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貝丸

二貝丸

ER B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5%
胃經 10%
膀胱經 10%
心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貝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藥性。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二貝丸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煩躁易怒等症狀。硃砂可以鎮定心神,改善睡眠,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此外,硃砂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緩解一些伴隨心神不寧的炎症反應。因此,二貝丸中加入硃砂,有助於綜合治療心神不寧等症狀,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貝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針對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其對於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川貝母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輔助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在二貝丸中,川貝母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更有效地發揮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二貝丸中包含天葵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天葵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功效。二貝丸以治療癥瘕積聚為主,天葵子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除瘀血,從而緩解癥瘕積聚所造成的疼痛。
  2. 疏肝理氣: 天葵子還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癥瘕積聚往往與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天葵子可以幫助疏解肝氣,使氣血流通,改善癥瘕積聚的症狀。

二貝丸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軟堅散結: 海藻味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之功效。二貝丸主要用於治療甲狀腺腫大、淋巴結腫大等疾病,海藻的加入有助於消散腫塊,改善病情。
  2. 利水消腫: 海藻亦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對於伴隨甲狀腺腫大而出現的頸部水腫,海藻的加入能起到輔助消腫的作用。

二貝丸方中加入白礬,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抑制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除濕、止癢的效果。
  2. 收斂止血:白礬亦具收斂止血之功,可收斂潰瘍面,促進傷口癒合,並止血止痛,配合方中其他藥物,有效改善因濕熱所致的潰瘍、流膿等症狀。

總之,白礬在二貝丸方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貝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瘰癧為中醫病名,指頸項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結塊之症,多因痰火鬱結、氣血瘀滯所致。此方以「消痰癧」為主旨,針對痰核結聚之證,尤其適用於病程較久、堅硬難消者。夏枯草膏為丸,取其散結清熱之性,強化全方疏通消散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化痰散結為主軸

  • 大貝母、紫貝:貝母屬傳統化痰要藥,大貝母(浙貝母)長於清熱散結,紫貝(或為地方異名)可能強化消癧之力,共解痰火鬱結。
  • 海藻、海粉:鹹寒軟堅,專攻頑痰結核,與貝母協同破除有形之痰塊。
  • 明礬:燥濕化痰,兼收斂潰瘍(若瘰癧已潰),避免痰濕流注。

2. 清熱解毒為輔助

  • 天葵: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防止痰鬱化熱成毒。
  • 夏枯草膏:引經報使,既增清肝火、散鬱結之效,又能黏合諸藥成丸。

3. 安神定驚兼治標

  • 朱砂:雖重鎮安神,但其微量(七錢配全方)可能用於鎮定痰火擾神之煩躁,或取其「色赤入血」之理,助通瘀滯。

治療原理

全方以「鹹寒軟堅+苦辛散結」為主,佐以清熱,符合「堅者削之」「結者散之」治法。痰癧形成與氣滯、痰凝、火鬱相關,此方側重化痰與散結,透過瓦解痰核本質(貝母、海藻類)、清除痰熱背景(天葵、夏枯草),標本兼顧。朱砂或象徵古方對「神志—氣血—痰結」關聯的考量,然其必要性待考。

整體推論:此方設計符合傳統治瘰癧思路,針對痰火互結之實證,側重攻邪而非補虛,適合初期結塊未潰者。夏枯草熬膏巧妙整合藥性,體現「藥專力宏」之配伍特色。

傳統服藥法


朱砂7錢,大貝母2兩,紫貝2兩,天葵2兩,海藻1兩,海粉1兩,明礬1兩。
消痰癧。
上為細末,用夏枯草2斤,熬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錢,臨臥時茶清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貝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貝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八引蕭純源方。 組成:朱砂7錢,大貝母2兩,紫貝2兩,天葵2兩,海藻1兩,海粉1兩,明礬1兩。 主治:消痰癧。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