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濕湯

SHENG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7%
脾經 17%
腎經 13%
肺經 13%
肝經 10%
胃經 10%
心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3%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勝濕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除濕: 羌活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除濕、止痛的功效。勝濕湯主要用於治療濕邪阻滯、筋骨疼痛等症,羌活可以幫助驅散風寒濕邪,解除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2. 疏通經絡: 羌活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利於濕邪的排出。勝濕湯中往往加入其他疏風解表、活血化瘀的藥物,羌活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加強疏通經絡的效果,促進疾病的康復。

勝濕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燥濕化濕祛風散寒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燥濕化濕、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勝濕湯用於治療濕邪困脾、脾虛不運所致的脘腹脹滿、納呆便溏、肢體困重、苔白膩等症。蒼朮能有效祛除體內濕邪,並兼具散寒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健脾利濕、祛風散寒的功效,從而改善患者的症狀。

勝濕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除濕: 防風性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癢之功效。勝濕湯本身主治風濕痺痛,而防風可驅散體內風邪,並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除濕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2. 調和藥性: 勝濕湯中藥材多性寒涼,而防風性溫和,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物過度損傷陽氣的作用,使藥性更趨平和,更加安全有效。

勝濕湯中包含豬苓,主要是因為豬苓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除濕濁,對於濕邪困脾、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勝濕湯多用於治療濕熱病證,豬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幫助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等症狀。
  2. 健脾益氣:豬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機體抵抗力。勝濕湯在祛除濕邪的同時,也需考慮脾胃功能的調理,豬苓的健脾益氣作用正好可以起到輔助作用,避免因祛濕過度而損傷脾胃。

因此,豬苓在勝濕湯中發揮着利水滲濕和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勝濕湯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之效。勝濕湯主治濕邪困脾,水濕內停之症,澤瀉能利水滲濕,將體內過多的濕氣排出,有助於緩解濕邪對脾胃的困阻。

二、 健脾利濕: 澤瀉亦能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進而減少濕邪的產生和停滯。勝濕湯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亦具健脾利濕之效,與澤瀉相輔相成,共奏健脾利濕之功。

勝濕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濕邪為病,常伴有熱象,而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善於清熱瀉火,並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於下焦,症見小便不利、濕疹瘙癢等症狀,黃柏能有效清熱燥濕,利水通淋,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此外,黃柏還有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毒邪所致的各種皮膚病。因此,在勝濕湯中加入黃柏,可增強其清熱燥濕、利水消腫、解毒止癢的效果,提高治療濕熱病的療效。

勝濕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燥濕: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勝濕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導致的疾病,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濕熱蘊脾引起的腹瀉等。黃連可清熱除濕,消炎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
  2. 制約藥性:勝濕湯中包含一些溫燥的藥物,如蒼朮、厚朴等,容易燥傷津液。黃連性寒,可以制約溫燥藥物的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不受損傷。

勝濕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勝濕湯多以辛溫燥烈之藥材組成,甘草性甘平,可緩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使藥效更加溫和協調。

二、增強療效: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增強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並能解毒護胃,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提高藥物療效。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止痛、利尿等作用,能輔助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勝濕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類證治裁》、《仁齋直指方論》、《証治準繩‧女科》、《濟世神驗良方》、《醫方簡義》、《醫方集解》等古籍記載,勝濕湯的主要功效在於祛風除濕,尤其適用於風濕、濕邪引起的諸多病症。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辛溫散寒、苦燥化濕、利水滲濕等多種藥性的協同作用,達到驅散體內風濕邪氣,恢復機體正常運化功能的目的。

具體分析如下:

  1. 風濕痹痛:

    • 《類證治裁》多次提及勝濕湯用於「風濕」,並指出其適用於「體酸骨痛,不利屈伸」之症,常與獨活寄生湯並用。
    • 文中明確指出「風濕合則成痹」,而勝濕湯能有效針對此類病症,特別是伴隨「煩熱,流走拘急」的風濕類型,說明本方不僅能祛濕,亦能疏散風邪。
    • 《証治準繩‧女科》亦載「羌活勝濕湯,治頭痛,脊痛腰似折,項似拔」,進一步證明其能緩解風濕引起的關節肌肉疼痛。
    • 《醫方簡義》則指明本方可治「中風挾濕化腫。或風濕搔癢之症」,擴展了本方的應用範圍。
    • 由此可見,勝濕湯對於風濕痹痛的治療,主要通過羌活、防風等藥材的祛風止痛作用,搭配蒼朮、豬苓、澤瀉等藥材的利水滲濕,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2. 濕邪阻滯:

