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Lineate Supplejack Root
- 別名:鼠乳頭,提雲草,烏龍根,烏金藤,勾兒茶,烏瘀頭,烏李楝,老鼠草,小葉鐵包金,細紋勾兒茶,烏兒仔,老鼠屎,烏口仔,鼠米,老鼠乳,老鼠耳,小桃花,假欖仔,狗腳利,烏石米,老鼠烏,小號鐵包金
-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鐵包金及光枝勾兒茶的莖藤或根。採收和儲藏:夏末初秋,孕蕾前割取嫩莖葉,除去雜質,切碎,鮮用或曬乾;秋後採根,鮮用或切片曬乾。
- 道地藥材:陝西, 海南, 廣東, 廣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台灣,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溝邊, 山坡, 丘陵, 路旁, 灌叢, 坡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鐵包金的傳統功效
1.
鐵包金性寒味苦,歸肝、腎二經。傳統醫學認為其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主要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致之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以及瘡癤腫毒與跌打損傷等症。
2. 祛風除濕
鐵包金祛風除濕,乃因其性味辛溫,歸入肝、腎二經。辛可發散風邪,溫能散寒除濕,溫通經脈。肝主筋,腎主骨,鐵包金入此二經,故能直達病灶,疏通經絡,祛除風濕痹阻。其作用機理在於溫化寒濕,驅邪外出,使氣血周流,筋骨得養,從而緩解風濕骨痛、關節痹痛等症。
3. 止血鎮痛
鐵包金,性味甘平,入藥後能發揮其止血定痛之效。臨床上,其廣泛應用於內外出血證,如咳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外傷出血等。從中醫觀點析之,鐵包金之止血作用,不僅僅是單純的收斂固澀,更體現在其活血化瘀之功。蓋血瘀阻滯脈絡,常致血不循經而溢出,形成離經之血。鐵包金能活血化瘀,通暢經絡,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則血自止。此即中醫「瘀去則血歸經,血得其所則不妄行」之理。
其鎮痛之能,亦與活血化瘀、消腫密切相關。凡因跌打損傷、外傷所致的局部腫脹疼痛,多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鐵包金能消散瘀血,促進局部氣血流通,使「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之理得以實現。其甘平之性,亦有助於和緩氣血,緩解急痛。因此,鐵包金之止血與鎮痛,乃是透過其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使氣血歸位,脈道暢通的綜合作用。
4. 消腫解毒
鐵包金於中醫藥觀點,其消腫解毒之效,乃源於其藥性善能清熱涼血、解毒散結。此藥入肝、脾經,性味苦、微寒,故凡熱毒熾盛、氣血瘀滯所致之體表癰疽疔毒、或內蘊紅腫熱痛,皆能發揮其效。其苦寒之性可直折內伏熱毒,使毒邪外泄,腫脹得消。
針對癰腫瘡毒之證,鐵包金不獨清熱,更能活血化瘀,通利經絡。蓋熱毒壅盛常伴隨氣血凝滯不通,導致局部腫痛加劇,組織損傷。此藥之作用,在於疏通血脈,消散瘀結,加速病理產物代謝,使毒邪迅速消解,腫痛隨之緩解。這正是其「消腫」與「解毒」功效體現於氣血層面之機理。
此外,對於跌打損傷所致之局部瘀血腫痛,鐵包金亦因其活血利水、消腫止痛之功而適用。至於咽喉腫痛一症,多為熱毒上壅或外感熱邪所致。鐵包金能清利咽喉熱毒,消散局部鬱結,緩解不適,彰顯其在祛除體內熱毒、消散腫脹積聚方面之顯著療效。
5. 通經絡
以傳統中醫觀點,鐵包金之通經絡功效,乃源於其「鐵」與「金」之藥性特點。經絡為氣血運行之要道,一旦阻滯則病生。「鐵」象徵其堅實之力,可疏通經絡鬱滯;「金」則喻其銳利之性,能打通經絡閉塞。此藥性合二為一,能有效活血化瘀,暢通氣血,使經絡恢復順暢,故適用於治療經絡阻滯所致諸證。
6. 解毒
鐵包金的解毒功效,依傳統中藥觀點,源於其性寒與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針對體內熱毒積聚所致的腫痛、瘡瘍,具下火解毒之效。其味苦則能燥濕殺蟲,有助於清除濕邪與蟲毒對機體的侵害,如蛇犬螫傷、瘡瘍腫毒等,皆是熱毒與濕邪交結之證。內服或外敷皆能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之功。
7. 止血
鐵包金在傳統中藥觀點下,具備明確的止血效益。其因富含鞣質,展現「收斂止血」之功,能使血管緊縮,有效減少出血。此與中醫「固攝止血」或「收澀止血」之理相符,旨在透過其收斂特性,穩定血絡,防止血液妄行。此外,其所含酚類化合物雖為現代分析所得,但在中醫概念上,亦可視為輔助鞏固脈絡,減少損傷出血之機率,共同強化其止血能力。
8. 利水消腫
