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飲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解表: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它能有效抵禦外邪入侵,驅散風寒,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 疏散風熱: 防風亦可疏散風熱,適用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症狀。
因此,防風在防風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有效驅散風寒或風熱,達到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防風飲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健脾燥濕、益氣固表的作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防風飲主治風寒表證,以發汗解表為要。白朮健脾燥濕,可加強脾胃運化,減少濕邪內阻,有利於藥物發揮解表作用。同時,白朮益氣固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風邪入侵。因此,白朮的加入,既能增強藥效,又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負擔,使治療更為安全有效。
防風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防風性善於疏散風寒,而川芎則具有活血行氣之效。兩者搭配,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驅散風寒,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風寒所致的頭部、面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引藥入經,提高藥效:川芎味辛性溫,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引導防風藥力直達頭部經絡,增強防風的散風止痛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防風飲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防風與白芷皆屬辛溫解表藥,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白芷更能通鼻竅、止鼻淵,與防風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 針對病症,協同作用:防風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頭痛等疾病。白芷除了解表止痛外,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之效,可配合防風,針對不同病症的病因病機,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防風飲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通經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水消腫之效。防風飲以祛風散寒、止痛解表為主,而川牛膝的加入,可加強其祛風濕的作用,並通利經絡,使藥力更易到達病所。
- 活血化瘀: 川牛膝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解除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進一步提升防風飲的療效。
防風飲中加入狗脊,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狗脊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之效。防風飲本身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狀,而狗脊的加入則可以加強補腎壯腰的效果,從根源上改善風寒濕痺所引起的筋骨疼痛。
- 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狗脊除了補腎壯腰外,還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消腫之效。此功效與防風飲中其他藥材如防風、羌活、獨活等配合,可更有效地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筋骨疼痛,促進恢復。
因此,狗脊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防風飲的補腎壯腰效果,也能加強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防風飲中加入萆薢,主要是針對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萆薢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通淋止痛的功效。其利水滲濕作用,能有效祛除濕熱,並改善因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同時,萆薢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消除濕熱帶來的炎症反應,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因此,萆薢的加入,不僅有助於防風飲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更能加強其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症狀的效果。
防風飲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解表散寒: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退熱、升陽解表之功效,可輔助防風散寒解表,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二、舒筋活絡:葛根還具有舒筋活絡、通經絡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侵襲導致的肢體痠痛、麻木等症狀,與防風共用,可增強解表散寒、舒筋活絡之效。
因此,防風飲中加入葛根,不僅可以增強解表散寒之效,還能緩解風寒所致的肢體不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防風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防風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外感風寒等病症,人參的加入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幫助抵禦外邪侵襲,促進機體恢復。
- 調和藥性,提高療效: 防風飲中多用辛涼解表藥物,如防風、葛根等,人參的溫補之性能夠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進一步提高療效。同時,人參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
防風飲中加入羌活,是因其兩者皆具解表散寒之效,且藥性相輔相成,能發揮更佳的療效。
防風性溫,善於 疏散風寒,並能 止痛,常用於治療風寒表證、頭痛、鼻塞等症。
羌活性溫,長於 祛風散寒、止痛,且能 通絡,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頭痛、肢體疼痛等症。
二者合用,既能 協同解表散寒,又能 加強止痛,對於風寒表證伴有頭痛、肢體疼痛者,療效顯著。
