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Ghostplant Wormwood
- 別名:大力王,甜艾,肺癆草,白花艾,白花蒿,珍珠菊,秦州庵子,野勒菜,野芹菜,雞甜菜,雞鴨腳艾,劉寄奴,甜菜子,土鰍菜,四季菜,鴨腳菜,紅姨媽菜,土三七,白米蒿
- 藥品來源: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或鮮用。根,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草地, 山坡, 路旁, 山坡草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鴨腳艾的傳統功效
1. 消腫止痛
鴨腳艾的消腫止痛作用可能與其含有阿魏酸、β-谷甾醇、迷迭香酸等成分有關。這些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以幫助消腫止痛。此外,鴨腳艾還含有揮發油,具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幫助預防感染。
2. 理氣化濕
鴨腳艾的理氣化濕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疏肝理氣:鴨腳艾可以疏通肝氣,緩解肝氣鬱滯引起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 健脾化濕:鴨腳艾可以健脾益氣,化解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緩解腹瀉、腹痛等症狀。
- 溫中散寒:鴨腳艾性溫,可以溫暖中焦,散寒止瀉,緩解寒濕洩瀉等症狀。
- 補益氣血:鴨腳艾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以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 活血散瘀
鴨腳艾活血散瘀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力等途徑來實現的。此外,鴨腳艾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止癢等作用,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風濕熱痹、跌打損傷等症。
鴨腳艾的古代典籍
- 《 嶺南採藥錄》:根據中醫古書《嶺南採藥錄》的記載,鴨腳艾這種中藥具有以下的療效:
1. 活血通經: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因血瘀所導致的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療霍亂水瀉:鴨腳艾可以治療霍亂和水瀉等急性腸胃炎病狀,緩解腹瀉症狀。
3. 止金瘡出血:能有效止血,適用於各種外傷出血的情況。
4. 治湯火傷:對於燒燙傷有治療作用,可幫助傷口癒合。
5. 心氣痛:可用於治療心臟相關的疼痛問題。
6. 水脹:能治療因水份積聚導致的腫脹症狀。
7. 大小便血:鴨腳艾對於大小便出血的症狀有治療效果。
- 《 陸川本草》:根據中醫古書《陸川本草》的記載,鴨腳艾這種中藥主要的功能是清潔肺部並且能止住咳嗽。在治療上,它可以用來處理因肺炎所引起的咳嗽,以及緩解氣喘的症狀。這表示鴨腳艾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對肺部疾病有著一定的療效,特別是在咳嗽和呼吸困難的問題上。
- 《 南寧市藥物志》:根據《南寧市藥物志》的記載,鴨腳艾這種中藥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和骨骼接合問題,同時也能用來處理各種瘡瘍。換句話說,在古代醫學中,鴨腳艾被認為具有良好的外傷療效,無論是跌打造成的軟組織損傷,還是需要骨骼接合的情況,鴨腳艾都能發揮其獨特的療效。此外,對於各種皮膚表面的瘡瘍,鴨腳艾也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
- 《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根據中醫古書《廣西民間常用草藥》的記載,鴨腳艾這種草藥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在皮膚出現潰瘍的情況下,鴨腳艾能夠發揮其療效,促進傷口的癒合。此外,對於因熱湯或火燙傷所造成的傷害,鴨腳艾同樣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緩解疼痛並加速恢復。再者,該書還提到鴨腳艾對頭風引起的頭痛有著顯著的舒緩作用。由此可見,鴨腳艾在廣西地區的民間醫學中佔有一席之地,是當地居民常使用的草藥之一。
鴨腳艾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陸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汁塗;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對鴨腳艾過敏者禁用。
- 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鴨腳艾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腹股溝疝氣白帶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月經稀少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部腫大腹內有腫塊大便出血產後腹痛月經不調慢性肝炎蕁麻疹腹痛腎炎麻疹頭痛肺炎損傷食慾不振
鴨腳艾含有的化學成分
白花蒿烯醇(Lactiflorenol), 匙葉桉油烯醇(Spatulenol), 硫(Sulfur), 愈創木薁(Guaiazulene), 7-甲氧基香豆精(Herniarin), 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酸(Palmitic acid), 7-羥基香豆精(7-Hydroxycoumarin (Umbelliferone)), 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