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

泥鰍

NI QIU

  • 英文名稱: Loach, Oriental Weatherfish
  • 別名:鰍魚,鰼,鱃,委蛇,鰍,和鰍,泥鰍,粉鰍
  • 藥品來源:為鰍科動物泥鰍、花鰍、大鱗泥鰍的全體。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內臟,洗淨,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遼寧, 吉林, 江蘇, 福建, 內蒙古, 蒙古
  • 生長環境:池塘, 湖泊, 溝渠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泥鰍的主治功效


泥鰍主治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主脾虛瀉痢;熱病口渴;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陽事不舉;病毒性肝炎;痔瘡;疔瘡;皮膚瘙癢

泥鰍,為鰍科動物泥鰍的肉。分佈於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具有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脾虛瀉痢,熱病口渴,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陽事不舉,病毒性肝炎,痔瘡,疔瘡,皮膚瘙癢。

現代研究

  1. 泥鰍具有抗腫瘤作用。泥鰍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Lewis肺癌均有抑制作用。
  2. 泥鰍具有降血糖作用。泥鰍提取物能顯著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
  3. 泥鰍具有抗菌作用。泥鰍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4. 泥鰍具有抗炎作用。泥鰍提取物能抑制小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蛋清性足腫、棉球肉芽腫等炎症反應。
  5. 泥鰍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泥鰍提取物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脾細胞免疫功能。

臨床應用

  1. 脾虛瀉痢:本品具有補益脾腎之功,常用於脾虛瀉痢。常與白朮、山藥、茯苓等同用。
  2. 熱病口渴:本品具有清熱利水之功,常用於熱病口渴。常與生石膏、知母、麥冬等同用。
  3. 消渴:本品具有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之功,常用於消渴。常與山藥、茯苓、白朮等同用。
  4. 小兒盜汗水腫:本品具有補益脾腎、利水消腫之功,常用於小兒盜汗水腫。常與山藥、茯苓、白朮等同用。
  5. 小便不利:本品具有利水解毒之功,常用於小便不利。常與澤瀉、車前子、白茅根等同用。
  6. 陽事不舉:本品具有補益脾腎之功,常用於陽事不舉。常與熟地、山藥、茯苓等同用。
  7. 病毒性肝炎:本品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調節等作用,臨床用於治療病毒性肝炎。常與茵陳蒿、柴胡、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8. 痔瘡:本品具有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之功,臨床用於治療痔瘡。常與大黃、芒硝、桃仁等同用。
  9. 疔瘡: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臨床用於治療疔瘡。常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同用。
  10. 皮膚瘙癢:本品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臨床用於治療皮膚瘙癢。常與黃柏、白鮮皮、苦參等同用。

泥鰍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煮食,100-250g;或燒存性,入丸、散,每次6-10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生品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泥鰍中藥注意事項重點

  1. 孕婦慎用:泥鰍性寒,孕婦食用過多可能導致胎動不安或早產。
  2. 脾胃虛寒者不宜:泥鰍性寒滑,脾胃虛寒者食用後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
  3. 皮膚過敏者應避免:泥鰍含有組胺等物質,過敏體質者食用後可能出現皮膚搔癢、紅腫等過敏反應。
  4. 與某些藥物會交互作用:泥鰍能與一些抗凝血劑和降壓藥物交互作用,導致藥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
  5. 生食有寄生蟲風險:未經烹煮的泥鰍可能含有寄生蟲,生食存在感染風險。
  6. 新鮮度需注意:泥鰍不耐儲存,新鮮度差的泥鰍食用後可能有害健康。
  7. 不宜久煮:泥鰍久煮會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影響藥效。
  8. 適量食用:泥鰍藥性較強,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腹瀉、虛弱等不良反應。
  9. 諮詢醫師:使用泥鰍藥物前,應先諮詢合格中醫師,評估個人體質和用藥安全。

泥鰍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糖尿病痔瘡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男性勃起障礙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皮膚搔癢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疥癬

泥鰍含有的化學成分


水(Water),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灰分(Ash),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十八碳三烯酸(Octdecatrienoic acid), 胺(Spermine), 亞精胺(Spermidine), 腐胺(Putrescine), 屍胺(Cadaverine), γ-丁內酯(γ-Butyrolactone), 蛋白酶(Protease), 表型-6-磷酸葡萄糖酸脫氧酶(Phenotype of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磷酸葡萄糖變位酶(Phosphoglucomutase), 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胞嘧啶(Cytosine), 黃嘌呤(Xanthine), 腺嘌呤(adenine), 鳥嘌呤核糖甙(Guanosine), 鳥嘌呤(Guanine), 嘧啶(Pyrimidine), 嘌噙鹼(Purine bases), 核苷(Nucleoside), 核苷酸(Nucleotide), 腺苷酸(Adenylic acid), 鳥苷酸(Guanylic acid), 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 acid), 脫氧鳥苷酸(Deoxyguanylic acid), F-型前列腺素(F-type prostaglandins), 肌肉蛋白(Muscle proteins), 維生素A(Vitamin A),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煙酸(Nicotinic acid), 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 酯酶(Esterase), 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蘋果酸脫氫酶(Malate dehydrogenase), 黃嘌呤脫氫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 鈉離子(Na+), 鐵離子(Fe2+), 鉀離子(K+), 鈣離子(Ca2+), 鎂離子(Mg2+), 銅離子(Cu2+), β-胡蘿蔔素(β-Carotene), 遊離氨基酸氮(Free amino acid nitrogen), 穀氨酸(glutamic acid), 賴氨酸(Lysine), 精氨酸(Argin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組氨酸(Histidine), 蘇氨酸(Threonine), 甘氨酸(Glycine), 丙氨酸(Alanine), 纈氨酸(Valine), 中性脂類(Neutral Lipid), 糖脂(Glycolipid), 磷脂(Phospholip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鈉離子(Na+), 鉀離子(K+), 氯離子(Cl-), 磷酸根離子(PO43-), 鈣離子(Ca2+), 鎂離子(Mg2+), 肌苷酸(Inosinic acid (IMP)), 腺苷酸(Adenylic acid), 肌酸酐(Creatinine), 丁酸(Butyr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