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一塊氣

神仙一塊氣

SHEN XIAN YI KUAI Q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6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肝經 15%
胃經 13%
腎經 11%
肺經 11%
心經 10%
大腸經 6%
膀胱經 5%
膽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神仙一塊氣」中包含巴豆,其原因主要在於巴豆的峻下作用。巴豆性熱,味辛,具有強力瀉下功效,能迅速通便排毒,對於某些頑固便祕、積滯腹痛等症狀,能起到快速緩解的作用。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方劑中加入巴豆,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毒性,發揮其瀉下作用,同時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包含莪朮,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其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以達到止痛之效。

二、 消積化癥: 莪朮可消食積,化癥塊,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腹痛、脹滿等癥狀,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方中利用莪朮的消積化癥功效,配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整體療效。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含有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肺燥或痰熱引起的咳嗽症狀。
  2. 降氣平喘: 杏仁能降氣平喘,對於氣喘、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緩解症狀、改善呼吸的作用。

杏仁在「神仙一塊氣」方劑中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其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等症,花椒能起到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2. 驅寒除濕,溫暖脾胃:花椒亦可驅寒除濕,溫暖脾胃。對於寒濕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肢體酸冷等症,花椒能起到溫陽化濕、健脾暖胃的作用。

因此,在「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花椒可以增強方劑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驅寒除濕等功效,達到治療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脾胃虛寒等病症的效果。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包含胡椒,主要原因在於其辛溫性。胡椒性溫熱,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首先,胡椒能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體內寒氣,改善因寒氣凝滯導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

其次,胡椒能行氣止痛,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經絡阻塞,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腹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因此,在「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胡椒,旨在發揮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肉桂,是基於其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補腎助陽、引火歸源的作用。方劑中加入肉桂,一方面可溫陽散寒,驅散體內寒邪,另一方面可補腎助陽,提升陽氣,從而達到溫補腎陽、改善陽虛症狀的效果。

此外,肉桂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提高人體免疫力,對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畏寒肢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神仙一塊氣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此方中,青皮可協助其他藥材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胸脇脹痛,使氣機暢通。
  2. 消食導滯,和胃止痛: 青皮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導滯作用,能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胃脘疼痛。在神仙一塊氣方中,青皮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和胃止痛的效果。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陳皮,有助於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暢氣機的效果。
  • 化痰止咳:陳皮可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方劑中加入陳皮,可幫助化解痰濕,緩解呼吸道不適,改善咳喘症狀。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味辛、性溫,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脘疼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行氣解鬱,化積消食:茴香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促進脾胃運化,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茴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解鬱、化積消食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相關的病症。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其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心、肺經。其溫中散寒之效,能驅散寒邪,溫暖脾胃,改善寒邪引起的胃脘冷痛、腹痛泄瀉等症狀。而回陽救逆之效,則能振奮陽氣,回陽救逆,用於陽氣衰微、四肢厥冷、神志昏迷等危重症狀。

因此,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乾薑,可以溫陽散寒,扶正祛邪,改善患者的寒症表現。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包含高良薑,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化濕止嘔:高良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高良薑,有助於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並化解濕氣,緩解因寒濕所致的嘔吐等不適症狀。
  2.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高良薑亦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改善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症狀。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此方中,川芎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治療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暈、胸悶、腹痛等症狀。同時,川芎也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神仙一塊氣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通便之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峻下逐水、消積導滯的功效,能有效治療水腫、腹水、便祕等症狀。

此方劑可能針對脾腎陽虛、水濕內停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病症,牽牛子作為峻下之藥,可有效排出體內積水,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此外,牽牛子也可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改善腸胃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一塊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五積六聚」(指氣、血、痰、食、寒等積聚病症)、「滯食滯水」(飲食停滯不化)、心胸脹滿、倒飽嘈雜(胃部不適伴隨噯氣或燒灼感)、嘔吐酸水、氣悶不通、胃脘疼痛等證候。其適應症多屬氣機壅滯、寒凝痰食積聚所致,臨床上用於疏通氣機、破積散寒、消食導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多類藥物,以「行氣破積、溫中散寒、消導攻下」為核心作用:

  1. 行氣破積

    • 莪朮青皮陳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針對氣滯與食積。
    • 川芎:活血行氣,助氣血流通,兼治久積所致的血瘀。
  2. 溫中散寒

    • 川椒胡椒官桂(肉桂)、大茴香乾薑良薑:均為辛溫之品,溫散中焦寒邪,改善寒凝氣滯引起的脹痛與嘔逆。
    • 巴豆(大熱):峻下冷積,開通閉塞,散寒攻逐痰水。
  3. 消導通下

    • 牽牛子:瀉下逐水,與巴豆協力攻逐痰食積滯。
    • 杏仁:宣降肺氣,通調大腸氣機,輔助通便。
  4. 劑型與服法

    • 以「麵糊為丸」緩和藥性,紅棗包裹(甘緩護胃)後嚼服,既減輕巴豆、牽牛等峻藥對胃的刺激,又藉棗肉補中嬌味,符合「峻藥緩攻」思路。

方劑特點

此方峻烈與溫燥並存,適合「寒實積滯」體質患者,藉辛熱藥散寒、破氣藥開鬱、瀉下藥導滯,共奏「速通壅塞」之效。其設計反映古代對急症積滯的「急則攻邪」原則,但現代應用需謹慎辨證,非單純食積或虛寒者不宜。

傳統服藥法


巴豆、莪朮、杏仁、川椒、胡椒、官桂、青皮、陳皮、大茴香、乾薑、良薑、川芎、牽牛各等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用紅棗1枚(去核),將藥入內包裹,臨臥時嚼爛服之,不用引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胃酸食道逆流睪丸疼痛腫脹胃腸脹氣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一塊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二。 組成:川大黃(生)4兩,白牽牛(生)3錢,黑牽牛(生)3錢,巴豆(去皮)5錢。 主治:氣血流滯,下元虛寒,尿不通,四肢腫滿,或疝氣攻衝,四肢腹肋刺痛。

神仙一塊氣, 出處:《良朋匯集》卷一。 組成:巴豆、莪朮、杏仁、川椒、胡椒、官桂、青皮、陳皮、大茴香、乾薑、良薑、川芎、牽牛各等分。 主治:五積六聚,滯食滯水,心胸脹滿,倒飽嘈雜,嘔吐酸水,氣悶不通,胃脘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