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鹹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其能迅速瀉下熱結,清熱解毒,適用於熱結便祕、腹痛拒按、口渴便祕等症。
- 軟堅散結:芒硝亦能軟化堅硬的積塊,利於排除腸道內的積滯。在治療熱結便祕、積滯不消等症時,芒硝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排便,消散積聚。
總而言之,芒硝在「加減大承氣湯」中起到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排毒之功效。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瀉熱通便的作用。
枳實味苦、酸,性寒,歸脾、胃、大腸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瀉熱通便的作用。加入枳實,可以增強大承氣湯的瀉熱作用,促進腸胃蠕動,使熱結得以解除,達到通便的效果。
此外,枳實還能行氣消積,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便祕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枳實,可以提高其療效,更有效地治療熱結便祕。
加減大承氣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加減大承氣湯主要針對熱結便祕,大黃作為方劑中的主要藥物,能有效瀉熱通便,使積滯得以下行。
- 推陳致新: 大黃能促進腸蠕動,將體內積存的熱毒及宿便排出,使氣血流通,達到推陳致新的作用。這對於熱結便祕所導致的氣機阻滯,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原因:
-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大承氣湯以瀉熱為主,但同時可能伴隨濕邪停滯,厚朴可助其化解濕痰,避免濕熱交蒸,加重病情。
- 行氣止痛: 厚朴能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因熱結氣滯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使瀉下通便的效果更佳。
因此,厚朴的加入,既能增強大承氣湯的瀉熱功效,又能化解濕邪,行氣止痛,使整體療效更為完善。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腑泄熱: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熱結腸胃而導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桃仁可以促進血行,緩解腸道痙攣,起到通腑泄熱的作用。
- 配合大黃,增強瀉下之力:大黃為方中主要瀉下藥,桃仁的活血作用可以促進大黃的瀉下效果,並可減少大黃對腸道的刺激,起到協同作用,幫助患者更有效地排毒泄熱。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紅花,主要為其活血化瘀之效。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大承氣湯為峻下逐瘀之劑,主要用於熱結便祕、腹痛脹滿、胸悶氣促等症。
加入紅花,可增強其活血化瘀之力,幫助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同時緩解腹痛、胸悶等不適。此外,紅花還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進一步促進病情的恢復。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的腹痛、便祕、腫脹等症狀,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引藥入腑,增強療效: 加減大承氣湯是以大承氣湯為基礎方加減而成,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等症狀。乳香氣味濃鬱,具有引藥入腑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效更好地引導至腸胃,增強療效,使患者更快地解除便祕,緩解腹痛。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大承氣湯以瀉熱通便爲主,但對於某些伴隨瘀血阻滯、疼痛的便祕患者,加入沒藥可幫助改善瘀血,減輕疼痛,提高療效。
- 促進排便,緩解腸梗阻: 沒藥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促進腸道蠕動,緩解腸梗阻症狀。對於某些因熱結便祕引起的腸梗阻,加入沒藥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便祕,改善腸道功能。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大承氣湯為瀉下攻逐之劑,其峻猛之性易傷及氣機,導致腹痛加劇。烏藥的加入,可行氣止痛,緩解大承氣湯的攻邪之性,使藥力更趨平和。
2. 溫脾助運:大承氣湯中含有芒硝、厚朴等寒涼之品,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烏藥性溫,可溫脾助運,防止藥物對脾胃的傷害,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加減大承氣湯中加入枳殼,是為了增強其瀉熱通便的功效。枳殼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瀉熱通便的功效。
在加減大承氣湯中,枳殼與芒硝、大黃等藥物配合,可增強其瀉熱通便之力,加速腸道蠕動,促使熱結、濕邪排出體外,達到治療熱結便祕、腹脹疼痛的功效。此外,枳殼的破氣消積作用,也能緩解腸道氣滯,促進通便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減大承氣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源自「大承氣湯」之變方,主攻「骨折後瘀血聚積,大便不通」之證。骨折後,氣血運行受阻,瘀血內停,阻滯腸腑,導致腑氣不通,見腹滿便閉、疼痛拒按等實熱瘀結之象。其功效核心在於:
- 瀉下通腑-峻下熱結,開通腸道壅滯。
- 逐瘀消積-破散瘀血與燥屎互結之病理產物。
- 滌痰降火-兼治痰熱上擾之併發證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生川軍(大黃)、風化消(芒硝)
- 生川軍苦寒,瀉熱通便、破瘀活血,直折腸腑實熱瘀滯。
- 風化消鹹寒軟堅,助大黃滌蕩燥屎,二者相須為用,共成「瀉熱攻下」之峻劑。
(2)臣藥:枳實、煅礞石
- 枳實破氣消積,助大黃推蕩下行,疏通腑氣。
- 煅礞石質重沉降,墜痰下氣,針對瘀熱夾痰之證,防止痰瘀互結上擾。
(3)佐使藥:皂莢、豬膽汁、米醋、西牛黃
- 皂莢辛鹹性烈,通竅滌痰,協礞石豁痰開閉。
- 豬膽汁苦寒潤燥,增強瀉火之力;米醋酸收緩和硝黃峻性,防傷正氣。
- 西牛黃涼開豁痰,清心解毒,防治瘀熱擾神之變證。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承襲「大承氣湯」之峻下架構,更增逐瘀、化痰、涼開三層次:
- 瀉下通腑為主,急下存陰,解除骨折後瘀熱內閉之急;
- 痰瘀並治為輔,因瘀久易生痰濁,故用礞石、皂莢分消痰瘀;
- 防傳心包為變,牛黃預護心神,阻斷熱毒內陷之徑。
全方體現「下法」與「消法」並用,針對「瘀、熱、痰、燥」四結之複雜病機,屬攻邪峻劑之加減典範。
傳統服藥法
生川軍5錢,風化消5錢,枳實5錢、煅礞石2錢,皂莢2錢。
上藥煎成,衝入豬膽汁。米醋、各兩小匙,調服西牛黃2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應注意觀察身體狀況,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道功能紊亂。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大承氣湯, 出處:《實用正骨學》。 組成:芒消、枳實、大黃、厚朴、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烏藥、枳殼分量随症酌用。 主治:骨折後,瘀血聚積,大便不通。
加減大承氣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生川軍5錢,風化消5錢,枳實5錢、煅礞石2錢,皂莢2錢。 主治:狂證由於醇酒厚味,積熱蒸痰,或乘天氣極熱,盛怒不釋,而爲狂妄駡詈歌笑,甚則踰垣上屋,面色濁悶,二便結澀者。
加減大承氣湯,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三。 組成:大黃8錢,煅石膏4錢,犀牛角2錢,芒消2錢,枳實3錢,杭白芍2錢,黃連2錢,梔子3錢,甘草2錢。 主治:傷寒發狂,睡去譫語,醒時心雖明白而狂言亂語,或登高而歌,或欲棄衣而走,率意詈駡,目不識人,脈象沉洪不浮,內熱太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