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虛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虛脹是中醫學中的一個病證,是指由於正氣虛弱,水飲內停,氣機不暢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虛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 腹脹,噯氣,不思飲食,大便溏薄。
  • 四肢乏力,倦怠無力,精神不振。
  • 面色蒼白,神疲乏力。
  • 舌淡苔白,脈虛弱。

虛脹的治療方法主要以補益脾胃、健脾化濕、理氣和中為主。常用的中藥有:

  •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
  • 陳皮、半夏、生薑、大棗等。
  • 柴胡、白芍、枳實、香附等。

虛脹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

  • 飲食清淡,不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虛脹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麻黃附子湯

  • 1.《醫方集解》:「本方加白朮,名麻黃加朮湯(金匱):治濕家身體煩痛,宜發汗。本方去桂枝、杏仁,加附子,名麻黃附子湯(金匱):治脈沉虛脹者,為氣水,屬少陰,發其汗即止。本方除桂枝、杏仁,名甘草麻黃湯(金匱):治里水(一身面目黃腫,脈沉,小便不利,重覆取汗)。
  • 2.《金匱方歌括》:「杏子湯(闕。徐、尤云。疑是麻杏甘石湯。),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 3.《本草衍句》:「水腫脈沉屬少陰其脈浮者為氣虛脹者為氣皆非水也麻黃附子湯汗之麻黃三兩水七升煮入甘草二兩附子炮一枚煎服取汗即效
  • 4.《大方脈》:「_麻黃附子湯_,《金匱》治水病,脈沉,虛脹,屬少陰氣水者。

平胃散

  • 1.《瘴瘧指南》:「治脾胃不和。膈噎痰氣。嘔吐酸水。氣刺氣悶脅筋虛脹。腹痛腸鳴。胸膈痞滯。飲食不美。常服則溫養脾元。及闢嵐瘴冷濕。病後進食悉有神效。

麻黃湯

  • 1.《張氏醫通》:「杏子湯,治風水虛脹脈浮。發其汗即已。
  • 2.《醫通祖方》:「治風水虛脹,脈浮。發其汗即已。

理中湯

  • 1.《傷寒恆論》:「【闡釋】,此條為發汗後脾陽虛弱,不能運化轉輸,虛氣壅滯腹脹滿的治法。鄭氏云:「原方亦可用,似不若理中加行滯藥為當」。筆者治此類脾虛脹滿者,常用理中湯加丁香治之輒效。

人參湯

  • 1.《資生集》:「人參湯,治半產後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運轉,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 2.《胤產全書》:「人參湯,治半產後,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暈轉,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 3.《胤產全書》:「_人參湯_,治半產後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暈旋,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 4.《女科證治準繩》:「_人參湯_,治半產後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運轉,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 5.《証治準繩‧女科》:「_人參湯_,治半產後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運轉,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 展開更多

麻黃附子甘草湯

  • 1.《皇漢醫學》:「**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甘草湯。浮者,宜杏子湯。(《金匱要略》)**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 1.《皇漢醫學》:「山田正珍曰:「此虛煩兼腹滿者,故去梔子豉湯內之香豉加厚朴、枳實以主之。心煩,即虛煩。臥起不安者,即不得眠也。其致腹滿者,下後內虛,氣澀不通也。與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同為虛脹,是以雖滿,不堅實也,此其所以不用大黃、芒硝也。」

梔子厚朴湯

  • 1.《皇漢醫學》:「山田正珍曰:「此虛煩兼腹滿者,故去梔子豉湯內之香豉加厚朴、枳實以主之。心煩,即虛煩。臥起不安者,即不得眠也。其致腹滿者,下後內虛,氣澀不通也。與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同為虛脹,是以雖滿,不堅實也,此其所以不用大黃、芒硝也。」

四君子湯

  • 1.《症因脈治》:「_四君子湯_,見後脾虛脹。
  • 2.《醫通祖方》:「治小兒心脾虧損,弄舌及虛脹,乳食不進。
  • 3.《張氏醫通》:「溫脾散,治小兒心脾虧損弄舌。及虛脹乳食不進。

溫脾湯

  • 1.《古今醫統大全》:「_溫脾湯_,治脾胃不和,腹脅虛脹,不進乳食,困倦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