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益陰清熱湯
主治: 傷寒餘熱,口渴便赤,煩躁便實,脈洪。
本方是治療傷寒餘熱所致的口渴、便秘、煩躁等症的方劑。方中當歸、白芍、生地黃、麥門冬滋陰養血,黃芩、甘草、玄參、澤瀉、木通清熱瀉火,梔子、陳皮、石膏、黃柏清熱利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滋陰生津之功。
方解:
- 當歸、白芍、生地黃、麥門冬滋陰養血,可緩解口渴、便秘、煩躁等症狀。
- 黃芩、甘草、玄參、澤瀉、木通清熱瀉火,可清除體內的熱毒。
- 梔子、陳皮、石膏、黃柏清熱利尿,可促進排尿,緩解便秘。
注意事項: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部不適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依賴。
文獻參考:
- 《傷寒論》
- 《金匱要略》
- 《溫病條辨》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白芍1錢半,生地1錢半,麥冬1錢半,黃芩2錢,甘草1錢,玄參1錢,澤瀉8分,木通8分,梔仁(炒黑)8分,陳皮8分,石膏(生用)2錢,黃柏(炒焦)1錢,扁豆(炒,研)2錢。
舌苔黃,加黃連1錢;目赤,加膽草8分;大便燥,加酒炒大黃1錢半;婦人血熱,加青蒿2錢;脅痛,加青皮8分;口渴,加花粉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部不適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依賴。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陰清熱湯, 出處:《會約》卷三。 組成:當歸1錢,白芍1錢半,生地1錢半,麥冬1錢半,黃芩2錢,甘草1錢,玄參1錢,澤瀉8分,木通8分,梔仁(炒黑)8分,陳皮8分,石膏(生用)2錢,黃柏(炒焦)1錢,扁豆(炒,研)2錢。 主治:傷寒餘熱,口渴便赤,煩躁便實,脈洪。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