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蜂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竹蜂,性寒,味甘微苦,歸心、肺經。其寒涼之性為清熱解毒之本,能直入心肺,化解臟腑熱邪與血分之熱毒。從中藥觀點看,其功效體現於治療多種熱毒熾盛之證,如外感熱病引起之傷暑中暑、皮膚熱毒發斑、血熱引起之吐衄、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內外熱證。竹蜂透過其特有性味,清除積聚於體內的熱毒,達到涼血、消腫、止痛之效,是傳統醫學中清熱解毒的常用藥材。
2. 消腫止痛
竹蜂在傳統中醫學中,具備顯著的消腫止痛功效。其性味辛散溫通,能入經絡,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尤其擅長通行經絡氣血,解除因風濕阻滯所致的風水腫痛,如關節腫脹、疼痛不適,透過活血化瘀來消散腫痛。此外,竹蜂微寒清熱,兼具清熱解毒之功,在治療熱毒蘊結導致的局部紅腫熱痛時,能清解熱毒,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3. 清熱化痰
竹蜂辛散甘潤,善入肺經,其清熱化痰之效,根植於其藥性與歸經。辛散之性,有助於宣散肺部鬱熱,透邪外出;甘潤則兼顧滋潤,緩和熱邪耗傷津液之偏。
肺為嬌臟,主氣宣發肅降,一旦感受外邪,或熱邪內熾,易致肺氣壅滯,津液凝結為痰。竹蜂能清肺熱,即直擊熱邪本身,從源頭上減少痰液的生成,尤對熱邪燻灼所致之黃稠黏痰功效卓著。同時,其化痰作用得益於「辛散」特性,能有效祛濕排痰,清除肺經之痰濁,使呼吸道暢通。
肺熱得清,痰濁得化,則肺氣得以降逆,喘咳之症亦隨之緩解。此為竹蜂在傳統中醫理論中,作為清肺降逆良藥,化解肺經熱痰困擾的精髓所在。
4. 清熱利尿
竹蜂,甘、寒,入肺、胃經。功擅清熱利尿。治肺熱咳嗽,久嗽不癒,小便不通,水腫脹滿。中藥本草《本草綱目》載:「竹蜂,味甘,寒。入肺、胃二經。主治肺熱咳嗽,久嗽不癒,小便不通,水腫脹滿。」
竹蜂清熱利尿的功效主要基於其藥性中的「甘」和「寒」兩味。甘味入脾,有滋補益氣的功效;寒性入肺,有清熱化痰、利尿消腫的功效。竹蜂同時兼具這兩種藥性,因此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竹蜂可治肺熱咳嗽,久嗽不癒,小便不通,水腫脹滿等症,均與其清熱利尿的功效有關。肺熱咳嗽是因肺臟積熱,導致咳嗽不止;久嗽不癒則因肺熱日久,耗傷津液,加重咳嗽症狀;小便不通、水腫脹滿均因水液代謝異常,導致水腫。竹蜂的清熱利尿功效可幫助清肺熱、化痰止咳、利尿消腫,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竹蜂雖清熱利尿功效顯著,但服用時也需注意以下幾點:
- 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服用竹蜂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服用竹蜂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生。
5. 活絡止痛
竹蜂,味甘性平,歸入脾、胃二經。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活絡止痛之效,深具特色。中醫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竹蜂正具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功,得使氣血運行暢順,解除瘀滯所致的疼痛。
竹蜂的活絡作用,體現於其能將阻塞經脈的瘀血化解消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使受損或痹阻的經絡重新暢通。此機制與其消腫之效相輔相成,當瘀血清除,組織水腫得以減輕,疼痛自然隨之緩解。
其止痛功效,不單依賴於活血化瘀間接緩解,亦具直接的鎮痛作用。對於因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或風濕邪氣侵襲所致的痹痛,竹蜂能針對性地減輕炎症反應與疼痛感受。因此,竹蜂在臨床應用上,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及風濕痹痛,以其活絡通達、消腫止痛之特性,恢復氣血運行的平衡,從根本上緩解疼痛。
6. 止咳化痰
竹蜂,依《本草綱目》所載,味甘、性平,歸入肺經。其藥性平和,善於調理肺部,對於咳嗽與痰壅症狀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傳統中醫認為,甘味藥能補益、和緩,平性則不偏寒熱,有助於肺氣之調暢。竹蜂之入肺經,使其能直接作用於肺臟,有效宣發肺氣,平息咳喘,改善因肺氣不利所致之咳嗽氣喘。它能化痰,促進滯留於肺部的痰液排出,從而減輕痰多、痰難咯出之苦,使呼吸道通暢。故其止咳化痰之功,乃基於其甘平入肺之性,對肺部功能進行平和而有效的調整。
7. 清熱瀉火
竹蜂,性寒味甘,具清熱瀉火之效。其性寒能直折火勢,退諸般熱盛。更善涼血,清解血熱亢盛所致丹毒發斑、赤痢下血諸證。火熱耗津,竹蜂亦能生津,以治消渴。婦人乳癰初起,得其清熱化瘀消腫之功,尤顯其效。
竹蜂的古代典籍
竹蜂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只;或入散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虛寒體質者禁用:竹蜂性寒,虛寒體質者服用會加重寒症,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
竹蜂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