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椏果

五椏果

WU YA GUO

  • 英文名稱:Dillenia indica L. Root or Bark of Hondapara, Indian Dillenia
  • 別名:西濕阿地
  • 來源:為五椏果科植物五椏果的根或樹皮。採收和儲藏:根夏、秋採挖,樹皮春、夏、秋季剝取,均曬乾備用。
  • 道地藥材:雲南
  • 生長環境:溪旁,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五椏果的主治功效


五椏果,為大戟科植物五椏果的果實。分佈於我國西南及華南各地。具有解毒;收斂之功效。常用於腫脹;痢疾。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平。歸肺、大腸經。

功效

解毒;收斂。

主治

腫脹;痢疾。

現代研究

  1. 五椏果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免疫調節、鎮痛、鎮靜、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利尿、解熱、鎮咳、祛痰、抗過敏、保肝、護心、抗衰老等多種藥理活性。
  2. 五椏果中的五椏果皁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免疫調節、鎮痛、鎮靜、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利尿、解熱、鎮咳、祛痰、抗過敏、保肝、護心、抗衰老等多種藥理活性。
  3. 五椏果中的五椏果多糖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免疫調節、鎮痛、鎮靜、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利尿、解熱、鎮咳、祛痰、抗過敏、保肝、護心、抗衰老等多種藥理活性。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研末,每次1-3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五椏果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4-6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五椏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皮膚搔癢痢疾

五椏果含有的化學成分


白樺脂醛(Betulinaldehyde), 白樺脂醇(Betulin), 羽扇豆醇(Lupe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 楊梅樹皮素(myricetin), 消旋二氫異鼠李素(Dihydroisorhamnetin), 山柰酚葡萄糖甙(Kaempferol glucoside), 槲皮素衍生物(Quercetin derivatives), 環木菠蘿烯酮(Cycloartenone), 正三十一醇(Dotriacontanol), 酸性多糖(Acid polysaccharides), 五椏果素(Dillenet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