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Chinese Tallowtree Seed
- 別名:烏茶子,桕仔,拱仔,瓊仔
- 藥品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的種子。採收和儲藏:果熟時採摘,取出種子,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臺灣, 華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烏桕子的傳統功效
1. 殺蟲止癢
烏桕子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臨牀上常用於治療疥瘡、蛔蟲病等。研究表明,烏桕子水煎液對蛔蟲、鉤蟲、蟯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有殺滅作用,可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此外,烏桕子還具有抗菌消炎、止瀉等作用,可用於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烏桕子性寒,味苦,有小毒,使用時需注意用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 拔毒消腫
烏桕子拔毒消腫的功效可能與其抗菌和抗炎作用有關。研究表明,烏桕子水煎液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這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皮膚感染,而其抗炎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皮膚炎症,減輕腫脹。
烏桕子的古代典籍
- 《 本草拾遺》: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拾遺》的記載,烏桕子的榨油部分,如果服用約一合(古量單位)的份量,會使人產生腹瀉的反應,這在當時被認為有助於排除身體下部的水濕氣。另外,將烏桕子炒過後製成的湯品也能達到類似的功效。
- 《 天寶本草》:根據中醫古書《天寶本草》的記載,烏桕子這種中藥具有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排便的功能。它主要用於治療嚴重的便祕問題,以及因體內水份過多導致的水腫疾病。此外,烏桕子也能處理由體內寒氣與火氣交結而產生的胸部不適症狀。
根據《天寶本草》這本古老的中醫書籍,烏桕子這種藥材可以幫助腸胃順暢,使排便更加容易。它特別適合用來解決嚴重的便祕問題,以及因為身體裡水份太多所導致的水腫情況。另外,如果因為身體裡的寒氣和火氣糾纏在一起,造成胸口有異樣的感覺,烏桕子也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 《 本草綱目》: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綱目》的記載,烏桕子榨出的油,可用於外敷處理各種腫脹、毒癤、以及皮膚病如瘡疥等問題。這表明烏桕子油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視為一種有療效的外用藥物,可用來對付多種皮膚疾病。
《本草綱目》裡提到,烏桕子所榨出的油,可以塗抹在各類腫脹、毒癤及皮膚疾病如瘡疥上,顯示出烏桕子油在傳統中醫學中,被認為是一種能有效應對多種皮膚疾病的外用治療方式。
烏桕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內服:煎湯,煎湯,3-6g。
烏桕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大腸激擾綜合症全身性水腫皮膚皸裂痢疾蛔蟲病腹瀉皮膚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