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脾散

DIAO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18%
胃經 15%
肺經 11%
心經 7%
腎經 7%
膽經 5%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調脾散中含有三稜,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破氣消積:三稜味苦性寒,入肝脾經,擅長破氣消積,化瘀止痛。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腹脹疼痛等症狀,三稜能有效疏通氣機,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三稜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三稜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三稜在調脾散中,發揮著破氣消積、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調脾散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積化滯: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破血散瘀之效,能有效解決脾胃積滯、消化不良等問題,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
  2. 活血止痛:莪朮具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痛苦。

因此,莪朮在調脾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消積化滯,又能活血止痛,有助於整體改善脾胃功能,達到療效。

調脾散方劑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調脾散主要針對脾胃不和、食積停滯等症狀,麥芽能幫助消化積滯,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從而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和胃降逆:麥芽還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調脾散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引發的嘔吐,麥芽可以起到協調脾胃、降逆止嘔的作用。

調脾散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的特性。

胡椒性溫,味辛,能溫脾胃,散寒止痛,並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胡椒能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此外,胡椒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因此,在調脾散中加入胡椒,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並輔助改善消化功能。

調脾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化濕、溫脾止瀉的作用。其芳香之氣可醒脾開胃,溫暖脾陽,有助於調理脾胃氣機,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 消食除積:砂仁還具有消食除積的功效,能幫助消化肉食、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解除食積所致的腹脹、噯氣、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在調脾散中加入砂仁,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健脾理氣、消食除積的功效,達到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

調脾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調脾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川芎可疏肝理氣,解除肝鬱,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活血化瘀,溫通經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溫通經脈的作用。脾胃氣虛往往伴隨氣血運行不暢,川芎可促進氣血運行,溫通經脈,改善脾胃的血液供應,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調脾散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調脾散多用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脾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的溫中散寒之性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對脾胃的損害。

其二,茴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調脾散中常加入其他健脾消食的藥材,如山藥、陳皮等,茴香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幫助消化。

調脾散方中包含甘草,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調和諸藥: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功能。調脾散中常含有多種藥材,性質可能有所偏頗,甘草能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加協調,更好地發揮療效。
  2. 健脾益氣:甘草亦具健脾益氣、緩和脾胃功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狀。調脾散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病症,加入甘草可增強補脾益氣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調脾散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解除肝氣鬱結,促進脾胃氣機運行,有助於緩解胃脘脹滿、疼痛等症狀。
  2.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青皮還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效。

因此,調脾散方劑中加入青皮,能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對於肝脾不和、氣滯食積所致的胃脘脹滿、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調脾散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的功效。調脾散旨在健脾和胃,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之效能,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陳皮亦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脾胃虛弱易導致濕氣困脾,痰濕阻滯,影響脾胃功能。陳皮的燥濕化痰作用,有助於排除痰濕,改善脾胃運化。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脾散 」,主要成分是:三稜,莪朮,麥芽,胡椒,砂仁,川芎,茴香,甘草,青皮,陳皮, 主治功效是:婦女肺經出現疾病,熱氣向上衝擊,當經血運行時,血液反而倒流上升而吐出。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胡椒:**性溫,具有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等功效。

  •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 調脾散 」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功效,適用於婦女肺經出現疾病,熱氣向上衝擊,當經血運行時,血液反而倒流上升而吐出的情況。

傳統服藥法


蒼朮(米泔浸一宿,冬浸二宿,銼,焙乾,炒赤色,秤)8兩,厚朴(去皮,薑汁炒)5兩,甘草(炙)1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用燒鹽湯點7分盞服。或用水1盞,生薑3片,大棗2個,水煎7分,食前服,或作銼散。可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痤瘡胰臟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胎毒臍突

相同名稱方劑


調脾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二引《續易簡方》。 組成:蒼朮(米泔浸1宿,冬浸2宿,銼,焙乾,炒赤色,秤)8兩,厚朴(去皮,薑汁炒)5兩,甘草(炙)1兩。 主治:脾胃少有不和。

調脾散, 出處:《幼科直言》卷四。 組成:炒白朮、炒白芍、白茯苓、陳皮、甘草、木香、砂仁、官桂、麥芽。 主治:溫脾胃。主治:小兒虛寒作瀉,或傷冷乳即作渴,瀉青白色,或腹痛,或兼吐乳食。

調脾散, 出處:《幼科指掌》卷三。 組成:白朮、白茯苓、陳皮、防風、木通、荊芥穗、甘草稍、當歸、川芎、懷生地、黃芩、連翹。 主治:小兒胎毒熱在胸膛,啼聲引努力氣,傷人根本,臍突虛腫,按之有聲,軟而不痛者。

調脾散, 出處:《急救仙方》卷六。 組成:三棱1兩,莪朮1兩,麥芽半兩,胡椒2錢,縮砂3錢,川芎2錢,茴香2錢,甘草3錢,青皮3錢,陳皮3錢。 主治:順經調氣。主治:婦人肺經有病,熱氣上衝,經氣行時,血反上行而吐者。

調脾散, 出處:《種痘新書》卷三。 組成:白朮7錢,茯苓7錢,白芍5錢,神曲5錢,炙草3錢,香附3錢,厚朴3錢,木香3錢,砂仁5錢,蓮子5錢,訶子肉5錢,苡仁5錢,楂肉5錢,豆蔻(去淨油)5錢,陳皮4錢。 主治:健脾消積,制肝行氣。主治:小兒痘瘡虛寒泄瀉,糞清白而無聲,小便清白,瀉時滑溜而不自知,或溏泄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