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牛黃酒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博濟方》及《幼幼新書》記載,牛黃酒方劑主要治療少小驚癇,尤其針對經年累月、稍勞即發的頑固性小兒驚癇。其功效並非僅限於此,從《博濟方》中可看出,此方劑具有廣泛的解毒功效,包含草木蟲魚鳥獸菌蕈等毒、藥毒、鬼毒、金石毒、瘟疫等,甚至還包含一些外傷、中暑、中邪等病症。然而,這些記載多以經驗療法為主,缺乏現代醫學的驗證。本文將主要針對其在少兒驚癇方面的功效進行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雖然古籍未明確指出牛黃酒的具體組方,但從《幼幼新書》中可以推測,其核心藥物應爲牛黃。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這與驚癇的發病機制相符。驚癇多因肝陽上亢、痰熱內擾、心神失養所致,表現爲驚厥、抽搐、意識障礙等症狀。牛黃可以清泄肝火,化解痰熱,從而平息痙攣,恢復神志。
《幼幼新書》中提及的“牛黃酒方”用酒作為賦形劑,可能考慮到以下因素:
- 增強藥效: 酒具有通經活絡、引藥上行的作用,可以促進牛黃的吸收和發揮藥效,更好地作用於大腦,緩解驚厥症狀。
- 改善口感: 酒可以掩蓋部分中藥的苦味,方便小兒服用。
- 溫通經絡: 酒性溫熱,可以溫通經絡,緩解寒邪阻滯所致的驚癇。
此外,其他藥物如《幼幼新書》中提到的當歸,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能也起到輔助的作用,協助舒緩因驚癇引起的症狀。
總結:
牛黃酒方劑治療少兒驚癇的機理,可能主要依靠牛黃的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輔以酒的引藥上行、溫通經絡作用,以及其他藥物(如當歸)的協同作用,達到平息痙攣、恢復神志的功效。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這是基於古代文獻的推測,缺乏現代藥理學和臨牀試驗的證據支持。 現代醫學對驚癇的治療手段更加多元和精確,牛黃酒方劑的應用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單純依賴古方自行治療。 古籍記載的廣泛解毒功效,更需謹慎看待,不能輕易套用於各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牛黃8分,鐘乳(研)8分,麻黃(去節)6分,秦艽6分,人參6分,桂心7分,龍角5分,白朮5分,甘草5分,當歸5分,細辛5分,杏仁4分,蜀椒3分(汗),蜣螂9枚(炙)。
上切,入絹袋中,酒5升浸之。
隨時月數服半合,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過敏反應:初次使用時少量試用,如出現過敏症狀應即停止服用,並諮詢醫師。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需慎重使用,建議事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 肝腎功能不良者:應避免使用或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長期服用:如需長期服用,建議定期檢查身體狀況。
總之,牛黃酒結合多種中藥材,能針對多種病症發揮綜合效果,但在使用之前務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諮詢相關專業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酒,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二引《嬰孺方》。 組成:牛黃8分,鍾乳(研)8分,麻黃(去節)6分,秦艽6分,人參6分,桂心7分,龍角5分,白朮5分,甘草5分,當歸5分,細辛5分,杏仁4分,蜀椒3分(汗),蜣螂9枚(炙)。 主治:少小驚癇經年,小勞輒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