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邊臣十八味中包含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其溫性較當歸身更溫和,更適合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等症狀。
- 引藥下行: 當歸尾偏於下行,可以引藥氣下行至血脈,促進血液循環,更好地改善血虛症狀。
因此,邊臣十八味中加入當歸尾,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補血活血,溫陽通絡的效果。
邊臣十八味方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 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烏藥,可助於疏通氣血,緩解疼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狀有顯著療效。
- 溫中散寒: 烏藥亦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邊臣十八味方常用於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烏藥的溫中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邪,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加入枳實,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消食化積: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之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滯、食積不消等症。方中加入枳實,可幫助緩解因肝氣鬱滯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並促進消化,改善食積不消。
- 瀉火通便,降逆止嘔: 枳實亦具瀉火通便、降逆止嘔之效。當肝火旺盛,胃腸積熱,出現便祕、嘔吐等症狀時,枳實可通過瀉火通便、降逆止嘔,緩解這些症狀。
總而言之,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加入枳實,旨在疏肝理氣、消食化積,並輔以瀉火通便、降逆止嘔,以達到全面調理肝脾,改善消化功能的目的。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包含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蘇木性味苦、甘,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邊臣十八味方劑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蘇木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蘇木能疏通經絡,消腫止痛,對於骨折、扭傷等造成的外傷疼痛具有緩解作用。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止痛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存在熱毒或血瘀等症狀,而需要牡丹皮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化瘀止痛。
- 配伍增效: 牡丹皮與方劑中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牡丹皮與生地黃、赤芍等藥物合用,可加強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時,牡丹皮的寒性,也能有效緩解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清熱除煩的功效。邊臣十八味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燥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咽燥、心煩不寐等症狀。石斛的滋陰生津作用,可有效緩解陰虛導致的津液虧乏,改善患者口乾咽燥等症狀。
- 益胃健脾: 石斛還具有益胃健脾的功效。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常配合其他健脾胃的藥物,如茯苓、白朮等。石斛的益胃健脾作用,可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包含秦艽,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邊臣十八味主治風濕痹痛,秦艽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腫脹等症狀。
- 疏散寒邪: 方劑中使用秦艽,也因為其能疏散寒邪。風濕痹痛常由寒邪入侵經絡所致,秦艽能驅散寒氣,使經絡通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秦艽在邊臣十八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祛風濕止痛、疏散寒邪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風濕痹痛。
邊臣十八味方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涼血止痛: 赤芍味苦性寒,入肝經,能清熱涼血,消腫止痛。此方中,赤芍可與其他藥材如丹皮、川芎等配合,共同起到清熱涼血、止痛消腫的作用,以緩解因血熱瘀阻而引起的疼痛症狀。
-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此方中,赤芍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如桃仁、紅花等,共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邊臣十八味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的功效。其對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邊臣十八味作為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的方劑,金銀花的加入,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減輕患者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促進疾病的康復。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清除瘀血,軟化腫塊,對於氣血瘀滯、腫塊積聚等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二、潤腸通便,利水消腫:桃仁亦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泄,並有助於水腫消退。