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和中湯

SHAO YAO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胃經 18%
膀胱經 11%
肝經 10%
腎經 9%
心經 8%
肺經 6%
大腸經 4%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芍藥和中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健脾,能祛除脾胃濕邪,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與芍藥和中湯中健脾和胃的功效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二、升陽止瀉:蒼朮味辛,能升陽氣,對於脾陽不足、氣虛下陷導致的泄瀉具有較好的療效,配合芍藥和中湯中的其他藥材,能更好地固護脾胃,止瀉止痛。

芍藥和中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脾健脾: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芍藥和中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白朮可以補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從而緩解疼痛、腹脹等症狀。
  2. 燥濕止瀉: 白朮還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可以治療脾虛濕困引起的腹瀉、泄瀉等症狀。芍藥和中湯中加入白朮,可以幫助乾燥脾胃濕氣,固澀止瀉,改善腹瀉症狀。

芍藥和中湯中包含厚朴,是因厚朴具有以下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燥濕化痰: 厚朴性燥,能燥濕化痰,與芍藥、甘草等藥材協同,共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行氣止痛: 厚朴能行氣止痛,配合芍藥的活血調經功效,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經痛等症狀。

因此,厚朴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止咳化痰效果,更能提升其行氣止痛的作用,使芍藥和中湯的療效更為全面。

芍藥和中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鎮痛、解痙、止痛的功效。芍藥和中湯常用於治療脘腹疼痛、脅肋疼痛、經痛等症狀,白芍的鎮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疼痛。
  2. 養血柔肝:白芍具有養血柔肝之效,能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芍藥和中湯中常加入白芍,除了緩解疼痛,還能改善肝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整體身體的恢復。

芍藥和中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瀉熱除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功。芍藥和中湯本身以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為主,加入澤瀉可增強其清熱利濕之效,有利於消除濕熱內蘊,緩解疼痛。
  2. 通利水道: 澤瀉利水滲濕,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水通淋,有助於解除水腫,改善血液循環,配合芍藥的活血止痛作用,更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芍藥和中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豬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能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消除水腫,緩解脾虛溼困之症。芍藥和中湯主治熱病、濕熱、暑濕,常伴隨水濕內停,豬苓的加入可加強利水滲濕的作用,促進疾病的康復。
  2. 健脾益氣: 豬苓還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利於脾胃運化水濕,從根本上解決水濕內停問題。芍藥和中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芩、黃連等,偏寒性,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加入豬苓可以起到中和作用,避免藥性過寒,保障脾胃功能正常運作。

芍藥和中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化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芍藥和中湯主治肝鬱氣滯、血瘀痛經,而脾虛濕困常會加重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加劇。赤茯苓健脾化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利濕化瘀,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2. 利水滲濕: 赤茯苓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促進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芍藥和中湯中常含有活血化瘀的藥物,如當歸、川芎等,而水腫會阻礙藥效的發揮。赤茯苓利水滲濕,有助於消除水腫,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芍藥和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芍藥性微寒,甘草性甘溫,兩者配伍,可使藥性調和,避免寒性過於明顯,減輕副作用。甘草能緩和芍藥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接受。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與芍藥配合,可增強芍藥的養血柔肝、調經止痛之效。甘草能補氣,使芍藥的藥效更顯著。

芍藥甘草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溫陽散寒之效。

芍藥甘草湯以芍藥、甘草為主要藥物,具有緩解疼痛、調和營衛之功效。然而,對於寒凝血瘀、陽氣虛衰的患者,單獨使用芍藥甘草湯的效果有限。

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血的作用。加入肉桂可以溫煦脾腎,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芍藥甘草湯溫陽散寒、活血化瘀之效,從而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

主治功效


芍藥和中湯,又名芍藥飲,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中醫治療腹瀉腹痛、痢疾、大便帶血和黏液的常用方劑。

芍藥和中湯組成:蒼朮、白朮、厚朴、白芍、澤瀉、豬苓、赤茯苓、甘草、肉桂。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苦、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厚朴: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肺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白芍:性涼,味酸、苦,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歸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赤茯苓:性平,味甘,歸心、肺、脾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芍藥和中湯主治功效:腹瀉腹痛,同時伴有痢疾,大便中有血和黏液。

芍藥和中湯方中,蒼朮、白朮、厚朴健脾燥濕,溫中止瀉;白芍養血斂陰,緩急止痛;澤瀉、豬苓、赤茯苓利水滲濕,清熱止痢;甘草益氣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利水、清熱止痢之效。

芍藥和中湯為中醫治療腹瀉腹痛、痢疾的常用方劑,具有健脾利水、清熱止痢之效。方中藥物配伍嚴謹,療效顯著,是臨牀治療腹瀉腹痛、痢疾的常用良方。

傳統服藥法


蒼朮1錢,白朮1錢,厚朴8分,白芍藥7分,澤瀉7分,豬苓7分,赤茯苓7分,甘草5分,官桂3分。
痢疾紅白,去官桂。
上銼。
加生薑2片,大棗1枚,水煎,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和中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二。 組成:蒼朮1錢,白朮1錢,厚朴8分,白芍藥7分,澤瀉7分,豬苓7分,赤茯苓7分,甘草5分,官桂3分。 主治:泄瀉腹痛,兼痢疾紅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