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效。腎主藏精,精生髓,髓通於腦,而督脈起於命門,貫脊柱而上,與腦髓相連。納腎通督丸旨在補腎填精,使腎精充盈,髓海充實,從而通達督脈,改善腦部供血及精神狀態。
- 溫腎助陽:熟地黃雖滋陰,但其溫性亦能溫補腎陽。督脈為陽脈之海,通達全身陽氣,若腎陽不足,則督脈虛弱,易導致陽氣不足、肢冷畏寒、腰膝痠軟等症狀。熟地黃溫腎助陽,能使督脈通暢,改善陽氣不足的症狀。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腎臟氣血循環: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腎臟為先天之本,需要充足的血液滋養。當歸可以補益腎精,改善腎臟氣血循環,促進腎臟功能恢復。
- 滋陰潤燥,緩解腎陰虛症狀: 腎陰虛常伴隨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當歸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補益腎陰,緩解腎陰虛導致的各種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納腎通督丸方劑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通利水道: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通利水道之效。腎主水,納腎通督丸以通利水道為目的,澤瀉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腎臟負擔,促進腎氣通暢,達到通督的效果。
- 瀉火降濁,清熱利濕: 腎虛易導致腎陰不足,出現虛火上炎。澤瀉性寒,能清熱瀉火,降濁利濕,有助於抑制虛火,改善腎陰不足的狀況,達到滋陰清熱、通利水道之效。
總之,澤瀉在納腎通督丸方劑中發揮著利水滲濕、通利水道、瀉火降濁、清熱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虛、水濕停滯等病症。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燥濕化痰及降逆止嘔之效。
半夏味辛、微苦,性微溫,入肺、脾、胃經。其燥濕化痰之效,可祛除腎經之濕邪,助於通利督脈;其降逆止嘔之效,可緩解腎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嘔吐等症狀,使腎氣通暢,督脈得通。
故納腎通督丸中加入半夏,可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治療腎虛水腫、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嘔吐等症,達到通督脈、補腎氣的功效。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滲濕利水: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腎虛水腫、濕氣阻滯等症狀,茯苓可健脾利濕,幫助水液代謝,使水腫消退,利於腎氣通暢。
- 寧心安神,益氣補虛:茯苓亦有寧心安神、益氣補虛之效。腎虛常伴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可安神定志,使心神安定,進一步配合其他藥物滋補腎氣,達到通督的效果。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運水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腎虛脾弱,氣血生化不足,水濕停滯,則易導致通督不利。白朮健脾益氣,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從而有利於通督。
- 補腎氣,助陽氣運行: 白朮入脾經,亦可補腎氣,助陽氣運行。腎陽不足,則易導致督脈失調,通督不利。白朮補腎氣,可溫煦腎陽,助其升騰,促進督脈氣血流通,改善通督不利的狀況。
因此,納腎通督丸中加入白朮,有助於健脾益氣、補腎氣,促進水濕代謝,改善通督不利,達到治療目的。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肺降氣之效。對於肺氣不宣、咳嗽痰多等症狀,杏仁能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部功能,通暢氣道,從而促進腎氣的恢復。
二、潤腸通便: 杏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便祕會導致腎氣鬱滯,加重腎虛症狀。加入杏仁可以緩解便祕,有利於腎氣的通暢運行。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納腎通督丸多為滋補腎陽、溫通督脈之方,藥性較爲偏燥,甘草可起到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 增強補腎效果: 甘草入脾、肺經,亦可補益脾氣、化痰止咳。脾腎相生,脾氣健運可促進腎氣生化,因此,甘草可增強補腎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納腎通督丸中包含附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 溫陽補腎: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腎陽不足,可導致督脈虛寒,引起腰膝痠軟、陽痿早泄等症狀。附子溫陽補腎,能改善腎陽虛弱,恢復督脈的正常功能。
- 通督散寒: 附子具有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督脈為陽脈之海,主一身之陽氣,督脈寒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各種寒症。附子通督散寒,能溫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寒症。
因此,納腎通督丸中加入附子,旨在溫陽補腎、通督散寒,改善腎陽不足、督脈虛寒引起的相關病症。
