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根的傳統功效
1. 和胃消積
含羞草根含揮發油、黃酮類、多糖,有良好和胃消積之效。小兒消化不良、胃痛,用之頗效。
2. 利濕通絡
含羞草根性微寒,味甘,具有良好的利濕通絡作用。
「利濕」是指祛除體內濕邪。「通絡」是指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順暢。含羞草根能夠利濕通絡,是因其含有生物鹼、黃酮類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夠促進體內水液代謝,祛除濕邪;同時還能舒筋活絡,疏通經絡。
臨牀上常用含羞草根治療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疾病。這些疾病多是由於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含羞草根能夠祛除濕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3. 止咳化痰
含羞草根性微寒,味甘,入肺、脾二經,具有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其揮發油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減少痰液粘度,促進痰液排出。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可緩解呼吸道炎症,減少咳嗽。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4. 消食化積
含羞草根,味甘、微寒,歸脾、胃經。功能消食化積,和胃健脾。主治小兒疳積,食積停滯,脘腹脹悶,噯腐吞酸,噁心嘔吐,洩瀉腹痛。
含羞草根消食化積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其含有揮發油、生物鹼、有機酸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夠刺激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從而幫助消化食物,緩解食積引起的胃腸道不適症狀。此外,含羞草根中的某些成分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幫助抑制胃腸道中的有害細菌生長,從而改善消化功能。
含羞草根的現代功效
1. 鎮靜
含羞草根,味甘、性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養血安神、鎮靜安眠之功效。
本草綱目載,含羞草根「治心熱煩悶,血虛驚悸,失眠多夢,健忘疲乏。」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含羞草根含有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甾體類化合物等多種成分,具有鎮靜、抗驚厥、抗抑鬱、抗氧化等作用。
臨牀上,含羞草根常與其他中藥配伍,用於治療失眠、焦慮、抑鬱等症。例如,與酸棗仁、柏子仁等同用,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與茯神、百合等同用,可治療心煩意亂、神疲乏力;與當歸、川芎等同用,可治療血虛驚悸、健忘疲乏。
含羞草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含羞草根注意事項重點
1. 孕婦及兒童勿用: 含羞草根含有特殊成分,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對兒童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2. 低血壓者慎用: 含羞草根具有降血壓作用,低血壓者使用可能導致血壓過低,出現頭暈、無力等症狀。
3. 病後體虛者慎用: 含羞草根性寒,病後體虛者使用可能加重虛寒症狀,不利於身體復原。
4. 長期服用可能導致副作用: 長期服用含羞草根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
5. 服用過量可能引起中毒: 含羞草根含有毒性成分,服用過量可能引起中毒,出現呼吸困難、抽搐等症狀。
6. 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 含羞草根可能與某些藥物發生交互作用,例如抗凝血藥、降血壓藥等,建議在使用前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7. 個體差異: 對含羞草根的耐受性因人而異,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8. 禁止生用: 含羞草根生用含有毒性成分,應經水煎或熬煮後纔可使用。
9. 注意保管: 含羞草根應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照射或受潮。
10. 使用前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使用含羞草根前務必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以確定其安全性及適當用法。
含羞草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含羞草根含有的化學成分
血紅蛋白(Hemoglobin), 亞硒酸鹽(Selenite), 其他硒化合物(Other selenium compoun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