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紅丸子

胡椒紅丸子

HU JIAO HONG WA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21%
肺經 17%
胃經 13%
腎經 8%
膽經 4%
大腸經 4%
三焦經 4%
心經 4%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胡椒紅丸子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破瘀,消腫止痛: 三稜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破瘀消癥的功效。方劑中以胡椒、紅花等溫熱藥為主,攻邪力強,易導致氣血瘀滯。三稜的加入,可助其行氣破瘀,使藥力流通,更有效地消腫止痛。
  2.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三稜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可解除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從而減輕肝臟的負擔,促進脾胃運化。方劑中以溫熱藥爲主,容易造成脾胃受損,三稜的加入,可起到調和脾胃,防止藥性太過偏溫,避免損傷脾胃的作用。

胡椒紅丸子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胡椒紅丸子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陳皮可幫助溫中散寒,理氣行氣,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脾胃不適。
  2. 行氣活血,消積止痛:陳皮亦具行氣活血、消積止痛之效。胡椒紅丸子中含胡椒、肉桂等辛溫之品,易於引發內熱,陳皮可協同其他藥物,避免藥性過於燥烈,同時還能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腹痛,增強藥效。

胡椒紅丸子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滯之效。與胡椒、紅花等藥材配合,可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2. 助消化,增強藥效:青皮具有健脾消食、促進腸胃蠕動之功效,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胡椒紅丸子方劑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莪朮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此功效與胡椒紅丸子治療的病症相符,可促進藥效發揮。
  2. 行氣止痛:莪朮亦具行氣止痛功效,能疏通氣血,解除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對於胡椒紅丸子所治療的疼痛病症,莪朮的加入可增強止痛效果,使患者更快得到緩解。

胡椒紅丸子方劑中包含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

2. 助陽化溼,消食除積: 胡椒還能助陽化溼,消食除積,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胡椒在胡椒紅丸子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能夠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並助陽化溼、消食除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胡椒紅丸子方劑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胡椒紅丸子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從而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2. 促進藥物吸收:乾薑辛溫之性,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胡椒紅丸子中其他藥材如胡椒、肉桂等,性味較烈,需配合乾薑溫暖脾胃,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胡椒紅丸子」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谷疸」,為古代醫家所指因飢餓後過食傷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蘊,氣血瘀滯所生之病證。其症狀特徵為「腹滿」(腹部脹滿不適)、「心郁怔忡」(心神不寧、心悸煩悶),乃因食積停滯中焦,氣機壅塞,濕熱鬱蒸,上擾心神所致。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三稜、莪朮(各一兩):

    • 藥性辛散苦泄,專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針對食滯與氣血瘀結所致的腹滿,破除中焦瘀滯,恢復氣血流通。
  2. 陳皮、青皮(各一兩):

    • 陳皮理脾胃之氣,燥濕化痰;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二者協同調暢肝脾氣機,化解濕濁與食積的鬱阻。
  3. 胡椒、乾薑(各二兩,量重):

    • 胡椒辛熱,溫中散寒、下氣消痰;乾薑大熱,溫脾陽、散寒濕。此二藥為方中君藥,針對「中焦虛寒」之本,藉辛熱之性振奮脾胃陽氣,驅散濕濁鬱滯,兼能化解寒凝氣結。
  4. 醋糊為丸,朱砂為衣

    • 醋能活血軟堅,助藥力深入血分;朱砂鎮心安神,緩解「怔忡」之症,兼作丸衣防腐。
  5. 生薑湯或二陳湯加砂仁送服

    • 生薑湯增強溫中止嘔之效;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配伍砂仁,強化化痰燥濕、理氣和胃之功,協同主方化解濕熱食積。

綜論治療機理
此方以「溫通消積」為核心,結合破血(三稜、莪朮)、行氣(青陳皮)、散寒(胡椒、乾薑)三法,針對「谷疸」病機中的「寒濕夾瘀」特點。其邏輯在於:

  • 先以辛熱藥溫散中焦寒濕,解除氣機凝滯;
  • 再以破氣破血藥攻逐有形之積滯;
  • 輔以理氣藥調暢樞紐,使氣血得行、濕熱得化。
    適用於寒濕偏重、氣滯血瘀之證,若濕熱熾盛或陰虛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三稜1兩, 陳皮1兩, 青皮1兩, 莪朮1兩, 胡椒2兩, 乾薑2兩。
上為末,醋胡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30丸,空心生薑湯送下,或煎二陳加砂仁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椒紅丸子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心律不整心絞痛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胃腸脹氣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胡椒紅丸子,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六引《如宜方》。 組成:三棱1兩,陳皮1兩,青皮1兩,莪朮1兩,胡椒2兩,乾薑2兩。 主治:谷疸,因饑中過食傷胃,蘊熱瘀滯,腹滿,心鬱怔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