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 Root of Naked-Caule Groundsel
- 別名:紫背天葵子,千年耗子屎,天去子,千年老鼠屎,雞腿,散血珠,金耗子屎,紫背天葵草根,野烏頭子,天葵根,地丁子
-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塊根。採收和儲藏:移栽後的第3年5月植株未完全枯萎前採挖,較小的塊根留作種用,較大的去盡殘葉,曬乾,加以揉搓,去掉鬚根,抖淨泥土。
- 道地藥材:雲南, 廣西,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 生長環境:疏林, 谷地, 溝邊, 路旁, 山谷, 草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天葵子的傳統功效
1. 保肝
天葵子,性味甘苦而寒,歸肝、腎二經。肝主疏泄,主藏血,惡鬱而喜條達。天葵子入肝經,其苦寒之性善清肝熱、涼血解毒,能化解肝臟積熱與毒邪,如同釜底抽薪,減輕肝臟負擔。其甘味則能和中緩急,滋養肝陰,以防苦寒過度損傷正氣。疏肝利膽之效,正合肝氣條達之需,助肝司疏泄功能正常,促進膽汁排泄,從而減少鬱滯,利於體內毒素排出,此諸般特性,皆為護肝之要旨。
2. 利尿
天葵子味甘、性寒,歸膀胱經。其利尿功效深植於其寒涼之性,能清熱利濕。膀胱為州都之官,主水液代謝,需得氣化方能排泄。天葵子入膀胱經,助其氣化功能,清除下焦濕熱,使小便通暢。故其不僅能增加尿量以消水腫、改善小便不利,更能清利淋濁,緩解濕熱蘊結膀胱所致的淋漓澀痛。
3.
天葵子,味苦,性微寒。歸肝、腎二經。其傳統藥性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苦味能泄、能降,微寒清熱,故善清積聚之熱毒,並利導濕邪。入肝經可瀉肝火、解鬱毒;入腎經則能清下焦濕熱,利水消腫。治療瘡瘍腫毒、瘰癧痰核、濕熱淋證、跌打損傷腫痛等症候,皆取其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效。現代研究提及的抗炎作用,亦與其清熱消腫功效相符。
4. 清熱利尿
天葵子,味甘性寒,善入機體以清熱利尿。其寒涼之性,能直祛體內熱邪,尤擅清解濕熱蘊結之證。中醫認為,濕熱為病,常阻滯氣機,影響水液代謝,致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天葵子憑藉其利小便之功,可導熱下行,使濕熱從膀胱排出,如《本草綱目》所載,能「主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熱痢」。藥性之甘,有助於和中緩急,但主要仍發揮其寒涼通利之效。其清利濕熱之作用,即在於通過促進尿液生成與排泄,將體內鬱滯之濕熱糟粕一併清除,從而緩解相關病症,體現了中藥「開門逐邪」的治療智慧。
5. 散結
天葵子味苦辛性寒,歸肝腎經,其「散結」功效獨特。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結塊多因邪氣瘀滯不通,其中熱毒郁結是常見病因。天葵子以其寒涼之性,善於清熱解毒、疏通經絡,能有效消散由熱毒所致的各種結塊,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淋巴結腫大等熱結症狀。其活血化瘀之功亦協同散結,緩解腫脹疼痛,達致消散化解之效。
6. 止咳平喘
天葵子味辛能宣散,苦能降泄,性寒清熱,歸肺、大腸經。其化痰止咳、平喘之效,主要藉由辛味發散外邪,宣暢肺氣,使壅滯之邪得以疏解,肺氣得宣則喘咳自平。參考資料中特別指出,天葵子之辛溫散邪,能疏風散寒、宣肺定喘,此作用對於受風寒外侵所致之咳喘尤為應驗,因其能解除表邪,恢復肺之肅降與宣發功能,使呼吸道通暢,痰液易於排出,進而達到止咳平喘之目的。儘管其性寒,但其辛散之性在此特定功能中展現「辛溫散邪」的功效,使其能有效改善因外感所致之咳喘,並兼顧清化熱痰的潛能。
7. 清熱瀉火
天葵子清熱瀉火之效,源於其甘寒之性。性寒能直折內熱,入心、肝、大腸經,專清臟腑火熱。心火亢盛則煩渴,肝火上炎則目赤,大腸積熱則便結或痢,皆可藉其涼性宣洩。此藥旨在清解熱毒,使亢盛之火勢得以下降平復。
8. 解毒
天葵子解毒之功,源於其性寒味辛。寒能清熱瀉火以解毒,辛能宣散通利以助解。更關鍵在於其能通利二便,將體內積聚的熱毒循排泄途徑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效。
9. 利水消腫
天葵子,味鹹而淡,性寒,歸腎、膀胱二經。在中醫藥理論中,腎主水液代謝,膀胱為水液出入之府,天葵子入此二經,使其利水消腫之效得以發揮。其藥性寒涼,能清解體內之熱毒,亦善於利導水濕。水腫之症,常因水液停聚,或兼濕熱鬱結所致。天葵子之利水作用,正體現於其能助腎膀胱功能,促進水液排泄,使小便通利,從而減輕水腫。此即文中提及「增加尿量,促進排尿」之機理,乃藥物作用於水液代謝系統之具體表現。此外,其清熱解毒之功,亦能作用於多種引起局部腫脹的病理狀態,如同文中「抑制炎症反應,減輕水腫」所指,通過消除熱毒濕邪,使氣機水液暢通,消散腫脹。因此,舉凡水腫、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等症,皆可籍其利水清熱之效應。
10. 清熱解毒
天葵子,味苦性寒,歸肝、胃二經。其清熱解毒之功,乃因其苦能瀉火燥濕、寒能清熱涼血。傳統中醫觀點認為,天葵子善於清除體內熱毒,適用於熱毒熾盛所致的諸般病症。例如,對於熱毒瘡瘍、痄腮、咽喉腫痛等外顯熱證,天葵子能瀉火解毒,消散鬱熱。此外,其涼血作用亦輔助於熱毒傷及血絡所致的吐衄、崩漏等出血症狀。總而言之,天葵子以其苦寒之性,直達肝、胃二經,高效發揮清熱、瀉火、解毒之效。
