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祛風藥酒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原因:
- 防風性味辛溫,善於祛風散寒。 風邪入侵人體,易導致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防風具有驅散風寒之效,能有效緩解這些不適。
- 防風能通經絡、止痛。 藥酒多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防風可通暢經絡,活血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總之,防風作為祛風藥酒的組成部分,能有效發揮其祛風散寒、通經絡、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疾病的目的。
[祛風藥酒]中加入[荊芥],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邪: 荊芥味辛性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邪,尤擅解表散風,能有效驅散體內風寒、風熱之邪,故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風濕痹痛等症。
- 通鼻竅止流涕: 荊芥還具有通鼻竅、止流涕之效,可用於治療鼻塞、流涕等症。酒能助藥力行散,故以酒浸泡更能發揮荊芥祛風解表之效。
[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祛除風濕寒邪,並能燥濕健脾,有助於改善因風濕寒邪侵襲而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配伍增效:蒼朮與其他祛風藥物如羌活、獨活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祛風除濕之效,並能更好地改善藥酒的療效。
「祛風藥酒」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其祛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氣喘等症狀,麻黃能透過發汗解表、宣肺通竅,達到驅散風寒、解除表邪的作用。
此外,麻黃與酒結合,有助於藥力滲透,提升藥效,更能快速驅散風寒。然而,麻黃屬於發汗藥,使用需謹慎,需根據體質和病情適當調整劑量,避免過度使用。
「祛風藥酒」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辛溫散寒,通經活絡:細辛性辛溫,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通經活絡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細辛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 配合藥酒,增強藥效:藥酒以酒為引,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效發揮。細辛與酒性相合,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散寒止痛、通經活絡之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祛風藥酒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痙: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風邪入侵經絡導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能有效平息風邪,緩解痙攣,起到祛風止痙的作用。
- 活血通絡: 天麻還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這對於因風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天麻在祛風藥酒中的加入,既能祛除風邪,又能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風邪侵襲引起的各種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劑「祛風藥酒」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酒為溫性,能助白芷行氣活血、散寒止痛,共同發揮祛風止痛的效果。
- 芳香闢穢: 白芷氣味芳香,具有闢穢解毒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酒的腥臭味,使藥酒更易入口,也增強了藥效的發揮。
因此,白芷在「祛風藥酒」中起著祛風止痛、芳香闢穢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川芎為祛風藥酒中常見藥材,其入藥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川芎能疏散風寒,止痛止癢,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因此,川芎作為祛風藥酒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可有效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病症,達到祛風止痛的目的。
「祛風藥酒」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能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經絡不通、氣血瘀滯,進而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症狀。
二、 補血養血,溫經止痛: 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能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氣血虛弱,並能溫經止痛,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不適。
總之,當歸在「祛風藥酒」中發揮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補血養血、溫經止痛等作用,有助於更有效地祛除風寒濕邪,改善患者的症狀。
祛風藥酒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辛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風邪多伴隨濕邪,而濕邪易阻礙氣血運行,導致風邪難以祛除。半夏能燥濕化痰,使氣血流通,有助於祛風藥酒驅散風邪。
- 降逆止嘔: 半夏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風邪入體,可引起氣逆上衝,導致嘔吐等症狀。半夏能降逆止嘔,減輕風邪入體所帶來的症狀,使藥酒療效更佳。
因此,祛風藥酒中加入半夏,既能化解風濕,又能緩解嘔吐,起到更全面的祛風效果。
祛風藥酒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和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有助於祛除體內濕邪,改善因濕邪阻滯所導致的風邪入侵。同時,茯苓還能健脾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抵抗風邪的侵襲。此外,茯苓還能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因風邪入侵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狀。
總之,茯苓在祛風藥酒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增強抵抗力的作用,有助於更有效地祛除風邪,改善相關症狀。
[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其富含的蛋白質和多肽類物質,能夠抑制神經興奮,解除痙攣,對於風邪入絡、筋脈拘攣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活血通絡: 白僵蠶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有利於解除風邪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同時,其解毒散結的功效,能夠清除風邪毒素,促進組織代謝,減輕炎症反應。
「祛風藥酒」中加入烏頭,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祛風散寒:烏頭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症,烏頭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 活血通絡:烏頭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痺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且需由專業醫師根據病情開方,不可自行配藥服用。
「祛風藥酒」中加入「白花蛇」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白花蛇性味甘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肢體酸軟等症狀,白花蛇能有效驅散寒濕,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二、白花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對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瘀血阻滯,白花蛇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白花蛇在「祛風藥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祛風藥酒 」
祛風藥酒 是一款中醫師經常使用的藥酒方劑,主要組成包括:防風、荊芥、蒼朮、麻黃、細辛、天麻、白芷、川芎、當歸、半夏、茯苓、白僵蠶、烏頭、白花蛇等藥材。其中烏頭是具有毒性的藥材,若過量服用則可能會有危險,請依照醫師指示使用較為安全。
**防風:**性溫、味辛,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瘀血經閉、痛經等症狀。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適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肝經,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痢疾、泄瀉痢疾,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頭痛,風濕痹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麻黃:**性溫、味苦辛,歸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喘息,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喘息,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
**天麻:**性平、味甘,歸肝、腎經,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可治療感冒、咳嗽。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白花蛇:**性寒、有毒,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中風半身不遂、瘡瘍腫毒等症狀。
祛風藥酒 是一帖針對一切中風引起的癱瘓症狀、腫脹、疼痛、麻木頑固不愈的藥酒方劑,中醫認為,中風主要是風邪引起的,藥酒中的藥物成分可以祛風止痛,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癱瘓症狀,消除腫脹、疼痛、麻木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1兩,當歸1兩,枸杞1兩,丹參1兩,熟地1兩5錢,茯神5錢,地骨皮5錢,丹皮5錢,川芎5錢,白芍5錢,女貞子5錢,米仁7錢5分,杜仲7錢5分,秦艽7錢5分,續斷7錢5分,牛膝4錢,桂枝2錢5分,龍眼肉4兩。
黃酒二斗,絹袋盛藥,浸七日隨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藥酒, 出處:《古今醫鑑》卷二。 組成:防風(去蘆)、荊芥穗、蒼朮(米泔浸)、麻黃(不去節)、細辛、天麻、白芷、川芎、當歸、半夏(制)、茯苓、僵蠶、川烏(童便浸)、草烏、洛陽花、白花蛇各等分。 主治:諸風癱瘓,腫痛頑麻者。
祛風藥酒,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生地1兩,當歸1兩,枸杞1兩,丹參1兩,熟地1兩5錢,茯神5錢,地骨皮5錢,丹皮5錢,川芎5錢,白芍5錢,女貞子5錢,米仁7錢5分,杜仲7錢5分,秦艽7錢5分,續斷7錢5分,牛膝4錢,桂枝2錢5分,龍眼肉4兩。 主治:痛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