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Hedyotis scabrosa
- 別名:峰窩草,白痧藥,對坐葉,穿心草,酒藥草,黑頭草,天麻,四方梗,骨葉,野雞草,一掃光,節節花,蛇草,狗肝菜,小繡球,葉上繡球,田波浪
- 藥品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粗糙鈎毛耳草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碎曬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廣西
- 生長環境:草地, 路邊, 草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牙疳藥的傳統功效
1. 健脾消積
牙疳藥的健脾消積功效主要源於其所含有的豐富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這些營養成分可以幫助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從而改善疳積、脾胃虛弱等症狀。此外,牙疳藥還具有補虛益氣的作用,可以幫助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在臨牀上,牙疳藥常被用於治療兒童疳積、脾胃虛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祛風除濕
牙疳藥的祛風除濕功效與其所含揮發油、黃酮類、多糖等成分相關。揮發油具有芳香通竅、行氣活血的作用,黃酮類具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的作用,多糖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的作用。這些成分共同作用,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臨牀上,牙疳藥常被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炎、洩瀉、痢疾等症。
牙疳藥的古代典籍
- 《 南寧市藥物志》:根據《南寧市藥物志》的記載,牙疳藥具有清血熱的功效,能處理與牙齒相關的疾病,如牙疳和牙癰。此藥亦可用來治療小孩子的疳積煩渴,以及因跌打而導致的腫痛問題。
《南寧市藥物志》中提到,牙疳藥的主要作用是清除血液中的熱毒,對於牙齒方面的病變特別有效,比如牙疳(一種口腔黏膜的炎症)和牙癰(牙周組織的膿腫)。此外,這種藥材還可以改善兒童因為營養不良引發的疳積和口渴,同時也能緩解跌打傷害造成的腫脹和疼痛。
- 《 廣西藥植名錄》:《廣西藥植名錄》:葉:涼血。
- 《 雲南中草藥》:根據中醫古書《雲南中草藥》的記載,牙疳藥這種中藥的主要功效在於驅除風濕,以及強健脾胃。在古代的醫學觀念裡,風濕指的是由風和濕兩種外邪侵襲人體所導致的疾病,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而牙疳藥能祛風濕,即表示它具有緩解這些由風濕引起的不適的功效。
此外,牙疳藥還能健脾胃。在中醫學說中,脾胃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核心,負責將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因此,強健脾胃對於維持整體健康非常重要。牙疳藥能健脾胃,說明它有助於提升脾胃功能,進而促進消化吸收,對調理身體有正面影響。
總結來說,《雲南中草藥》對於牙疳藥的解釋,強調了其在祛風濕和健脾胃兩方面的療效,這兩點都是中醫學說中非常重視的治療方向。
牙疳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泡灑。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牙疳藥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過量服用。
- 牙疳藥中含有揮髮油,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有皮膚瘙癢症狀的患者慎用。
- 牙疳藥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用。
牙疳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甲狀腺腫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大腸激擾綜合症皮膚搔癢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牙齦潰爛虛弱疳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