對於便祕、水腫等症狀,桃仁也能起到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邊臣十八味中加入紅花,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邊臣十八味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紅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溫經通絡: 紅花還有溫經通絡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經絡阻滯,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總體而言,紅花在邊臣十八味中起到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邊臣十八味中含有紫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外感熱毒、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咽痛、斑疹、瘡瘍腫痛等症,紫草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促進傷口癒合: 紫草含有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燒傷燙傷等症,紫草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因此,邊臣十八味中加入紫草,可以發揮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以及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邊臣十八味方中包含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其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效,可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發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邊臣十八味方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胃,或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病症,生薑的加入有助於溫中散寒,緩解胃寒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藥效: 生薑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諸藥更好地發揮功效。此外,生薑還可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在邊臣十八味方中,生薑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方劑的治療效果。
邊臣十八味方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邊臣十八味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熱所致的便祕、腹痛、發熱等症,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可幫助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緩解便祕症狀。
- 引藥下行: 大黃性猛,善於下行,可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竈,加強藥效。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大黃可以幫助這些藥物下達腸道,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大黃在邊臣十八味方中發揮著瀉熱通便、引藥下行的重要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源於其 活血化瘀 和 消腫止痛 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消腫止痛之效。
此方劑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並能消散腫脹,緩解疼痛。因此,在邊臣十八味中加入乳香,可加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恢復健康。
邊臣十八味方中包含沒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方中常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而使用,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 止痛生肌: 沒藥還有止痛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邊臣十八味方中常用於治療骨折、筋骨損傷等症,沒藥的止痛生肌作用可以緩解疼痛,促進骨骼癒合,加速康復。
邊臣十八味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防止藥物相剋的作用。十八味藥方中多種藥材性味偏燥烈,甘草的加入可以調和藥性,使藥力平和,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如與黃芪搭配,可增強補氣固表的作用。十八味藥方中多種藥材具有補益作用,甘草的加入可提高藥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邊臣十八味」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良朋彙集經驗神方》記載,以及提供的藥材功效,「邊臣十八味」的主治功效明確指向跌打損傷,並具有舒筋活血的特性。以下為更深入的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方中當歸尾、蘇木、牡丹皮、桃仁、紅花均為活血化瘀之藥。跌打損傷常伴隨瘀血積滯,導致疼痛腫脹。這些藥材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局部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 赤芍亦有消炎鎮痛之效,與活血藥同用,能增強療效。
- 乳香具有溝通氣機、減輕疼痛之效,可與活血化瘀藥物協同作用,進一步緩解疼痛。
- 舒筋活絡:
- 秦艽能驅風除濕、舒筋活絡,有助於緩解跌打損傷後引起的筋脈拘攣、活動不利等症狀。
- 諸多活血化瘀藥材亦能促進筋脈的氣血運行,改善因損傷而導致的筋脈不暢。
- 散寒溫經:
- 生薑能散寒發汗、助消化,對於受寒引起的跌打損傷有幫助。
- 溫熱性藥物如烏藥,亦有溫經散寒之效。
-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記載,服藥後多飲酒有助出汗,亦能幫助散寒,加強藥效。
- 清熱解毒:
- 金銀花、紫草具有抗菌抗炎、清熱解毒之功效。跌打損傷可能導致局部感染,這些藥材能幫助清除毒素,防止感染擴散。
- 其他輔助作用:
- 枳實能減輕腹脹、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因傷痛臥床或服藥引起的消化不良。
- 大黃推陳出新、清腸排便,亦可幫助排除體內瘀積,加快康復。
- 石斛滋陰潤燥,可緩解因損傷或藥物引起的陰液不足。
- 沒藥溫和體質、消除疲勞,有助於患者恢復體力。
總結:
「邊臣十八味」以活血化瘀為核心,結合舒筋活絡、散寒溫經、清熱解毒等多重功效,全面處理跌打損傷。不僅能迅速消散瘀血,減輕疼痛腫脹,還能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縮短康復時間。《良朋彙集經驗神方》更提到,此方在未受官刑前服用可減輕刑杖疼痛,突顯其強大的止痛及活血功效,足見其在跌打損傷方面的獨特價值。
傳統服藥法
歸尾(酒洗)1錢2分,烏藥1錢,枳實(炒)1錢,蘇木1錢,丹皮1錢,石斛1錢,秦艽1錢,赤芍1錢,銀花1錢,桃仁(去皮尖)15個,紅花(酒拌、焙)6分,紫草7分,猴薑8分,大黃1錢5分,乳香(去油)5分,沒藥(去油)5分,甘草5分。
頭項傷,加川芎;腿腳傷、加牛膝;胳膊手指傷,加桂枝;脅肋傷,加青皮。
舒筋活血。
酒、水各2鐘,煎1鐘半,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邊臣十八味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陰虛火旺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邊臣十八味,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歸尾(酒洗)1錢2分,烏藥1錢,枳實(炒)1錢,蘇木1錢,丹皮1錢,石斛1錢,秦艽1錢,赤芍1錢,銀花1錢,桃仁(去皮尖)15個,紅花(酒拌、焙)6分,紫草7分,猴薑8分,大黃1錢5分,乳香(去油)5分,沒藥(去油)5分,甘草5分。 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