鐵包金利水消腫之效,源於其複方組成的協同作用。方中茯苓、白朮、黃耆健脾益氣,助脾運化水濕,使濁水得以下行排出,黃耆兼能益氣固表。其性微寒、味苦,歸肝、脾、腎經,如玄參、黃柏清熱瀉火、燥濕,針對熱毒或濕熱壅阻所致水腫。當歸、赤芍活血化瘀,通絡利水,輔助消腫。甘草則調和諸藥。綜合諸藥,鐵包金透過健脾、清熱、活血、利水等多途徑,整體調和臟腑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故能緩解水腫、尿少、小便不利等症。
9. 清熱解毒
鐵包金,性寒味苦,此固有之性味奠定其清熱解毒之基礎。其「寒」能直制體內熾盛之熱邪,而「苦」則具備泄熱、燥濕之功,兩者合用,能迅速將熱毒下行或透發。在中醫觀點中,熱毒常表現為瘡癤、丹毒、膿瘡腫痛等炎性病變。鐵包金透過清解郁結於肌膚臟腑的熱毒,化解病灶,使邪熱得清、毒勢得解。其功效不僅體現於直接清熱以消炎,更在於祛除積聚之毒邪,從而治療熱毒瘡癤、熱毒欝結等病症,達到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效。此為其清熱解毒作用之核心體現。
鐵包金的古代典籍
鐵包金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鐵包金之抗腫瘤功效獲現代藥理詳盡分析。研究指出,其透過多重機制顯著抑制癌細胞生長與增殖。核心機制涵蓋誘導腫瘤細胞程序性死亡(凋亡),此為其抑制腫瘤擴散之關鍵。同時,它能有效阻斷腫瘤血管新生,從而限制腫瘤營養供應及生長空間。此外,鐵包金亦被認為具備調節宿主免疫反應之潛力,增強機體對抗癌細胞之能力。這些複合作用共同提供了其輔助治療腫瘤之藥理基礎。
2. 鎮痛
鐵包金的鎮痛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指出其核心成分為生物鹼。這些生物鹼被認為能作用於痛覺傳導通路上的特定靶點,藉由多種機制實現鎮痛。初步研究顯示,鐵包金中的生物鹼成分可抑制痛覺神經的傳遞。這可能涉及多種層面:首先,其可能直接影響初級感覺神經元(傷害感受器)的興奮性,例如調控電壓門控鈉離子或鈣離子通道,從而減少神經動作電位的產生與傳導。其次,生物鹼或能作用於脊髓背角,透過調節突觸前或突觸後的機制,減少興奮性神經傳遞物質(如穀氨酸或P物質)的釋放或其受體的活化,同時可能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如GABA或甘氨酸)的作用。此外,某些生物鹼亦可能透過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與疼痛調控相關的受體,例如類鴉片受體,從而提升疼痛閾值或改變疼痛感知,達到緩解疼痛症狀的效果。其具體作用機制仍需更深入的分子生物學與藥理學研究來釐清。
3. 抗菌
鐵包金,其顯著的抗菌效能已獲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並非單一作用機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及綠膿桿菌等多種革蘭氏陽性與陰性細菌均展現抑制作用,體現其廣譜抗菌特性。
分析表明,鐵包金富含多種次級代謝產物,如黃酮類化合物、三萜類、生物鹼及酚酸等,這些活性成分被認為是其抗菌活性的物質基礎。這些化合物可能透過多種途徑發揮作用,例如破壞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導致細胞內物質外洩,進而影響細菌的正常生理功能。部分成分亦可能干擾細菌的DNA複製、RNA轉錄或蛋白質合成,抑制其增殖。另有研究指出,其部分活性成分或能抑制細菌生物膜的形成,或干擾細菌的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系統,降低細菌的致病力。這種多靶點的作用模式有助於解釋鐵包金在對抗多重耐藥菌方面的潛在應用價值。
4. 止痛功效
鐵包金的止痛功效可從多重藥理途徑分析。其所含揮發油、鞣質、生物鹼等成分,或能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瘀血代謝,藉由活血化瘀作用緩解因組織缺氧或腫脹引起的疼痛。同時,部分活性成分顯示出抗炎活性,可能透過抑制發炎介質釋放,降低組織損傷與發炎反應,從而有效鎮痛。此外,其中具鎮靜作用的成分或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痛覺傳導,產生肌肉鬆弛與痛感減輕的效果。這些綜合作用解釋了其在中醫跌打損傷及風濕疼痛治療中的止痛機制。
鐵包金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鐵包金注意事項重點:
- 性味辛溫,有毒:過量服用易生發毒性,且具揮發性,過量吸入亦會中毒。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鐵包金性質辛溫,有活血化瘀之效,孕婦過量服用可能導致流產。
- 兒童慎用:鐵包金有毒性,兒童臟腑嬌嫩,應避免服用或在醫師指示下使用。
- 有出血傾嚮者慎用:鐵包金有活血化瘀之效,出血體質者過量服用易加重出血癥狀。
鐵包金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鐵包金含有的化學成分
槲皮素(Quercetin), 芸香甙(Rutin),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