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

芥菜

JIE CAI

  • 英文名稱: Tender Stem and Leaf of India Mustard
  • 別名:霜不老,芥,雪裡蕻,衝菜,黃芥,皺葉芥,大芥
  •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油芥菜的嫩莖和葉。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美洲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05

芥菜的傳統功效


1. 開胃消食

芥菜性味辛、甘、涼,其開胃消食之效,根植於中醫對性味的理解。辛味具發散、行氣之功,能溫和刺激脾胃之氣,促進其升降運化,有助於消散中焦(脾胃所在部位)的鬱滯。這與其辛辣成分能刺激胃黏膜、促進胃酸分泌,進而增強食慾、幫助消化,在理念上是相通的表現。甘味則有和中、補益之效,能調和脾胃,使其氣機運行更為順暢,確保消化過程的平衡。涼性則能清泄體內因食積不消可能產生的鬱熱,防止燥熱傷津,維持消化道的清利。總體來說,芥菜透過辛味所主之行氣、甘味所主之調和、涼性所主之清利,共同發揮其疏理氣機、和胃消積的功效,故傳統上用以改善食積不消、消化不良等症。

2. 利尿通淋

芥菜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傳統中醫認為,其辛散之性可發越水氣,通利水道,助氣化而滲濕,故能促進尿液生成與排泄,緩解小便不利。其溫性則可助脾胃振奮運化水濕之功能,使水濕得化,濁邪從小便去。對於淋瀝不暢症狀,多由下焦濕熱蘊結膀胱,氣機不暢所致。芥菜能藉其辛溫走竄之性,宣通氣機,助濕熱排出,通利鬱滯,故具化濕利淋之效。

3. 清熱解毒

芥菜,性味辛、甘、苦、涼,歸經入肺胃。其核心功效在於清熱解毒。芥菜因其涼性與微苦之味,具有顯著的清熱瀉火作用,能針對體內熱盛所引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熱性病症,有效紓緩熱勢。此外,其解毒之功亦為傳統中醫所重,特別體現在消除體內積毒,如對於濕熱蘊結、熱毒內盛所致的細菌性痢疾及腸炎,芥菜能通過其「殺菌消毒、消炎止痢」的特性,協助清除體內邪毒,改善腸道病理狀態。故芥菜在傳統醫學中,常被用作清解體內熱毒之品。

4. 消腫散結

芥菜味辛性涼,歸肺、胃經,主入氣分。其辛散之性,可通行鬱滯,消散氣結、痰核與凝血;涼性則能清熱解毒,消炎散腫。故其消腫散結之效,常用於治療熱毒鬱結或氣滯痰凝所致之乳癰、瘰癧、癭瘤、腮腺腫痛等病症,能疏通經絡,化解腫塊。

5. 利肺豁痰

芥菜性味辛、甘,入肺經,具宣肺利痰之功。其辛溫之性可溫肺散寒,助肺氣宣暢,化解寒飲痰滯。傳統多用於改善寒飲咳嗽、痰滯氣逆及胸膈滿悶等症,以利肺豁痰。

芥菜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芥菜以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展現出顯著的抗發炎藥理功效。其所含的營養物質能有效緩解體內的炎症反應,對於舒緩關節炎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的症狀具有潛在助益。

芥菜中富含異硫氰酸酯,尤其是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和異硫氰酸苯乙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這些化合物具備強效的抗發炎與抗氧化特性,能從細胞層面減少炎症介質的產生並對抗自由基的損害,從而有效抑制及減輕身體的炎症反應。

此外,芥菜亦是維生素C的優質來源。維生素C作為一種強大的水溶性抗氧化劑,在體內扮演關鍵角色,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對細胞造成的損害,進而直接降低炎症的發生。藉由抑制細胞損傷,維生素C間接支持了身體的抗炎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芥菜中的硫醇類化合物,例如廣受關注的蘿蔔硫素,除了已被證實的抗發炎作用外,還具有潛在的抗癌活性。這類化合物有助於抑制腫瘤的生長,進一步鞏固了芥菜在健康維護方面的多重益處。這些活性成分協同作用,使芥菜成為一種在營養學上具有強大抗炎潛力的天然食物。

2. 改善消化系統

芥菜對於改善消化系統具有多重藥理功效。其首要貢獻在於豐富的膳食纖維。這些纖維能顯著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有效預防和緩解便秘,使排便過程更為順暢,從而直接提升消化效率。

此外,芥菜堪稱一種天然益生元。它能為腸道中的益生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與養分,活化有益菌群的活性,同時抑制有害菌的滋生蔓延。這種腸道微生物群的優化,對於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至關重要,進而全面提升消化系統的整體健康。

