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帶下,白濁,小便頻數,遺尿等。本品收澀而固下焦。治婦女帶濁,屬脾腎虧虛帶下清澈者,為本品所宜,常配山藥、蓮子、烏骨雞等相須而用,若屬濕熱帶下,色黃腥臭者,則配黃柏、車前子等,以清濕濁止帶,如易黃湯。治小便頻數、遺尿,常配熟地、山萸肉、覆盆子等,以補腎固澀。
治赤白帶下,下元虛憊: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為末,用烏骨雞一隻,去腸盛藥煮爛,空心食之。(《瀕湖集簡方》)
《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若肺熱燥咳,喘咳無痰者,配天冬、麥冬、款冬花以潤肺止咳。近代有以本品配地龍、黃芩等,治慢性氣管炎屬肺熱型者。
《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現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於肺結核。
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
用於哮喘痰嗽。本品性澀而收,能斂肺定喘,兼化痰之功,為治喘咳所常用。如肺腎兩虛之虛喘,配五味子、胡桃肉等以補腎納氣,斂肺平喘;若咳喘痰嗽兼風寒引發者,配麻黃用同,二者一散一斂,開肺散邪而不致耗傷肺氣,斂肺平喘而無留邪之弊,如《攝生眾妙方》之鴨掌散;若外感風寒而內有蘊熱而喘者,則配麻黃、黃芩等同用,如定喘湯。
內服:煎湯,3-9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切片塗。
1.白果仁:揀淨雜質,除去硬殼。
2. 熟白果:取揀淨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