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syn. Marus papyrifera L.]
- 別名:谷樹葉,醬黃葉,穀樹葉,構葉
- 藥品來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葉。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湖北, 湖南, 華東
- 生長環境:林緣, 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楮葉的傳統功效
1.
楮葉中的鞣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從而減輕炎症、緩解疼痛等症狀。在中醫上,楮葉也被用於治療多種炎症性疾病,如感冒、咳嗽、咽炎、支氣管炎、肺炎等。此外,楮葉中的鞣酸還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幫助預防和治療感染。
2. 利尿解毒
- 鉀元素有助於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促進尿液生成,增強腎臟排泄水分和廢物的功能,達到利尿消腫的效果。
- 楮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有助於緩解痢疾等腸道疾病的症狀。
- 楮葉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緩解炎症,增強免疫力。
3. 涼血止血
- 鞣酸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促進血小板凝集,增強血管壁的收縮力,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 楮葉中的鞣酸含量較高,因此具有較強的止血作用。
- 楮葉除了具有止血作用外,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消炎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炎症性疾病。
楮葉的古代典籍
- 《 本草圖經》: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圖經》的記載,楮葉主要用於治療鼻子大量出血的情況。而楮樹的嫩芽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它對治療四肢的風濕病,以及赤白兩色的下痢有幫助。
在《本草圖經》這本書中,對於楮葉的描述是,它能夠有效處理鼻子大出血的問題。此外,楮樹的嫩芽還可做為蔬菜食用,對於改善四肢風濕病,以及赤色和白色的下痢症狀都有一定的療效。
- 《 本草綱目》: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綱目》的記載,楮葉這種中藥有多種功效。它能幫助人們利尿,也就是促進小便排泄。此外,楮葉還可以去除風濕所導致的腫脹,對風濕病患者來說是一種有益的治療選項。它還能處理白濁的問題,這通常指的是男性精液混濁不清的情況。楮葉也被用來調理疝氣,即腹內器官通過腹壁弱點突出的疾病。最後,它還具有治療癬瘡的效果,可以幫助皮膚恢復健康。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楮葉這種中藥有以下的功效:
對於兒童因身體發熱導致的問題,楮葉能夠提供舒緩的效果。此外,如果兒童在進食後身體無法有效地生成肌肉組織,楮葉也能夠發揮一定的幫助。
楮葉不僅能內服,還可以外用。將楮葉煮成藥湯,用來沐浴,對人體也有好處。它能夠促進皮膚的健康,特別是在處理一些惡性瘡癤的情況下,楮葉能夠促進新肉的生長,加速傷口的癒合。
總之,《名醫別錄》認為楮葉是一種多功能的草藥,既可用於內服,也可用於外用,對於多種健康問題都有正面的影響。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楮葉這種中藥有以下的功效:
對於兒童因身體發熱導致的問題,楮葉能夠提供舒緩的效果。此外,如果兒童在進食後身體無法有效地生成肌肉組織,楮葉也能夠發揮一定的幫助。
楮葉不僅可以煎煮成藥湯服用,還可以作為沐浴用的藥材,對於皮膚有很好的滋養作用。
對於惡性瘡瘍,楮葉也具有良好的療效,能夠促進傷口癒合和新生肉芽組織的形成。
總之,《名醫別錄》認為楮葉是一種非常全面的中藥,對於多種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特別是在兒童發熱、肌肉生成不良、皮膚問題以及惡性瘡瘍等方面。
- 《 藥性論》:《藥性論》這本書對於楮葉的解釋是:將楮葉炒過後磨成粉末,然後混在麵食裡食用,可以對付水痢這種疾病。
- 《 日華子諸家本草》:
根據《日華子本草》的記載,楮葉能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身體瘙癢症狀。
這本書提到,楮葉具有舒緩風邪導致的皮膚搔癢效果,適用於風疹、皮膚過敏等情況。在古代,人們常將楮葉煎煮後飲用或是外敷於患處,以此來減輕皮膚的不適感。
- 《 本草匯言》: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匯言》的記載,楮葉這種中藥的主要功效有三個方面:
1. 涼血:楮葉具有冷卻血液、抑制熱性病症的效果,對於因血熱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出血、熱病等,楮葉可能有緩解作用。
2. 祛風:楮葉能驅散體內的風邪,對風濕、關節疼痛等由風邪引起的疾病,楮葉可能有助於改善。
3. 利水:楮葉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問題,楮葉可能可以促進排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