防風飲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濕利水:薏苡仁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可以幫助人體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因溼邪引起的腫脹、水腫等症狀。防風飲本身以祛風散寒為主,而溼邪常常伴隨風寒,加入薏苡仁可以更好地清除溼邪,增強療效。
- 健脾和胃:薏苡仁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防風飲中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而脾胃虛弱的人更容易受寒邪侵襲,加入薏苡仁可以幫助調理脾胃,增強抵抗力。
防風飲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因為杏仁具有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 宣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防風飲主要用於風寒外襲,肺氣不宣,咳嗽氣喘等症狀,杏仁的宣肺作用有助於驅散風寒,暢通肺氣,進一步緩解咳嗽氣喘。
- 潤燥止咳: 杏仁中含有油脂成分,具有潤燥止咳的作用。若患者因燥邪侵襲而咳嗽,杏仁的潤燥作用可以滋潤肺燥,進一步改善咳嗽症狀。
因此,防風飲中加入杏仁,既能宣肺止咳,又能潤燥止咳,使方劑的療效更加完善。
防風飲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與防風、桂枝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散寒解表,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 宣肺利氣: 麻黃還具有宣肺利氣的作用,可以疏通肺氣,改善呼吸道阻塞,配合其他藥物,可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因此,麻黃在防風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疏風散寒、宣肺利氣的功效。
防風飲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表:石膏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涼血止渴之功。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石膏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配伍增效:石膏與防風等藥物搭配,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解表的功效,並能有效地抑制風邪的侵襲。石膏清熱解表,防風解表散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的目的。
防風飲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因為其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效。
方中防風、羌活等藥性偏寒,若單用易傷陽氣,不利於寒邪的驅散。而肉桂性熱,能溫補脾腎陽氣,有助於促進藥效發揮,並防止寒涼藥性損傷正氣。
此外,肉桂還有行氣活血的作用,能促進藥物運行至病所,提高治療效果。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能平衡藥性,更能提高防風飲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防風飲 」介紹
防風飲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感冒、頭痛、鼻塞、咳嗽、惡寒發熱、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症。
防風飲由以下藥物組成:
防風: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川牛膝:性微溫,味甘、酸,歸肝、腎經。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狗脊:性微溫,味甘、辛,歸肺、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止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等功效。
萆薢:性微溫,味甘、辛,歸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葛根:性微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健脾養胃、安神益智、養血益精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味苦,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杏仁:性溫,味苦、甘,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麻黃:性辛溫,味微苦,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總結:
防風飲組成複雜,每味藥材都有其獨特的藥效,搭配使用可增強療效,緩解多種疾病症狀。在使用防風飲時,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防風飲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悸、腹瀉等症狀。因此,在服用防風飲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飲, 出處:《眼科全書》卷五。 組成:人參8分,當歸8分,黃耆8分,甘草8分,防風5分,黃柏5分,蔓荊子3分,細辛3分。 主治:拳毛倒睫外障。
防風飲,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錄》。 組成:防風2兩,人參2兩,橘皮2兩,白朮3兩,茯神3兩,生薑4兩。 主治:風痰氣,發即頭旋,嘔吐不食。
防風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防風(去叉)1兩,龍骨(去土)2兩,升麻1兩,赤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葛根(銼)1兩半,石膏(碎)1兩半。 主治:首風,腦項掣痛。
防風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焙)1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1兩,白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山茱萸1兩,黃芩(去黑心)1兩,人參3分,甘草(炙)3分,大黃(銼,炒)3分,熟乾地黃(焙)1兩。 主治: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疼,腹內急痛,大小便秘澀。
防風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防風(去叉)1兩,白朮1兩,川芎1兩,白芷1兩,牛膝(切,酒浸,焙)1兩,狗脊(去毛)1兩,萆薢1兩,葛根(銼)1兩,人參1兩,羌活(去蘆頭)1兩,薏苡仁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麻黃(去節,先煮去上沫,焙)3兩,石膏3兩,桂(去粗皮)3兩。 主治:偏風,半身不隨,筋脈抽牽,行履不得。
防風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九。 組成:防風(去叉)2兩,升麻2兩,桂(去粗皮)2兩,白石脂(研)2兩,當歸(切,焙)2兩,檳榔(銼)2兩,桑根白皮(銼,炒)2兩,乾木瓜2兩,人參2兩,黃連(去須)2兩,羌活(去蘆頭)2兩,川芎(銼)2兩,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黃芩(去黑心)1兩,遠志(去心)半兩。 主治:齒痛舌癢,食物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