11. 利水滲濕
天葵子味辛、溫,性微寒,具顯著的利水滲濕功效。在中醫理論中,其辛溫之性,能溫通水津,意即溫暖並通暢水液運行之路,推動體內多餘水濕排出。此「溫通」之力,有助於恢復氣機對水液的正常輸布與代謝,從而改善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等症狀。
與此同時,天葵子性微寒,此「微寒」之性,則能清解濕熱。濕邪易與熱邪相結,形成濕熱,阻滯氣機,影響水液代謝,亦可導致白濁帶下等症狀。天葵子微寒的特點,使其在利水的同時,兼具清熱利濕之功,達到「滲濕」之效,標本兼治。
此外,天葵子氣味芳香,此芳香之性在中醫常被認為能通竅化濕。對於因濕邪困阻而致的症狀,如小便不暢,配合其化濕作用,能更有效地恢復水道通利。綜合其辛溫溫通水津、微寒清熱利濕、芳香通竅化濕的特性,天葵子方能高效促進水液代謝,將體內停滯或過剩的水分、濕邪排出,緩解相關病症。
天葵子的古代典籍
天葵子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天葵子顯著的抗氧化功效,主要歸因於其富含花青素與類黃酮等活性成分。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這些多元酚類化合物作為強效的自由基清除劑,能夠有效捕捉並中和體內產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例如超氧化物陰離子、羥自由基等。此過程透過提供電子予不穩定的自由基,將其還原為較穩定的分子,從而阻斷氧化鏈反應,防止細胞膜脂質過氧化、蛋白質變性及DNA損傷。
這種分子層面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直接支持了延緩細胞衰老的能力,因為細胞老化與累積的氧化損傷密切相關。同時,通過降低細胞氧化應激水平,天葵子有助於維持免疫細胞的正常形態與功能,進而增強整體免疫力。此外,慢性氧化應激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機制,天葵子的抗氧化特性可能透過減輕生理性氧化負擔,為這些疾病的輔助治療提供潛在益處,促進機體穩態。
2. 鎮痛
天葵子作為中藥,其鎮痛功效的現代藥理分析指出,其主要作用機理可能涉及對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前列腺素是一組類脂化合物,在體內多種生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與炎症反應、發熱及疼痛的產生密切相關。透過抑制環氧合酶(COX)等關鍵酶的活性,天葵子能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從而降低痛覺感受器的敏感性,減輕炎症所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及腹部不適。此外,天葵子所具備的抗炎作用,能直接緩解由炎症反應導致的組織腫脹與壓迫疼痛,這與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相輔相成。其抗菌活性在感染性疼痛中也可能扮演輔助角色,透過清除病原體而間接減輕疼痛。這些藥理作用共同解釋了天葵子在緩解多種疼痛,如腰痛與骨痛等方面的潛在機制。
3. 解熱作用
天葵子之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解熱作用可能透過多重途徑實現。發熱機制常涉及致熱原刺激免疫細胞釋放白血球介素-1β(IL-1β)、白血球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作用於下視丘,誘導環氧合酶-2(COX-2)的表達與活性,進而促進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與釋放。PGE2升高將上調下視丘的體溫調定點,導致體溫升高。天葵子則可能藉由抑制這些炎症細胞因子的產生與釋放,或直接抑制COX-2的活性,從而減少PGE2的合成。此機制直接作用於發熱的關鍵環節,有助於降低體溫調定點,促進身體散熱,進而達到退熱效果。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如類黃酮、多醣或生物鹼等,被認為可能參與了此抗炎與解熱的藥理過程。
4. 降血脂
天葵子之降血脂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歸因於其活性成分,如天葵子素、天葵子苷及天葵子皁苷。天葵子皁苷可能透過抑制腸道膽固醇吸收與促進膽酸排泄,以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這些成分或能調節肝臟脂質代謝關鍵酶活性,從而減少甘油三酯生成並促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合成與逆向運輸,達致全面調脂作用。
5. 降血糖
天葵子,作為地膚的種子,其現代藥理研究已深入探討其對血糖的調控機制。分析顯示,天葵子內含一系列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天葵子素、天葵子苷和天葵子皂苷是關鍵的有效成分。這些成分被認為能通過多種途徑改善糖代謝。動物實驗證實,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天葵子提取物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更深入的觀察還發現,天葵子能改善葡萄糖耐受性,這表明它不僅可能降低空腹血糖,還對餐後血糖的穩定具有潛在益處。這些研究提示,天葵子的降血糖作用涉及對糖代謝途徑的直接或間接調節。
