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錠子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鎮心安神之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鎮心安神之功效。與辰砂等藥物配合,可增強鎮心安神之力,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
- 制約辰砂毒性: 辰砂,即硃砂,性溫,味甘,入心經,有鎮心安神、解毒止痛之功效,但具有一定的毒性。白礬性寒,可制約辰砂的溫燥之性,減輕其毒性,確保方劑的安全性。
辰砂錠子中包含硃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平息心火,鎮定神經,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辰砂錠子作為安神定志的藥方,加入硃砂正是利用其鎮心安神的功效。
- 防腐作用: 硃砂具有較強的防腐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效延長藥物的保存時間。辰砂錠子為丸劑,在製作過程中加入硃砂,可以防止藥丸變質,延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砂錠子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用於「痔漏等瘡」,為外用腐蝕性藥錠,其作用機理在於「敗肉去腐」,通過局部腐蝕壞死組織以清除瘡口頑固腐肉,後續再以生肌藥物促進瘡口癒合。傳統應用時,將藥錠直接納入瘡口,利用其峻烈之性腐蝕瘡瘍內敗死組織,尤其適合久不斂口的漏瘡或痔瘡潰瘍。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人言(信石,即砒石)
- 性味辛熱大毒,具強烈腐蝕性。
- 外用可「蝕瘡去腐」,破壞壞死組織與瘺管內異常增生,為方中主藥。
- 此處先研細鋪鍋底,意在加熱昇華純化(宋代以降常見製備法)。
白礬(明礬)
- 性酸澀寒,與人言共煅(枯礬製法),增強燥濕斂瘡與緩蝕效果。
- 煅後枯礬質地疏鬆,助人言毒性緩釋,避免過度刺激健康組織。
蜜佗僧(氧化鉛)
- 性辛平小毒,能收斂止血、殺蟲解毒。
- 與辰砂共研,調節全方腐蝕力度,兼抑制瘡面滲出。
辰砂(硃砂)
- 性甘微寒,傳統認為可鎮心安神、解毒防腐。
- 此方取其「紅升」意象(與白礬、人言合煅之化學反應可能生成硫化汞),助腐蝕後瘡面潔淨。
配伍邏輯:
- 「峻腐+緩釋」架構:人言為核心腐蝕劑,白礬煅後形成多孔結構,吸附並控制砒性釋放;蜜佗僧與辰砂既中和部分毒性,又協同殺菌燥濕。
- 「去腐生肌」程序:先以錠子強行腐敗頑肉,待壞死組織脫落後,再換用生肌藥,符合中醫「祛邪務盡」的瘡瘍治療原則。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局部化學腐蝕作用,直接破壞瘻管或痔瘡的病理組織(如增生的肉芽、壞死物),類似現代醫學的「化學清創」。其設計以「錠劑」形式緩釋藥效,集中作用於病所,避免健康組織受過度損傷,體現古代外科「以毒攻毒」的精準思維。
傳統服藥法
人言1錢,白礬2錢,蜜佗僧5分,辰砂5分。先研人言細鋪鍋底,次用礬鋪人言上,枯煙盡為度,次將陀僧、辰砂研細,白糕和作尖錠,如小麥大。
每用1粒,頑漏納瘡口上,擊敗肉盡,後貼生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錠子,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人言1錢,白礬2錢,蜜佗僧5分,辰砂5分。 主治:痔漏等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