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白菜

BAI CAI (DA BAI CAI )

  • 英文名稱: Chinese Cabbage
  • 別名:大白菜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白菜的傳統功效


1. 消食開胃

大白菜,味甘性平,歸入胃、大腸經。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消食開胃之效,可從多方面闡釋。

白菜富含膳食纖維,如文中所述「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緩解便祕」,此實為其通利大腸之功,有助於疏通積滯,使腸道氣機順暢,解決因食積引起的消化不良及大便不暢。

同時,「白菜中的芥子油能刺激腸胃,幫助消化」,此種「刺激」在傳統醫學中可理解為具備溫通、行氣、消積之性,對於脾胃虛寒或食滯不化者,能助其溫化散結,促進消化機能的恢復。

此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增強胃液分泌,促進胃腸消化,健脾開胃」,這與中醫所言「脾胃為後天之本」相符。增強胃液分泌,代表胃氣得降,受納功能提升;促進消化與健脾開胃,則指脾氣得升,運化功能恢復,使食慾不振、消化遲滯等問題得以改善。綜合而言,白菜透過其通利腸腑、溫化積滯、健運脾胃之氣的作用,達成其消食開胃的功效,適合因飲食停滯或脾胃功能不健而食慾不佳、消化不良者食用。

2. 清熱解毒

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白菜味甘性寒,入胃、大腸經。其「性寒」之特質,賦予白菜卓越的清熱能力,能直透臟腑,清瀉體內積聚的熱邪,對於外感暑熱之邪或內生火熱所致的煩渴、燥熱、中暑等病症,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能生津止渴,消暑除煩。

白菜的「解毒」功效,則體現在其協助身體排出濁邪、化解熱毒的層面。白菜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體內代謝產物與熱毒性物質的排出,此乃中醫「通腑瀉熱」的重要體現,透過通利大便,將內蘊之毒邪從下道排出,從而減輕身體負擔,使熱毒無處滋生。

現代醫學分析提及的維生素C、鉀及豐富微量元素,在中醫看來,這些是構成白菜甘寒清熱、通利解毒作用的物質基礎。維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可助化解熱毒,鉀的調節體液平衡則有助於滋陰除熱,而多種微量元素則能扶助正氣,增強機體對抗熱邪的能力,使白菜的清熱解毒之功更為鞏固與全面。

白菜的現代功效


1. 抗衰老

白菜作為日常蔬菜,其對抗衰老的藥理效益顯著。其核心價值在於豐富的抗氧化物質。白菜蘊含維生素C、維生素E及β-胡蘿蔔素(或稱胡蘿蔔素),這些都是強效的自由基清除劑。人體細胞在正常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環境壓力亦會增加其生成,過量的自由基會攻擊細胞結構,導致氧化壓力,加速細胞老化、組織損傷,進而引發多種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白菜中的抗氧化劑能有效中和這些有害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從根源上延緩生理性衰老進程,維持細胞年輕態。

此外,白菜對維持皮膚健康具有直接益處,這亦是抗衰老的重要體現。維生素A、C、E三者協同作用,滋養皮膚細胞,提升皮膚的防禦能力與修復機制。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持皮膚彈性;維生素E則保護細胞膜免受氧化,減少細紋與皺紋的產生;而維生素A有助於細胞更新,改善膚質,預防老年斑的形成,使皮膚光澤飽滿,顯現年輕活力。

從整體健康角度觀之,白菜雖非直接作用於衰老細胞,但其所含的營養素間接為身體機能提供「抗衰老」的支撐。豐富的維生素C能強化免疫系統,使身體更有效地抵禦疾病侵擾,減少慢性炎症對機體的消耗,讓生理機能保持在高峰狀態。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系統,減少體內毒素累積,確保營養有效吸收,從而維繫細胞的正常運作與修復。鉀離子則有助於穩定血壓,保護心血管健康,健康的循環系統是身體各器官維持年輕機能的基石。綜合而言,白菜透過其多重藥理成分,全面抵抗自由基侵害、維持生理機能平衡,實現由內而外的抗衰老功效。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白菜因其多元的營養成分,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現多重藥理效益。其富含的維生素C與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對抗自由基對血管壁造成的氧化損傷,進而降低血管的硬化程度,維護血管彈性與健康。

白菜中大量的膳食纖維在腸道中發揮關鍵作用,能有效吸附膽固醇並促進其排出體外,從而幫助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減少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形成。同時,白菜所含的維生素C與豐富的鉀元素,對於調節血壓至關重要。維生素C能直接作用於血管,協助降低血壓;而鉀元素則透過平衡體內鈉鉀比例,維持正常血壓穩定性。

此外,白菜中的葉酸對於心血管健康亦有顯著貢獻,它能協助降低血液中同半胱氨酸的濃度。高水平的同半胱氨酸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葉酸的參與有助於其正常代謝,從而減少血管內皮損傷。更值得關注的是,白菜中特有的蘿蔔硫素,被研究證實能有效抑制血小板過度聚集,這對於預防血栓形成、確保血液流暢,以及降低心肌梗塞或中風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3. 降血脂

