中的有害物質,促進其排出體外,此乃和中之用。脾胃相合,中焦調暢,氣機升降得宜,則濁邪不易內生。其通利大便、清理腸道之功,亦可視為脾胃功能調和的表現,使中焦氣機恢復平衡,達到和中之效。

胡蘿蔔的古代典籍


胡蘿蔔的現代功效


1. 抗癌

中藥胡蘿蔔的抗癌功效,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主要活性成分為胡蘿蔔素,尤其是β-胡蘿蔔素,經證實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異常增殖,從而有助於預防癌症。除了胡蘿蔔素,胡蘿蔔還富含類黃酮、多酚類及多炔類化合物(如鐮刀芹醇 Falcarinol)。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展現多元的抗癌潛力,包括誘導腫瘤細胞特異性凋亡、抑制腫瘤血管新生,以及其強效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減少DNA損傷,進而預防細胞癌變。此外,它們亦能調節免疫功能,增強宿主對腫瘤的監控與清除能力。研究指出,胡蘿蔔及其提取物對肺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預防與輔助治療具有潛在價值。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胡蘿蔔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高含量β-胡蘿蔔素及其他類胡蘿蔔素,作為強效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應激對血管內皮的損傷,進而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此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之重要環節。其次,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尤其LDL膽固醇,並可改善血糖控制,減少心血管風險。再者,鉀含量相對較高,有助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促進鈉排出,從而協助降低血壓。此外,多酚化合物亦可能發揮抗炎作用,進一步維護血管健康,改善血液循環。這些協同作用機制共同支持胡蘿蔔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

3. 降血脂

胡蘿蔔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其降血脂功效主要歸因於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尤其是β-胡蘿蔔素,作為強力抗氧化劑,能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飾,從而減緩血管壁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此外,胡蘿蔔富含膳食纖維,這種物質能在腸道中結合膽固醇和膽汁酸,減少其吸收,並促進其排出體外。透過胡蘿蔔素對LDL的直接保護作用及膳食纖維對膽固醇代謝的影響,胡蘿蔔協同地發揮降低血脂的作用。

4. 降血糖

胡蘿蔔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其降血糖潛力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胡蘿蔔中的果膠是一種水溶性纖維,能夠在消化道內形成膠狀物質,進而延緩胃排空速度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吸收。此機制有助於平穩血糖,避免餐後血糖急劇升高,與「胡蘿蔔中的果膠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有助於降低血糖」的觀點一致。

此外,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等多種類胡蘿蔔素,這些強效抗氧化劑能減少體內氧化壓力,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可能減輕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其較低的升糖指數(GI)特性,也使其成為飲食管理的良好選擇,因其能提供飽足感而不會引起血糖大幅波動。綜合來看,胡蘿蔔通過多種途徑,包括膳食纖維的物理性作用和抗氧化成分的細胞保護益處,為血糖管理提供輔助。

5. 抗發炎

胡蘿蔔(Daucus carota subsp. sativus)的抗發炎功效,在現代藥理學中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植物化學成分。其中,類胡蘿蔔素(特別是β-胡蘿蔔素)是關鍵活性成分,它們作為強效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害。氧化應激正是啟動和加劇炎症反應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

胡蘿蔔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如綠原酸和咖啡酸,亦展現出顯著的抗發炎活性,這類物質能透過抑制促發炎介質,例如環氧合酶-2(COX-2)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達,以及調節細胞核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來發揮作用。同時,其特有的一種聚乙炔化合物——鐮刀菌醇(Falcariol),也被研究發現具備潛在的抗炎特性。

胡蘿蔔中的抗氧化物質對抗炎過程起到重要作用。它們可以減少慢性炎症的風險,促進身體各種系統的正常功能。這些成分協同作用,不僅能直接抑制發炎細胞因子的釋放,如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6 (IL-6),更能從多個靶點干預炎症級聯反應,達到全面性的抗炎效果。

6. 保護心臟健康

胡蘿蔔富含的膳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纖維,在腸道內能有效結合膽固醇及膽汁酸,透過增加糞便排泄,降低膽固醇的腸肝循環利用率。此機制有助於顯著降低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從而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與發展,對心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均具潛在益處。此外,胡蘿蔔蘊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如β-胡蘿蔔素)和其他多酚類抗氧化物質。這些化合物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減少氧化應激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並降低血管炎症反應。透過多層次抗氧化保護作用,胡蘿蔔有助於維持血管內皮功能完整性,進一步降低心臟病風險。

7. 提升免疫力

胡蘿蔔提升免疫力,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抗氧化物質。β-胡蘿蔔素作為維生素A的前體,轉化後對維持黏膜和上皮細胞的完整性至關重要,構築物理性防禦屏障。維生素A亦參與調節多種免疫細胞的功能,包括促進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分化與成熟,影響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反應,並增強巨噬細胞的活性。維生素C則是一種強效水溶性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的損害,從而保護其結構和功能。它還能增強自然殺手(NK)細胞的細胞毒性,促進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及細胞因子的生成,綜合提升機體抵抗病原體感染的能力。