納腎通督丸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通利腎經,引補下元: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血下行的功效。納腎通督丸旨在補腎填精、通利督脈,川牛膝能引補藥力下行於腎,並通利腎經,使腎氣充盈,督脈暢通。
-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川牛膝亦具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效。納腎通督丸常用於治療腰膝酸軟、下肢麻木、風濕痺痛等症,川牛膝可助於驅散風寒濕邪,舒筋活絡,改善肢體疼痛不適。
納腎通督丸方劑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 牡蠣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功效。對於腎陰虛所致的陽亢上炎,如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等,牡蠣可以滋陰降火,起到平肝潛陽的作用。
- 鎮心安神: 牡蠣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腎陰虛導致的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對於因腎虛而引起的精氣不足,牡蠣也能起到補腎益精的作用,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納腎通督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利督脈: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利經絡之功效。督脈為陽脈之海,主一身之陽氣,若督脈不通,則陽氣運行不暢,可導致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細辛入藥可溫通督脈,改善陽氣運行,緩解相關症狀。
-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功效: 納腎通督丸中常配合其他溫陽補腎、通絡止痛的藥物,細辛的溫通之性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納腎通督丸方中加入蛤蚧,主要是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助陽: 蛤蚧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補肺益氣之效。此方以蛤蚧入藥,主要針對腎陽虛弱、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有助於溫補腎陽,促進腎氣充盈。
- 通督利竅: 蛤蚧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功效,能疏通督脈,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治療因腎陽虛衰而導致的陽氣不達、督脈不通等症狀。
蛤蚧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溫補腎陽、通督利竅之效,有助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諸多病症。
主治功效
納腎通督丸介紹
納腎通督丸,是中醫方劑之一,主要成分是熟地黃、當歸、澤瀉、半夏、茯苓、白朮、杏仁、甘草、附子、川牛膝、牡蠣、細辛、蛤蚧,主治功效是虛寒型哮喘,咳嗽有痰卻咳不出,胸悶氣往上逆,勉強咳出1-2口痰,痰中稍微帶點血絲。
中藥成分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牡蠣: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蛤蚧: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止咳平喘。
功能主治
虛寒型哮喘:《中醫方劑學》雲:「本方為治療虛寒型哮喘的代表方。諸藥合用,共奏溫腎納氣、通督止喘之效。治諸虛久病,不能溫煦周身,導致胸陽不振、肺失溫煦所致的虛寒型哮喘,症見咳嗽有痰,或痰少粘稠而難咯,或咳出泡沫痰,氣短乏力,甚則喘息不得臥,胸悶氣逆,四肢厥冷,脈沉細無力。」
臨牀應用
納腎通督丸,主要用於治療虛寒型哮喘,咳嗽有痰卻咳不出,胸悶氣往上逆,勉強咳出1-2口痰,痰中稍微帶點血絲。
使用禁忌
孕婦及哺乳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 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期間避免菸酒。
- 服用期間避免過度勞累。
- 服用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熟地(水煮)4兩,歸身1兩5錢,嫩毛鹿角1兩5錢,澤瀉1兩5錢,薑半夏(炒黃)1兩5錢,茯苓3兩,生白朮(米泔浸,曬乾)3兩,羊脊骨(炙黃,打碎)3兩,杏仁霜3兩,橘紅(曬)1兩,炙黑甘草5錢,熟附子7錢,懷牛膝1兩4錢,生牡蚣(研細,水飛)2兩,北細辛(曬)3錢,蛤價兩對(去頭足,炙為末)。
攝納腎陽,溫通督脈,疏刷肺氣,開豁濁痰。
上藥以薏仁煮漿為丸。
每服3錢,早晚空肚淡薑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納腎通督丸是一張溫補的中藥方劑,陰虛火旺、肺熱咳嗽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納腎通督丸,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熟地(水煮)4兩,歸身1兩5錢,嫩毛鹿角1兩5錢,澤瀉1兩5錢,薑半夏(炒黃)1兩5錢,茯苓3兩,生白朮(米泔浸,曬乾)3兩,羊脊骨(炙黃,打碎)3兩,杏仁霜3兩,橘紅(曬)1兩,炙黑甘草5錢,熟附子7錢,懷牛膝1兩4錢,生牡蠣(研細,水飛)2兩,北細辛(曬)3錢,蛤蚧2對(去頭足,炙爲末)。 主治:攝納腎陽,溫通督脈,疏刷肺氣,開豁濁痰。主治:虛寒哮喘,咳痰不出,上氣鬱悶,勉強咳出1-2口,痰中稍雜以血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