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胃苓湯

CHU SHI WE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膀胱經 15%
肺經 13%
胃經 13%
心經 9%
腎經 8%
肝經 8%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基於其疏散風邪止痛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肺經。其疏散風邪的作用能驅散外感風寒,並止痛,尤其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有效。

濕邪阻滯於中焦,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防風可協同其他藥物,疏風散寒,消除濕邪對脾胃的影響,達到除濕止痛的目的。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 燥濕化痰健脾利濕 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濕,並能祛風散寒。對於濕邪困脾、脾虛不運,導致胃失和降,出現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蒼朮能有效改善脾胃濕阻,促進脾胃運化,恢復正常消化功能。

此外,蒼朮還可與其他藥材配伍,增強除濕效果,如與茯苓、白朮等合用,更能有效祛除脾胃濕氣,達到健脾利濕、消食化積的作用。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除濕胃苓湯旨在除濕化痰,而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促進濕氣排出,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困阻的問題。
  2. 扶正祛邪:濕邪困阻脾胃,容易導致脾胃虛弱,而白朮補脾益氣,能夠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濕邪侵襲,從而達到除濕化痰、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

除濕胃苓湯中包含赤茯苓,其原因主要在於:

  1. 健脾燥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除濕胃苓湯用於治療濕阻中焦,脾胃失健之證,赤茯苓有助於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改善濕邪停滯所致的腹脹、納呆、便溏等症狀。
  2. 滲濕利水: 赤茯苓能滲濕利水,促進體內濕氣排出。除濕胃苓湯中加入赤茯苓,有助於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濕邪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除濕胃苓湯中包含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除濕胃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痰多咳嗽等症狀,而陳皮的燥濕化痰之效,有助於去除濕濁,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理氣健脾: 陳皮入脾經,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濕濁內阻,脾胃運化不佳,容易導致食慾不振,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之效,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促進消化。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厚朴性溫,味苦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除濕胃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濕濁內阻,脾胃失和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等症狀,厚朴可有效去除濕邪,改善脾胃功能。
  2. 行氣解鬱:厚朴還有行氣解鬱的作用,可緩解濕邪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對於伴有氣機阻滯的濕阻脾胃患者,厚朴能起到協調脾胃,通暢氣機的作用。

因此,厚朴在除濕胃苓湯中發揮著燥濕化痰、行氣解鬱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提高療效。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豬苓性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其能利水通淋,並能祛除脾胃濕濁,與茯苓、澤瀉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濕邪困阻脾胃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健脾益氣:豬苓同時具備健脾益氣的功效,能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提升機體抗濕能力。這對於濕邪困阻脾胃,導致脾氣虛弱的患者而言,尤為重要。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濕解毒: 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方中濕熱蘊結於胃腸,可引致口渴、脘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梔子能清熱瀉火,利濕解毒,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和胃止嘔: 梔子能和胃止嘔,對於濕熱上蒸引起的噁心嘔吐,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除濕胃苓湯中加入梔子,不僅能清熱利濕,也能和胃止嘔,從多方面改善濕熱胃腸病症。

除濕胃苓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利濕、通淋之效。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擅長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

濕熱蘊結常伴隨胃口不佳、腹脹、口苦等症狀,而除濕胃苓湯正是針對此類症狀而設。木通加入其中,能促進體內濕熱排出,改善小便狀況,並輔助健脾胃,進而達到整體療效。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除濕胃苓湯旨在治療濕濁困脾,水濕內停的症狀,澤瀉可利水消腫,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達到祛濕的效果。
  2. 健脾益氣: 澤瀉性寒,但其甘味入脾,具有一定健脾益氣的作用。除濕胃苓湯中多用於脾虛濕困的患者,澤瀉有助於健脾利濕,緩解脾胃功能受損導致的濕氣停滯。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協助將體內多餘的水分及濕氣排出,有助於解決濕阻中焦引起的脾胃不適,如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滑石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清熱利濕,有助於去除濕熱之邪,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達到除濕止瀉、消腫止痛之效。

此外,滑石的滑利特性也利於藥物在體內運行,增強藥效,有助於整體療效提升。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等功效。除濕胃苓湯中包含多種藥材,如澤瀉、茯苓等,可能對脾胃功能造成一定影響。甘草加入後,可以緩解這些藥材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使藥效更加平和,降低副作用,提高療效。

除濕胃苓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化濕: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化濕止瀉之效。除濕胃苓湯主治濕濁困脾,脾陽不振之症,加入肉桂可溫陽化濕,助脾運化,消除濕邪。

2. 溫補脾腎: 肉桂亦有溫補脾腎之功,可改善脾腎陽虛,進一步提升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促進水濕代謝,達到除濕健脾的療效。

主治功效


除濕胃苓湯:清熱化濕、健脾祛風

主治功效:脾臟和肺臟的經絡中濕氣和熱量積聚,形成火丹,引起潰爛和疼痛

除濕胃苓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臟和肺臟的經絡中濕氣和熱量積聚,形成火丹,引起潰爛和疼痛的症狀。纏腰火丹(俗稱蛇串瘡)屬於濕熱型,顏色黃白色,水泡大小不一,潰爛流膿,比乾燥的火丹更疼痛。

除濕胃苓湯是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以其清熱化濕、健脾祛風的功效而聞名。組成藥物包括甘草、白朮、蒼朮、陳皮、防風、厚朴、豬苓、梔子、木通、澤瀉、滑石、肉桂等,各具功效。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滑石: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

總結:

除濕胃苓湯以其清熱化濕、健脾祛風的功效而聞名,組成藥物各具功效,相輔相成,對於治療纏腰火丹(俗稱蛇串瘡)等濕熱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使用除濕胃苓湯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防風1錢,蒼朮1錢,白朮1錢,赤茯苓1錢,陳皮1錢,厚朴1錢,豬苓1錢,山梔1錢,木通1錢,澤瀉1錢,滑石1錢,甘草3分,薄桂3分。
水2鐘,加燈心20根,煎8分,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脾胃虛寒者慎用。
  3. 本方宜久煎,以便充分發揮其功效。

相關疾病


皮膚糜爛口唇濕爛肌膚甲錯眼瞼丹毒皮膚表面起水疱指縫濕爛帶狀疱疹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胃苓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防風1錢,蒼朮1錢,白朮1錢,赤茯苓1錢,陳皮1錢,厚朴1錢,豬苓1錢,山梔1錢,木通1錢,澤瀉1錢,滑石1錢,甘草3分,薄桂3分。 主治:脾肺二經濕熱壅遏,致生火丹,作爛疼痛。纏腰火丹(俗名蛇串瘡)屬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乾者多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