    • 《類證治裁》中提到「濕邪搏陽,亦汗出頭額,參用勝濕湯」,?明勝濕湯可以處理因濕邪侵襲陽氣導致的頭汗,亦反映了其祛濕的作用。
    • 《類證治裁》亦有提及勝濕湯可用於治療「濕痛」,特別是「傷濕」導致的「身重,脈緩」等症狀。
    • 書中還提到濕邪兼風、寒、熱等不同情況,可見勝濕湯在處理濕邪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作用。
    • 《仁齋直指方論》載:「平胃散、羌活勝濕湯…善解外內濕邪」,進一步肯定其祛濕功效。
    • 這些記載表明,勝濕湯能夠針對不同部位和性質的濕邪阻滯,通過蒼朮、豬苓、澤瀉等藥材的健脾化濕、利水滲濕等功效,將體內濕邪排出體外。
  3. 頭痛、身重等:

    • 《類證治裁》提到「因濕者頭重,羌活勝濕湯」,明確指出本方可治療濕邪引起的頭重。
    • 結合前述的風濕痹痛,胜??也适用于因?邪侵??致的肢体酸痛、沉重感。
    • 《証治準繩‧女科》亦載「羌活勝濕湯,治頭痛,脊痛腰似折,項似拔」,??其??痛、脊痛的治?作用。
    • 這些記載反映了勝濕湯能透過祛濕和疏風,改善頭部和身體的沉重感和疼痛症狀。
  4. 其他應用:

    • 《類證治裁》指出勝濕湯可用于「熱濕」,甚至可處理鼻瘜肉,其清熱燥濕作用可見一斑。
    • 《要藥分劑》提及用羌活勝濕湯加減治療目疾,?明其亦有活血明目的?力。
    • 《濟世神驗良方》中,胜??與?白散並用治療鼻塞,?明本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疏通竅道的功效。
    • 《類證治裁》中提到“??”,?合??、?柏的苦寒清?燥?,?明本方也可用于治????。 *《仁齋直指方論》??本方用于“兩外腎冷,兩脾樞陰汗,前陰痿,陰囊濕癢臊氣”,表明它也可用于治?肝???下注的病?。

綜合來看,勝濕湯的治療原理是:

  • 祛風: 利用羌活、防風等藥材,散體表風邪,緩解風邪引起的疼痛和拘急。
  • 除濕: 以蒼朮健脾燥濕,配合豬苓、澤瀉利水滲濕,直接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濕,從根本上解?濕邪阻滯。
  • 清?: ??、?柏清?燥?,可用于治????。
  • 調和: 甘草調和諸藥,並有補益脾胃之效,使祛邪不傷正。

本方為辛溫燥濕之劑,主要針對風濕,濕邪以及濕熱證。

傳統服藥法


蒼朮錢半,厚朴錢半,半夏錢半,藿香6分半,陳皮6分半,甘草5分,生薑7片,大棗2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勝濕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會引起胃腸不適、腹瀉等。因此,在服用勝濕湯之前,最好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頭重發燒及發冷頭痛男性勃起障礙皮膚表面起水疱舌苔白膩中背部疼痛不易流汗脖子頸項酸痛顏面神經麻痺肩背交接處肩痛陰囊濕冷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皮膚風疹全身酸痛感冒慢性鼻炎身體沉重

相同名稱方劑


勝濕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一。 組成:羌活、蒼朮、防風、豬苓、澤瀉、黃柏、黃連、甘草。 主治:除濕。主治:風濕,夏月身重如山。

勝濕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組成:蒼朮錢半,厚朴錢半,半夏錢半,藿香6分半,陳皮6分半,甘草5分,生薑7片,大棗2枚。 主治:濕邪。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