以上就是《本草匯言》對於楮葉這種中藥的解釋。
- 《 嶺南採藥錄》:
在《嶺南採藥錄》這本書裡,提到楮葉有一種特殊的功效,那就是它能幫助治療一種叫做「癍痧」的疾病。
在這裡,「出癍痧」是指楮葉能用來處理一種皮膚病變,即「癍痧」。這是一種常見於南方的熱帶疾病,病徵通常包括皮膚上出現紅色斑點或者疹子。
- 《 現代實用中藥》:根據中醫古書《現代實用中藥》的記載,楮葉這種中藥具有一定的療效。在傳統上,人們會將楮葉搗碎後榨汁,然後將其塗抹於由昆蟲咬傷所引起的毒素或是皮膚病變上,作為一種自然的治療方式。
進一步來看,楮葉還被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癰癤(一種皮膚感染)。具體方法是將楮葉研磨成細粉,再與米湯和白糖混合,製成糊狀物後敷於患處。根據書中的記述,這種方式對於初期的癰和蜂窩織炎(一種深層皮膚感染)都有著良好的消腫效果,能有效幫助減緩症狀。
總之,《現代實用中藥》中對於楮葉的描述,強調了其在處理皮膚問題上的潛在價值,無論是因昆蟲咬傷導致的皮膚炎症,還是更為嚴重的皮膚感染如癰癤和蜂窩織炎,楮葉都表現出了其獨特的療效。
- 《 本草圖經》: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圖經》的記載,楮葉主要用於治療鼻子大量出血的情況。而楮樹的嫩芽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它具有治療四肢風濕痹痛的效果,同時也能用來處理赤痢和白痢這兩種不同類型的下痢問題。
《本草圖經》提到,楮葉主要功效在於止鼻血。而楮樹的嫩芽可作為蔬菜食用,能有效緩解四肢的風濕疼痛,並能用來對付赤色或白色的下痢症狀。
- 《 本草綱目》: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綱目》的記載,楮葉這種中藥有多種功效。它能幫助人們利尿,也就是促進小便排泄。此外,楮葉還可以去除風濕所導致的腫脹,對白濁(一種男性泌尿系統疾病)和疝氣也有治療效果。最後,它還能用於治療癬瘡,這是一種皮膚病。以上就是《本草綱目》中對楮葉的解釋。
楮葉的現代功效
1. 降血脂
楮葉中的鞣酸具有降血脂作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研究表明,楮葉提取物能夠顯著降低高脂飲食誘導的大鼠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而改善血脂譜。此外,楮葉提取物還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2. 降血糖
楮葉中的鞣酸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鞣酸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楮葉中還含有其他降血糖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生物鹼等,這些成分也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增強楮葉的降血糖效果。
3. 抗氧化
楮葉中的鞣酸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還可以增強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並抑制脂質過氧化,進而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維持細胞的健康和活力,延緩衰老的進程。此外,楮葉中的類黃酮成分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抑制炎症反應,進而減少細胞損傷,保護機體健康。
4. 抗菌
楮葉中的鞣酸是一種天然的抗菌劑,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繁殖。研究表明,鞣酸可以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多種細菌的生長。此外,鞣酸還具有抗病毒和抗真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病毒和真菌的感染。
楮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楮葉性寒,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孕婦不宜服用。
- 楮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便祕。
- 楮葉具有一定的毒性,過量服用可能會引起中毒。
楮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腹股溝疝氣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胃腸出血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全身性水腫尿中混挾精液牙齦出血吐血小便渾濁不清動脈損傷動脈粥樣硬化肺炎疼痛低血糖感冒支氣管炎咳嗽
楮葉含有的化學成分
黃酮甙 (總量)(Flavonoid glycosides (Total)), 酚類 (總量)(Phenolic compounds (Total)), 有機酸 (總量)(Organic acids (Total)), 鞣質 (總量)(Tannins (Total))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