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汁散

SHENG DI HUANG Z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5%
肝經 12%
胃經 10%
大腸經 3%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地黃汁散」的組成

  1.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2. 天門冬:性微寒味甘,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的功效。
  3. 蜂蜜:性平味甘,具有補氣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
  4. 白朮:性溫味苦,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
  5. 神麴:性甘溫,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的功效。
  6. 甘草:性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的功效。
  7.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的功效。
  8.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的功效。
  9.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功效。
  10. 杜仲: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的功效。
  11.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
  12.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13.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斂肺、補氣補腎、止咳化痰的功效。

主治功效

腎氣虛寒:腎臟功能虛弱,陽氣不足,導致身體畏寒怕冷,腰痠背痛。 腰脊苦痛:腰部和脊椎疼痛,常伴有酸脹感和疲勞感。 陰陽微弱:體內陰陽失衡,陽氣虛弱,陰氣偏盛,導致身體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 耳鳴焦枯:耳朵出現鳴叫或轟隆聲,同時伴有口乾舌燥、耳鳴、失眠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生地黃汁散」是一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消食化積、健脾胃、清熱解毒等功效的中藥方劑。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氣虛寒、腰脊苦痛、陰陽微弱、耳鳴焦枯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汁2升, 生天門冬汁3升, 白蜜3升, 羊腎1具(炙), 白朮1斤, 麥曲1斤, 甘草8兩, 乾薑8兩, 地骨皮8兩, 桂心4兩,杜仲4兩, 黃耆4兩, 當歸3兩, 五味子3兩。
上為末,納盆中。取煎三物汁和研,微火上暖盆取熱,更研,日曬乾,常研,令離盆。
每服方寸匕,酒下,每日1次。

方劑組成解釋


  • 生地黃: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清熱涼血的功效。
  • 天門冬: 天門冬味甘、淡,性平,歸肺、腎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的功效。
  • 白朮: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 神麴: 神麴味甘、酸,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
  • 甘草: 甘草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 乾薑: 乾薑味辛、熱,歸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燥濕消痰的功效。
  • 地骨皮: 地骨皮味苦、甘,性寒,歸肺、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退蒸的功效。
  • 桂枝: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功效。
  • 杜仲: 杜仲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止崩的功效。
  • 黃耆: 黃耆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托毒排膿的功效。
  • 當歸: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肺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 五味子: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強腰健骨的功效,適合於腎氣虛寒、腰脊苦痛、陰陽微弱、耳鳴焦枯等症狀。
  • 本方中生地黃、天門冬、白朮、神麴、甘草、乾薑、地骨皮、桂枝、杜仲、黃耆、當歸、五味子等中藥均有滋陰補腎、強腰健骨的功效,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緩解腎氣虛寒、腰脊苦痛、陰陽微弱、耳鳴焦枯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脾胃虛弱。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脹、腹瀉、便溏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耳鳴嗜眠症(嗜睡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黃汁散,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生地黃汁2升,生天門冬汁3升,白蜜3升,羊腎1具(炙),白朮1斤,麥曲1斤,甘草8兩,乾薑8兩,地骨皮8兩,桂心4兩,杜仲4兩,黃耆4兩,當歸3兩,五味子3兩。 主治:腎氣虛寒,腰脊苦痛,陰陽微弱,耳鳴焦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