8. 改善消化系統

胡蘿蔔在改善消化系統方面展現多重現代藥理機制。首先,其高含量膳食纖維是關鍵。不可溶性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有效縮短腸內容物通過時間,對於預防便秘及維持規律排便至關重要。其次,胡蘿蔔中的可溶性纖維(如果膠)在消化道中形成黏性凝膠,有助於延緩胃排空並包裹部分胃酸,從而可能緩解胃灼熱症狀。可溶性纖維亦為腸道益生菌提供發酵底物,產生短鏈脂肪酸(如丁酸),這些代謝物能滋養腸道細胞,維護腸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與功能,對整體腸道健康至關重要。再者,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此為維生素A前體。維生素A對於維護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與修復扮演核心角色,有助於強化胃壁及腸道內層的防禦功能,或能間接輔助緩解胃潰瘍引起的不適。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共同促進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與健康。

9. 保護眼睛健康

胡蘿蔔因其富含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對眼睛健康的助益具備明確的現代藥理基礎。β-胡蘿蔔素作為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在體內轉化後,維生素A成為構成視網膜桿狀細胞中視紫質(Rhodopsin)的關鍵成分。視紫質對於低光環境下的視覺(夜間視力)至關重要,因此胡蘿蔔能有效預防夜盲症。此外,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皆是強效的抗氧化劑,能中和有害自由基,保護眼部組織(如晶狀體和視網膜)免受氧化壓力損害。此抗氧化作用對於延緩白內障的形成,以及降低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AMD)的風險至關重要,因氧化壓力被認為是這兩類眼疾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時,這些成分透過維持視網膜健康和整體眼部機能,亦有助於改善眼睛疲勞。參考資訊來源:[胡蘿蔔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對保護眼睛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它們有助於預防夜盲症和減少眼睛疲勞,同時可以降低白內障和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風險。

10. 改善皮膚健康

胡蘿蔔主要藉由其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特別是β-胡蘿蔔素,來發揮對皮膚健康的益處。β-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視黃醇),而維生素A在皮膚生理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它能有效促進表皮細胞分化和更新,維持皮膚正常角質化過程,有助於改善乾燥脫屑問題,並強化皮膚屏障功能。視黃醇亦能刺激真皮層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同時抑制膠原蛋白酶的活性,這些作用共同提升皮膚的彈性與緊緻度,從而減少細紋及皺紋的生成。

此外,胡蘿蔔中的β-胡蘿蔔素及其他如α-胡蘿蔔素、葉黃素等類胡蘿蔔素是強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劑。它們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對皮膚細胞(包括角質細胞與纖維母細胞)的損害。這特別體現在對抗紫外線輻射引起的自由基連鎖反應,提供內源性的光保護作用,有助於預防皮膚光老化、色斑形成和彈性流失。部分類胡蘿蔔素也具備抗炎特性,能幫助緩解皮膚的發炎反應,對改善紅腫、粉刺等炎症性皮膚問題具有輔助效果。綜合而言,胡蘿蔔通過補充維生素A及提供多重抗氧化、抗炎成分,從細胞層面促進皮膚健康,提升其抵抗力與修復能力。

11. 抗氧化

胡蘿蔔因其高含量β-胡蘿蔔素而享有「綠黃色蔬菜之王」美譽,現代藥理學證實β-胡蘿蔔素具極高抗氧化能力。西方研究廣泛指出,它是強效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胡蘿蔔亦含β隱黃素、茄紅素、芹菜素等多種植化素,這些成分與β-胡蘿蔔素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其整體抗氧化潛力,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與維持細胞健康,例如降低黃斑部病變機率及展現防癌功效。

胡蘿蔔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0-120g;或生吃;或搗汁;或煮食;外用:適量,煮熟搗敷;或切片燒熱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蘿蔔中藥注意事項

  1. 宜熟食:生食會傷胃。
  2. 多食傷肝:過量食用會損傷肝臟。
  3. 難消:胡蘿蔔較難消化,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

胡蘿蔔相關的方劑


胡蘿蔔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夜盲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蕁麻疹麻疹咽喉痛咳嗽腹痛內障心臟病胃潰瘍低血糖白內障低血壓乾眼症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腹瀉伴隨不消化食物大便次數頻繁眼睛模糊眼睛怕光眼睛紅痛大腸激擾綜合症皮膚顏色發黃眼睛癢眼睛發黃眼睛脹上吐下瀉容易流眼淚耳聾大便溏嘴唇乾裂眼睛乾澀腹瀉口臭牙周疾病面色發黃慢性鼻炎面色灰暗

胡蘿蔔含有的化學成分


α-胡蘿蔔素(α-Carotene), β-胡蘿蔔素(β-Carotene), γ-胡蘿蔔素(γ-Carotene), ξ-胡蘿蔔素(ξ-carotene), 西紅柿紅素(lycopene), 六氫番茄紅素(phytofluene),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花色素(Anthocyanidin), 糖(Sugar), 脂肪油(Fatty oil), 揮發油(Volatile oil), 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 α-蒎烯(α-pinene), 樟烯(camphene), 月桂烯(myrcene), 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 甜沒藥烯(bisabole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