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Gleditsia sinensis Lam. [G. horrida Willd.]
Chinese Honeylocust Seed
- 別名:皂兒,皂角核,皂子,皂角子
- 藥品來源:為豆科植物皂莢的種子。[]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乾。防蟲蛀。
- 道地藥材:貴州, 四川, 華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皂莢子的傳統功效
1.
皁莢子中的皁苷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是天然抗炎藥物。研究表明,皁莢子提取物在體內外均具有抗炎活性,可以抑制多種炎症因子的表達,如白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和環氧合酶-2等。皁莢子提取物還可以減輕炎症反應,如水腫、紅腫和疼痛等。皁莢子是一種安全性高的抗炎藥物,副作用小,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前景。
2. 化痰散結
皁莢子含有皁甙、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化痰散結之功效,且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嗽、瘰癧、腫毒等症狀。
3. 祛風散熱
皁莢子具有祛風散熱的功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皁莢子性微寒,味甘、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散熱的作用。
- 皁莢子含有皁苷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風熱感冒、腸炎、痢疾等症狀。
- 皁莢子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幫助預防和治療風邪入侵引起的疾病。
皂莢子的古代典籍
- 《 本經逢原》:根據中醫古書《本經逢原》的記載,皁莢子經過燒成灰後保留其藥性,能夠用來治療大腸風祕和乾燥便祕的問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皁莢子具有驅風及去除體內污濁物質的功效。
在古代中醫學中,"風祕"是指由風邪引起的排便困難,常伴隨著腹脹、氣悶等症狀;而"燥結"則是因體內津液不足,導致大便乾硬難解的情況。皁莢子經過特殊處理後,其藥性得以保存,適用於這兩種情況,顯示其具有疏通腸道、調節體內風邪與濕熱的作用。
- 《 本草圖經》:
《本草圖經》記載:將嫩的皁莢子刺針用醋慢慢熬煮,製成濃稠的煎劑,可用來外敷於瘡癬等皮膚病變處。
這段描述說明瞭皁莢子在古代中醫學中的應用方式,即通過醋熬煮皁莢子的嫩刺針部分,製成膏狀物質,然後塗敷於皮膚患處,如瘡癬等,以期達到治療效果。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中的記載,皁莢子這種中藥具有調理大腸及陽明經絡的功能,特別是針對「燥金」的狀態,即一種乾燥且帶有熱氣的病態。皁莢子的作用原理在於其辛味能起到滋潤的效果,這與一般的認為需要濕潤才能滑利的概念不同。
換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皁莢子能夠幫助改善大腸及陽明經絡區域的乾燥情況,其作用並不是藉由增加濕度來使腸道滑順,而是利用其獨特的辛味成分達到滋潤、調節的效果。
- 《 蘭室秘藏》:《蘭室祕藏》這本中醫古籍中,對於中藥「皁莢子」的解釋由李東垣提出,他認為皁莢子具有調和血液、滋潤腸道的功效。
- 《 本草崇原》: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崇原》的記載,皁莢子這種中藥材主要用於治療疝氣以及睪丸的腫痛問題。疝氣通常指的是腹腔內的器官,如小腸,透過腹壁的弱點或裂口突出到腹股溝或陰囊的一種疾病。而睪丸腫痛則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男性生殖器疾病。在古代中醫學中,皁莢子被認為對這些症狀有緩解作用。然而,《本草崇原》並未詳細說明其具體的使用方法和劑量。
- 《 醫林纂要》:《醫林纂要》這本中醫古籍對於中藥「皁莢子」的解釋是,它具有殺滅疳蟲的功效。
在《醫林纂要》這本書中提到,皁莢子這種中藥能夠有效消滅疳蟲。
其中「殺疳蟲」表示皁莢子有著去除或殺死疳蟲的能力,疳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內的寄生蟲,常見於兒童,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育。而皁莢子則是一種中藥材,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此書中被強調了它對抗疳蟲的作用。
- 《 本草求原》: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求原》的記載,皁莢子這種中藥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能幫助身體排除因風熱所引起的不適。此外,它還能夠去除麻痹感,對於因為某些病因導致的肢體麻木、無力等症狀,皁莢子有其獨特的療效。
- 《 本經逢原》:根據中醫古書《本經逢原》的記載,皁莢子經過燒成灰後保留其藥性,能夠用來治療大腸風祕和乾燥便祕的問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皁莢子具有驅風及去除體內污濁物質的功效。
在古代中醫學中,"風祕"是指由風邪引起的排便困難,而"燥結"則是指因體內津液不足導致的大便乾硬。皁莢子在此處被認為具有緩解這兩種症狀的能力,同時也顯示出它有驅風和淨化體內環境的作用。
- 《 本草圖經》: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圖經》的記載,皁莢子這種中藥的主要使用部分是其核中的白色果肉,這部分被用於治療與肺部相關的疾病。此外,還有一種用法是將皁莢子炮製後取出其中的黃色核心部分,直接咀嚼食用,據說可以治療胸膈之間的痰多以及胃酸過多導致的吞酸問題。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中的記載,皁莢子這種中藥具有調理大腸及陽明經絡的功能,特別是針對「燥金」的狀態,即一種乾燥且帶有熱氣的病態。皁莢子的作用原理在於其辛味能起到滋潤的效果,這與一般的認為需要濕潤才會滑順的概念不同。
換句現代易懂的話來說,《本草綱目》認為皁莢子可以幫助改善大腸和陽明經絡的乾燥和熱氣情況,這是因為皁莢子本身含有辛味成分,能起到滋潤作用,而不是像常人以為的,只有在環境濕潤的情況下才會有滑順的效果。
- 《 本草綱目》: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皁莢子可用於治療由風熱所引起的腸道功能失調導致的便祕問題。此外,它也能用於處理瘰癧(一種頸部淋巴結核)以及各類腫毒,包括瘡癬等皮膚疾病。
皂莢子的現代功效
1. 降血脂
皁莢子中的皁苷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功效,從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皁苷是一種天然植物成分,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包括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等。皁苷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的排泄,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此外,皁苷還可以降低甘油三酯的含量,改善血脂代謝。皁莢子中還含有其他降血脂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這些成分可能也有助於皁莢子的降血脂作用。
2. 降血糖
皁莢子中的皁苷具有降血糖作用,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皁苷能抑制葡萄糖吸收,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皁苷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保護胰島細胞,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皁莢子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延緩胃腸道對糖分的吸收,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
3. 抗氧化
皁莢子中的皁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研究表明,皁苷可以有效降低血清過氧化物脂質(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從而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此外,皁苷還可以抑制脂質過氧化,減少脂褐素的積累,對延緩衰老具有積極作用。
4. 抗菌
- 皁莢皁苷對多種細菌、真菌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包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 皁莢皁苷具有抗菌肽的結構和功能,可破壞細菌、真菌的細胞膜,導致細胞內容物外漏,從而殺死微生物。
- 皁莢皁苷可抑制細菌、真菌的生物膜形成,生物膜是微生物形成的保護層,可增強微生物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皁莢皁苷可破壞生物膜,提高抗生素的療效。
5. 潤腸通便
皁莢子富含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體積,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此外,皁莢子還含有皁苷類物質,具有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的作用。臨牀上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治療便祕、習慣性便祕等症狀,效果顯著。
皂莢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皂莢子的炮製
皂莢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於火畔煮,待泡熟,剝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用銅刀細切,於日中乾用。
皂莢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甲狀腺腫痢疾疼痛低血糖糖尿感冒糖尿病咳嗽腸炎
皂莢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樹膠(Gum), 半乳糖(Galactose), 甘露糖(Mannos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