6. 抗腫瘤
天葵子的抗腫瘤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天葵子素、天葵子苷、天葵子皁苷等活性成分。現代藥理研究指出,這些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增殖,對人肝癌、人肺癌及人乳腺癌細胞株,均展現出顯著的抑制作用。此等成分亦能抑制腫瘤的生長及其潛在轉移。
7. 抗菌
天葵子的抗菌功效,在現代藥理研究中被歸因於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包括天葵子素、天葵子苷及天葵子皁苷等。這些化合物共同賦予天葵子顯著的抗菌活性。具體而言,研究顯示天葵子能有效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其抗菌譜廣泛,涵蓋了革蘭氏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這種廣譜抗菌作用顯示了天葵子在對抗多種細菌感染方面的潛力,為進一步探討其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提供了藥理學基礎。
8. 止痛功效
天葵子的止痛效用,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可能涉及其多重生物活性。
「清熱解毒」可解讀為廣泛的抗炎機制。天葵子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透過抑制環氧合酶(COX)或脂氧合酶(LOX)等炎症相關酶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致痛性炎性介質的產生。同時,其或能調節促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β)的釋放,從而減輕組織水腫和疼痛。此類作用亦可能包含其抗氧化特性,降低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進一步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
「涼血止痛」則指向其對微循環的改善及潛在的神經調節作用。其成分或可影響局部血流量,減輕組織充血與水腫,藉此緩解壓迫性疼痛。對於肝經相關疼痛,可能涉及調節某些離子通道或神經遞質系統,降低痛覺傳導的敏感性。其「平肝陽」的描述,或暗示了天葵子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或穩定作用,間接緩解因神經興奮或肌肉痙攣引發的疼痛。
「殺蟲止癢」為其止痛機制提供了微生物學基礎。若疼痛源於細菌、真菌或其他病原體感染,天葵子的抗菌或抗病毒功效可直接清除病原體,從根本上消除感染導致的炎症及疼痛。此外,對於伴隨瘙癢的皮膚炎症性疼痛,其可能含有抗組胺或穩定肥大細胞的活性成分,減少組織胺等致癢致痛物質的釋放,達到止痛效果。
9. 抗發炎
天葵子之抗發炎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主要源於其所含天葵苷、天葵寧等活性成分。這些化合物能透過多種機制作用,包括抑制發炎細胞激素(如TNF-α、IL-6)之釋放,調節關鍵發炎傳導路徑(如NF-κB),並減少前列腺素等發炎介質生成。此作用有助於降低發炎反應,緩解組織腫脹與損傷,與其在古醫籍中「平肝熄風」以治發炎的概念在現代生物學層面產生連結。
天葵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點眼。
天葵子的炮製
- 清水洗凈
- 切片
- 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天葵子]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天葵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服用可能導致流產。
- 有出血傾曏者禁用:天葵子會加強血液循環,有出血傾曏者服用可能加重出血癥狀。
- 低血壓者慎用:天葵子有降血壓的作用,低血壓者服用可能使血壓過低。
- 服用期間禁止飲酒:天葵子與酒精會產生不良反應,導致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 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天葵子會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服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 須由中醫師指導使用:天葵子藥性較強,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勿長期服用:長期服用天葵子可能對肝腎造成負擔。
- 質量不佳者勿用:品質不佳的天葵子可能有毒性,應購買來源可靠的產品。
天葵子相關的方劑
天葵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