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葉的傳統功效
1.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和山奈酚,具有抗炎作用。
- 這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如白介素-1β(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 羊蹄葉提取物已被證明可以減輕大鼠和小鼠的炎症反應,並改善炎症相關疾病的症狀。
- 羊蹄葉提取物還可以抑制誘導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達,iNOS是炎症反應中產生一氧化氮的主要酶。
- 一氧化氮是一種促炎因子,可以導致組織損傷和炎症反應。
2. 殺蟲止癢
羊蹄葉中的揮發油成分具有殺滅細菌、抑制真菌生長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另外,羊蹄葉還具有抗炎、鎮靜的作用,可幫助舒緩肌膚不適,促進皮膚修復。臨牀上,羊蹄葉常被製成藥膏或洗劑,外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疥癬、濕疹等皮膚疾病。
3. 解毒消腫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有效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病毒的複製,有效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害。
4. 通便
羊蹄葉的通便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植物成分,它可以增加糞便體積、軟化糞便、刺激腸道蠕動,從而促進排便。此外,羊蹄葉中還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如鉀、鎂等,這些礦物質也可以幫助維持腸道健康,緩解便祕症狀。
5. 涼血止血
羊蹄葉涼血止血功效的分析:
- 鞣質:羊蹄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鞣質,具有收斂止血的效果。
- 止瀉:鞣質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治療腹瀉、痢疾等症。
- 抗菌消炎:羊蹄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療瘡癤、腫毒等症。
- 抗氧化:羊蹄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體內自由基,預防衰老。
- 藥用部位:全草入藥,鮮品或曬乾備用。
羊蹄葉的古代典籍
羊蹄葉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和山奈酚葡萄糖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損害,並抑制腫瘤的發展。此外,羊蹄葉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如綠原酸和咖啡酸,也具有抗腫瘤作用,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2. 降血脂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防止脂質過氧化,減少脂質沉積,從而降低血脂水平。此外,羊蹄葉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促進膽固醇的排泄,也有助於降低血脂。
3. 降血糖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透過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因胰島素促進葡萄糖運輸至細胞的速度,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此外,羊蹄葉還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護胰島細胞免受損傷。
4. 抗氧化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自由基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會損傷細胞,加速衰老。黃酮類化合物可以中和自由基,降低其對細胞的損傷,從而延緩衰老。此外,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還可以增強免疫力,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5. 抗菌
- 羊蹄葉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種細菌、真菌的生長,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還可以抑制細菌產生耐藥性,增強抗生素的療效。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傷。
- 羊蹄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還可以增強免疫力,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羊蹄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敷水含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食療本草》:不宜多食。
- 《本草圖經》:多啖令人下氣。
- 《本草衍義補遺》:多食亦令人大腑洩滑。
羊蹄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羊蹄葉含有的化學成分
槲皮甙(Quercitr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