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疏風五苓散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能。五苓散本身主治水飲停滯,但若患者伴有風寒外邪入侵,則可導致頭痛、鼻塞等症狀。加入防風,可與五苓散共同作用,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使患者整體症狀得到改善。
- 引藥入營: 五苓散中以茯苓、豬苓、澤瀉等利水滲濕之品為主,但這些藥物難以直接到達營氣。防風辛溫之性,可引藥入營,使其更有效地發揮利水滲濕、化濕健脾的功效。
疏風五苓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能祛除體內濕邪,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化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引起的體內水濕停滯。
- 疏風散寒: 蒼朮還能疏散風寒,促進體表陽氣發散,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進一步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症狀,如頭昏腦脹、肢體痠痛等。
因此,蒼朮在疏風五苓散中起到燥濕健脾、疏風散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疏風五苓散中加入肉桂,是考慮其溫陽散寒的功效。
五苓散本為治療水濕困脾的方劑,但若患者兼有脾陽虛寒,則單用五苓散可能效果欠佳。肉桂性溫,可溫補脾陽,散寒止痛,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消腫。同時,肉桂還能溫通經絡,改善肢體麻木,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因此,在疏風五苓散中加入肉桂,是為了溫補脾陽,促進利水,並改善因脾陽虛寒而引發的寒濕症狀,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疏風五苓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兼解表邪: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善於疏散風邪,尤其適合治療風寒表證,如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狀。而五苓散本身擅長利水滲濕,加入羌活後可協同作用,既能疏風解表,又能利水消腫,更能針對因風寒濕邪所致的表裡兼證。
- 兼顧肝腎,促進水液代謝:羌活入肝經,可疏肝解鬱,並能通達膀胱,利水消腫,與五苓散中茯苓、豬苓、澤瀉等利水藥物協同作用,加強利水滲濕之效,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不適。
疏風五苓散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豬苓性甘淡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水濕,改善濕濁阻滯所致的風寒入侵。
- 健脾益氣:豬苓亦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進而提升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抵抗風寒侵襲。
因此,豬苓的加入,不僅能利水滲濕,消除病因,更能健脾益氣,提高機體抵抗力,使疏風五苓散在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方面更具療效。
疏風五苓散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五苓散本身用於治療水濕停滯、脾胃氣虛的證候,澤瀉能協助利水消腫,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使水濕之邪得以排除。
- 健脾益氣: 澤瀉味甘,亦能健脾益氣,協同五苓散中其他藥物,促進脾胃運化,恢復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濕停滯的問題。
因此,澤瀉在疏風五苓散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為治療水濕停滯的關鍵藥材之一。
疏風五苓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疏風五苓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表證,赤茯苓可以幫助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濕邪,輔助疏風散寒。
- 健脾和胃: 赤茯苓也能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往往會影響脾胃功能,赤茯苓的加入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疏風五苓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五苓散主治風寒濕邪困脾,導致水濕停滯,出現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狀。白朮加入方中,可健脾利濕,促進水濕代謝,消除水腫,改善小便不利,從而達到疏風散寒、利水消腫之效。
- 固護脾陽: 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容易損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弱,水濕難以運化。白朮能溫補脾陽,固護脾胃,使其恢復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祛除風寒濕邪,使水濕得以排出體外。
主治功效
疏風五苓散:中醫方劑,主治陰囊腫大、疼痛和下垂。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
疏風五苓散具有散風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陰囊腫大、疼痛和下垂。
傳統服藥法
防風、蒼朮(米泔水浸)、肉桂、羌活、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土炒)。
引用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疏風五苓散, 出處:《金鑑》卷五十四。 組成:防風、蒼朮(米泔水浸)、肉桂、羌活、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土炒)。 主治:陰囊腫大,癢痛墜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