白菜在降血脂方面展現多重藥理功效。其核心機制之一在於豐富的膳食纖維。這些纖維具有出色的吸附能力,能夠在消化道中有效結合膽固醇,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及總膽固醇,進而促進其從體內排泄。透過這種方式,白菜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總量,從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風險,對心血管健康提供保護。

此外,白菜中蘊含的特定化合物能對膽固醇的吸收過程產生抑制作用。這些活性成分可干預腸道對膽固醇的攝取,阻止其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從源頭上減少血中膽固醇的含量。

第三個機制與膽汁酸代謝相關。白菜含有膽汁酸,這對於調節體內膽固醇水平至關重要。這些膽汁酸成分能有助於肝臟增加膽汁酸的合成與分泌。肝臟合成膽汁酸的原料來源即是膽固醇,因此透過促進膽汁酸的生成與排出,肝臟會消耗更多的循環膽固醇以補充膽汁酸池,最終加速膽固醇的轉化與排泄,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進而達到降低血脂的整體效果。

4. 抗癌

白菜蘊含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能有效抑制癌細胞增殖,發揮其預防癌症的潛力。

它富含維生素C、E、K、胡蘿蔔素及膳食纖維,這些成分協同作用,有助於強化抗氧化能力,並顯著增強身體免疫系統。白菜中豐富的葉酸,能顯著降低細胞DNA損傷的風險,從而減少癌症的發生。

其特有的異硫氰酸酯,是重要的抗癌化合物,不僅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更能精確地誘導癌細胞凋亡,展現直接的抗癌藥理機制。同時,白菜中的蘿蔔硫素也提供強效的抗炎作用,有助於降低因慢性炎症引起的癌症發生風險。

此外,白菜所含的大量纖維素,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腸道內致癌物質的排出,縮短其停留時間,這對於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具有顯著意義。

5. 促進消化

白菜在促進消化方面展現多重藥理功效。其豐沛的水分含量,結合豐富的維生素C,能有效刺激胃液分泌,協助食物分解,從而促進整體消化過程。尤為關鍵的是,白菜富含膳食纖維,此纖維由可溶性與不可溶性兩大部分組成。

不可溶性纖維如同腸道內的清道夫,能顯著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壁蠕動,加速腸道內容物排出,對於預防和緩解便秘具有顯著助益,使排便規律而順暢。同時,可溶性纖維則扮演益生元角色,為腸道內有益菌群提供養分,促進其生長與繁殖,有助於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健康的腸道菌群對於食物的有效消化吸收至關重要,能優化營養物質的轉化效率。綜合白菜所含的豐沛水分、維生素C,以及不同型態的膳食纖維,其協同作用有效促進胃腸蠕動,優化消化環境,從而對整體消化功能產生積極而全面的助益。

6. 抗發炎

大白菜,作為日常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其藥理效益中,抗發炎作用實為重要一環。白菜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能有效緩解身體的發炎反應,進而減輕不適。

首先,白菜富含維生素C和類胡蘿蔔素。這兩類皆是強效的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對細胞造成的損害。氧化壓力是誘發和加劇發炎反應的關鍵因素之一,透過抗氧化作用,這些成分能從源頭上抑制發炎 cascade 的啟動與傳播。

其次,白菜中的膳食纖維對於減少腸道炎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纖維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保持排便順暢,更能作為益生菌的養分,幫助維持健康的腸道菌群平衡。一個穩定的腸道微生態系統有助於鞏固腸道屏障功能,減少潛在的發炎因子滲透進入體內循環,從而有效降低腸道黏膜的發炎程度,並間接改善全身性的發炎狀態。

再者,白菜所含的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更是其抗發炎功效的顯著貢獻者。這類化合物是十字花科蔬菜特有的次生代謝產物,經過多項研究證實,具有強大的抗癌與抗發炎特性。異硫氰酸酯能夠調節多種與發炎反應相關的酶和信號通路,例如抑制核因子-κB(NF-κB)等發炎介質的活化,進而減少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產生,直接干預並抑制發炎過程,發揮其對抗炎症的藥理作用。

綜合上述,白菜透過其豐富的抗氧化劑、膳食纖維以及獨特的異硫氰酸酯,從多個角度協同作用,提供身體天然的抗發炎支持,有助於維護細胞健康,緩解因發炎引起的不適。

7. 降血壓

白菜,作為一種日常蔬菜,其降血壓的藥理功效主要源於其豐富的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首先,白菜富含鉀,每百克約含150毫克。鉀是一種重要的電解質,在體內能拮抗鈉的作用,促進腎臟排出多餘的鈉離子,進而幫助降低血管內的液體量和壓力,對穩定血壓具有顯著作用。

其次,鎂是白菜中另一種有益的礦物質,每百克約含12毫克。鎂在生理上扮演著血管平滑肌鬆弛劑的角色。它能影響鈣離子在細胞內外的流動,並參與血管擴張物質(如一氧化氮)的生成,有效放鬆血管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直接有助於血壓的下降。