芥菜中蘊含的大量水分與鉀元素,亦對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不可或缺。它們協同作用,有助於維持人體電解質的平衡穩定。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電解質濃度是消化道功能健全的基礎,能有效防止因電解質失衡可能引發的消化系統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芥菜中獨特的芥子油成分賦予了其抗菌和抗炎的藥理特性。這種活性物質能夠幫助抑制腸道內的有害細菌,同時緩解由炎症引起的消化道不適,例如腹瀉或腸炎等病症。綜合來看,芥菜透過促進腸道蠕動、優化菌群、平衡電解質及提供抗菌抗炎作用,多方位地支持並改善人體的消化機能。

3. 預防心血管疾病

芥菜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現多重藥理效益。其富含膳食纖維及抗氧化劑,是主要的益處來源。芥菜中豐富的粗纖維,能有效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進而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此機制對於預防高膽固醇血症及相關心血管疾病具有顯著作用。

此外,芥菜蘊含大量鉀離子,此成分能促進血管擴張,有助於穩定並降低血壓。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透過鉀離子的作用,芥菜能從生理層面輔助血壓的正常維持。同時,芥菜中的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血管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維持血管彈性與功能。綜合纖維降低膽固醇、鉀離子調控血壓,以及抗氧化劑維護血管健康的多元機制,芥菜在預防心臟病與中風的發生上,展現其獨特的食療與藥用價值。

4. 防癌抗腫瘤

芥菜在防癌抗腫瘤方面的藥理功效顯著,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中,異硫氰酸鹽扮演關鍵角色,此類化學物質已被證實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並阻止其進一步擴散,從根本上介入腫瘤發展過程。

此外,芥菜富含多種天然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A、C、E以及類胡蘿蔔素。這些強效抗氧化物質協同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從而減少細胞氧化損傷,降低細胞變異為腫瘤的風險。自由基是導致細胞受損和慢性炎症的重要誘因,其積聚與多種癌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藉由中和自由基,芥菜為身體提供了重要的細胞保護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芥菜中蘊含的蘿蔔硫素,是一種受到廣泛研究的抗癌成分。研究數據指出,蘿蔔硫素不僅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更能誘導這些異常細胞啟動程序性細胞死亡,即細胞凋亡,從而精準地清除體內的潛在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組織。這種誘導凋亡的機制對於預防和對抗癌症至關重要。

再者,芥菜所含的芥子油也對抗腫瘤有間接助益。芥子油具有顯著的抗菌與抗炎特性,能幫助維持體內環境的健康平衡。慢性炎症是許多癌症發生的重要前兆,透過減輕炎症反應,芥子油有助於降低因炎症引起的細胞癌變風險,從而間接達到預防腫瘤的效果。綜合來看,芥菜憑藉其多元的生物活性成分,為人體抵禦癌症提供了多重防線。

5. 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

芥菜以其豐富多元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展現出顯著的藥理保健功效。維生素C作為強效抗氧化劑,能有效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同時強化人體免疫系統,提升抵抗力,有助於預防感染。維生素K對於維持血液正常凝固至關重要,並能促進骨骼強健,支持骨密度。

在礦物質方面,芥菜是鈣質的良好來源,鈣為骨骼與牙齒健康所必需,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鐵質則為紅血球形成之根本,透過補鐵協助預防貧血。鎂元素對於肌肉放鬆與神經功能傳導扮演重要角色,並有助於穩定血壓。鉀離子則能有效調節血壓與心律,維護心血管健康,並降低中風的潛在風險,對整體生理機能的平衡運行貢獻良多。

芥菜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15g;或用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燒存性研末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芥菜注意事項:

  1. 瘡瘍、目疾、痔瘡、便血者忌食:芥菜性味辛熱,有活血化瘀之效,但過食恐加劇出血或發炎反應。
  2. 熱盛者忌食:芥菜性溫,熱性體質者食用過多易生熱化火。
  3. 動風:《本草衍義》記載,食用過多芥菜會導致動風。
  4. 耗損陰精:《本草綱目》記載,久食芥菜會耗損陰精,造成肝木受損、昏人眼目、發人痔瘡。

芥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腎及輸尿管結石咳嗽小便疼痛腹瀉貧血心臟病消化不良骨質疏鬆症損傷頭痛疼痛感冒腮腺炎腸炎痢疾甲狀腺腫黃疸鼻塞低血壓消化系統疾病

芥菜含有的化學成分


異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異丙酯(Isoprop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仲丁酯(sec-But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正丁酯(n-But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戊-4-烯酯(4-Penten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3-甲硫基丙酯(3-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β-苯乙酯(β-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丁-3-烯酯(3-Butenyl isothiocyanate), 蕓薹抗毒素(Brassilexin), 環蕓薹寧(Cyclobrassinin), 環蕓薹寧亞碸(Cyclobrassinin sulfoxide), 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丙-2-烯基芥子油苷(Prop-2-enyl glucosinolate), 2-羥基丁-3-烯基芥子油苷(2-Hydroxybut-3-enyl glucosinolate), 2-羥基-戊-4-烯基芥子油苷(2-Hydroxypent-4-enyl glucosinolate), 丁-3-烯基芥子油苷(But-3-enyl glucosinolate), 2-苯乙基芥子油苷(2-Phenylethyl glucosinolat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