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蓮的傳統功效
1. 止瀉止血
中藥觀點認為,西番蓮果實味甘、澀,性平,歸肝、腎二經。其藥性之精要,主要體現於「澀」味所發揮的收斂固澀作用。
止瀉方面,「澀」味能固澀腸道,減少津液外洩。西番蓮果實中所含的鞣酸,能使腸黏膜蛋白沉澱,減少腸道分泌,這與中醫「澀」味收斂之理不謀而合,故能有效止瀉,適用於腹瀉、痢疾等症。
止血方面,「澀」味亦具固澀止血之功,能使氣血得以收斂,防止出血。此特性使其在治療便血、崩漏等體內外出血症狀上發揮顯著效用。
2. 健脾開胃
西番蓮果實味酸而甘,從中醫角度分析,甘味歸經脾胃,能補益中焦脾土,有助於脾氣之生發與運化。其酸味則入肝,可疏理肝氣。肝與脾胃關係密切,肝氣條達則不易鬱滯,能協調脾胃的升降功能,間接緩解因肝鬱氣滯導致的食慾不振或脾胃不和。
參考資料提及西番蓮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利於消化,發揮健脾開胃之效。這在中醫觀點下,可理解為其具備「行氣消滯」或「導滯」之功。脾胃虛弱或飲食停滯,常導致消化不良、腹脹、食慾減退。西番蓮藉由推動胃腸氣機,幫助清除積滯、化解局部濕濁,使脾胃得以恢復正常的受納與轉化功能。通過此類作用,它能疏通中焦氣機,增進食慾,並減輕脾胃負擔,間接達到「健脾」之效,使「開胃」與「健脾」相得益彰。
3. 清熱解毒
西番蓮味甘,性涼,具清熱解毒之效。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涼性有助於清瀉體內積聚之濕熱、暑熱等毒邪,尤善於消解因熱毒所致之口渴、煩躁等症狀。
其清熱作用乃因其能直達臟腑,肅清內蘊火邪,使邪熱有出路。而解毒之功,則仰賴於其「促進腸胃蠕動」之特性,加速毒物隨糞便排出體外,此乃「通腑瀉熱」、「釜底抽薪」之法,使熱毒無以留滯。西番蓮能「消暑生津」,正可彌補熱邪耗傷津液之弊,使體液充盈,進一步協助熱毒之排解。
此外,資料提及增強機體免疫力,在中醫看來,此乃固本培元、扶助正氣之意。正氣充盈,則能有效抵禦外邪入侵,並協助排解體內之毒素,從根本上減少熱毒的產生與積聚。故西番蓮清熱解毒之效,乃透過其性味功用,輔以促進排泄,並提升正氣,多面向地作用於人體。
4. 祛風除濕
西番蓮,性味甘苦微寒,歸心、肝、脾經。中醫理論認為,其甘能緩急,苦能燥濕,微寒則可清熱。風濕痹症多由風、寒、濕邪侵襲筋骨關節所致,表現為疼痛、重著、僵硬。西番蓮入肝經,肝主筋,能直達病所解筋脈之困;入脾經,可助脾健運,化濕利水。故其祛風除濕之效,能助人體驅散風濕邪氣,緩解筋脈關節之痠痛、腫脹、麻木不適。
5. 活血化瘀
西番蓮在傳統中藥觀點中,其活血化瘀之功顯著,主要源於其獨特的性味歸經。其性寒涼,味苦,歸心、肝、腎三經。味苦能瀉能燥,善於通泄血脈,驅瘀散結;寒涼之性則能清熱解毒,避免瘀血因熱而加重,同時有助穩定心神。心主血脈,肝藏血,腎為生髓化血之源,西番蓮歸此三經,直達血瘀病機的關鍵臟腑,故能有效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從根本上疏通瘀滯,緩解血瘀引致的疼痛、腫脹。臨牀上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同用,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等血瘀證。
6. 止咳化痰
西番蓮,味甘性寒,入肺經。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其甘味具緩和作用,而寒性則能清熱。肺為「嬌臟」,主管呼吸與氣機升降。當肺熱壅盛時,易灼津成痰,並擾亂肺氣清肅,引發咳嗽。西番蓮入肺經,能直達病所,清瀉肺熱,從而化解痰濕,達到止咳化痰的功效。這符合中醫「治痰先治肺」、「清肺熱以止咳」的原則,使肺氣得宣,痰濁得化,咳嗽自除。
西番蓮的古代典籍
西番蓮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西番蓮果實經現代藥理分析,其卓越的抗氧化功效主要歸因於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這些多酚類物質在生物體內扮演關鍵的自由基清除劑,有效中和各式活性氧類(ROS)與活性氮類(RNS),例如超氧化物陰離子、羥基自由基及過氧化氫等,從而降低氧化應激對細胞造成的危害。黃酮類化合物的作用機制多元,不僅能直接捕捉並淬滅自由基,亦能螯合促氧化的金屬離子,阻斷其催化自由基生成的途徑。此外,部分黃酮成分還能上調體內固有的抗氧化酶系統活性,如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及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的表現,進一步增強細胞的內源性防禦能力。透過上述機制,西番蓮能有效保護細胞膜的脂質、蛋白質及DNA免受自由基攻擊所導致的氧化損傷,維護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這種強效的抗氧化作用,對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多種與氧化應激相關的慢性退化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包括減少發炎反應、延緩細胞老化進程、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潛在的抗腫瘤效應等。
2. 止痛功效
中藥西番蓮的止痛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指出,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生物鹼,例如番蓮鹼與異番蓮鹼。這些生物鹼能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透過抑制痛覺神經的興奮傳導,從而達到顯著的鎮痛效果。
西番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2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西番蓮注意事項
-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西番蓮果實性寒,脾胃虛寒者食用過多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等不適。
- 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西番蓮果實富含鉀元素,腎功能不全者食用過多可能導致高血鉀症。
- 大量食用可能引起結石:西番蓮果實含有草酸,大量食用可能與鈣質結合形成結石。
西番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西番蓮含有的化學成分
白楊素(Chrysin), 苯並二氮雜卓類化合物(Benzodiazepine-like compounds), 新西蘭雞蛋果氰甙B-4-硫酸酯(Tetraphyllin B-4-sulfate), 類黃酮甙(Flavonoid glycosides), 二酚黃酮色素(Diphenolic flavone pigments), 一酚黃酮甙(Monophenolic flavonosides), 芹菜素C-葡萄糖衍生物(C-glycosides of apigenin), 木犀草素C-葡萄糖衍生物(C-glycosides of luteolin), 牡荊素(Vitexin), 導航草素(Isoorientin), 芹菜素-8-C-二葡萄糖甙(Apigenin-8-C-diglucoside), 類脂(Lipid), 焦性兒茶酚(Pyrocatechol), 沒食子酸(Gall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谷甾醇(Sitosterol), 葡萄糖(Glucos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