再者,白菜中也含有鈣,每百克約有75毫克。雖然鈣常與骨骼健康相關聯,但它同樣對心血管功能至關重要。適量的鈣攝取有助於調節血管平滑肌的收縮與放鬆平衡,維持正常的血管張力,間接支持血壓的穩定。

此外,白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每百克約達2.5克。膳食纖維雖不直接影響血壓調節,但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健康的、有彈性的血管是維持正常血壓的基礎,因此,透過改善血脂狀況和促進心血管健康,膳食纖維間接對血壓的長期穩定管理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8. 改善消化系統

白菜於改善消化系統方面藥理功效顯著,其多重營養成分協同作用,共同促進腸道健康。

首先是其豐富的膳食纖維,此為維持消化道順暢運行的關鍵。膳食纖維能有效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壁蠕動,加速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從根本上預防便秘,並減輕腸道負擔,確保消化系統機能的穩定與高效。

白菜中亦蘊含天然益生菌,這些有益微生物對於建立健康的腸道微生態至關重要。它們能夠協助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長,進而增強腸道自身的免疫防禦能力,為消化道的長期健康奠定基礎。

再者,白菜富含多種抗氧化劑,這些化合物在保護腸道細胞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能有效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並有助於降低腸道炎症,為消化系統創造一個穩定且健康的內在環境,有利於營養吸收與廢物排泄。

此外,白菜提供的維生素C能夠有效提升人體整體免疫力,使消化系統更能抵抗潛在的病原體入侵,減少感染風險。而其所含的鉀元素,則助於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這對於腸道肌肉的正常收縮與消化液的分泌協調性至關重要,進一步確保消化功能的順暢運行。

9. 提升免疫力

白菜作為日常蔬菜,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對提升人體免疫力具顯著藥理功效。

白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此乃增強免疫系統的關鍵營養素。維生素C可促進人體產生足量的白血球,白血球是機體抵禦外界病原體入侵、抵抗感染的首要防線,對於維持免疫平衡至關重要。充足的維生素C攝取能幫助白血球更有效地發揮功能,縮短感染病程,並減輕其嚴重程度,從而強化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白菜蘊含大量膳食纖維,對維護腸道健康功不可沒。腸道健康被視為免疫系統健康的基石,因其直接影響腸道菌群的生態平衡。健康的腸道菌群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參與調節免疫反應、抵禦有害菌,並訓練免疫細胞。膳食纖維作為益生元,能滋養有益腸道菌群,促進其生長,進而優化腸道微生態,構築一道堅實的免疫屏障。

白菜中的類胡蘿蔔素,則扮演強效抗氧化劑的角色。這些天然化合物能有效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自由基是細胞損傷的主要誘因之一,過量累積可增加罹患慢性疾病,如癌症及心臟病的風險。類胡蘿蔔素透過中和這些不穩定的分子,從而降低細胞氧化壓力,間接強化免疫細胞的防禦能力,維護整體健康。其抗氧化特性亦有助於減少發炎反應,進一步支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10. 保護眼睛健康

白菜對於維護眼睛健康展現多重藥理功效。其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及β-胡蘿蔔素,是保護視力、預防眼部疾病的關鍵營養素。特別是β-胡蘿蔔素,作為維生素A的前體,在體內轉化後能支持視網膜正常功能,尤其對於暗視力至關重要。

白菜亦富含類胡蘿蔔素,如玉米黃質和葉黃素,這兩種色素在視網膜黃斑區高度集中,能有效吸收有害藍光及紫外線,如同天然屏障,保護眼睛免受光氧化損傷,降低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此外,白菜中的維生素C具強力抗氧化作用,有助於維持視網膜的健康與結構完整性,並促進眼部微血管系統的穩定。其他抗氧化劑,如花青素,則能進一步對抗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累積,有助預防白內障及青光眼等眼疾的發生發展。

從間接層面看,白菜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鑑於糖尿病是導致視網膜病變,進而損害視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規律攝取白菜無疑為眼睛健康提供了全面且深遠的保護。

白菜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冬天可用無毒塑料袋保存,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可把食品袋從蔬菜的根部套上去,然後把上口扎上;如果溫度在0℃以上,可在白菜葉上套上塑料袋,口不用扎,根朝下戳在地上即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菜注意事項

  1.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白菜性屬寒涼,脾胃虛寒者食用後可能會加重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清熱用煎湯不宜太久:白菜清熱作用強,煎湯時間過長可能會破壞其營養成分,降低清熱效果。
  3. 通利二便用須煮熟:白菜用於通利二便時,必須煮熟或作為菜餚食用,否則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

白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動脈損傷內障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糖尿感冒白內障低血壓糖尿病青光眼骨質疏鬆症胰臟炎

白菜含有的化學成分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煙酸(Nicotinic acid), 維生素C(Vitamin C), 胡蘿蔔素(Carotene),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粗纖維(Crude fiber)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