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 [= Sideritis ciliata Thunb.; Elsholtzia cristata Willd.; E. patrini (Lepech.) Garcke] All Grass Of Common Origanum
- 別名:滿坡香,野荊芥,山薄荷,山蘇子,五香草,對葉接骨丹,蜜蜂草,小葉薄荷,酒餅葉,野上比蘇,白花茵陳,排香草,香草,暑草,水芳藥,土茵陳,魚香草,香草頭,土薷香,土薄荷,邊枝花
- 藥品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或鮮用。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西, 江西, 湖南, 貴州
- 生長環境:草地, 路邊, 山坡, 山坡草地,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土香薷的主治功效
中藥土香薷主治發汗解暑;化濕利尿。主夏季感冒;中暑;洩瀉;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土香薷,為脣形科香薷屬植物土香薷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具有發汗解暑;化濕利尿之功效。常用於夏季感冒;中暑;洩瀉;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1.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寒。歸肺、膀胱經。
2. 功效
發汗解暑;化濕利尿。
3. 主治
主夏季感冒;中暑;洩瀉;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4. 現代研究
土香薷含有揮發油、黃酮類、香豆素、三萜類、酚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利尿、降血壓、鎮痛、鎮咳、祛痰、抗腫瘤等作用。
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6.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用。
7. 相關文獻
1.《本草綱目》:"治夏月感冒,發熱頭痛,身體煩悶,胸膈痞悶,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2.《現代實用中藥》:"治感冒發熱,頭痛,身熱煩悶,胸悶,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3.《中藥大辭典》:"發汗解暑,化濕利尿。治夏季感冒,中暑,洩瀉,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4.《中華本草》:"發汗解暑,化濕利尿。治夏季感冒,中暑,洩瀉,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8. 結語
土香薷具有發汗解暑、化濕利尿的功效,常用於夏季感冒、中暑、洩瀉、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等症。現代研究表明,土香薷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利尿、降血壓、鎮痛、鎮咳、祛痰、抗腫瘤等作用。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土香薷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熱病汗多表虛者忌用」。
土香薷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土香薷含有的化學成分
5-羥基-6-O-α-D-吡喃半乳糖苷(5-hydroxy-6-methylflavanone-7-O-α-D-galacopyranoside), 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sid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胡蘿蔔苷(Daucosterol), 熊果酸(ursolic acid), 委陵菜酸(Agrimonic acid), 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 6-甲基三十三烷(6-methyl-tritriacontane), 13-環己基二十六烷(13-cyclohexyl-hexacosane), 棕櫚酸(Palmit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