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理中丸
XIAO LI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小理中丸中加入紅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和中緩急:紅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和中緩急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導致的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紅豆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與小理中丸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相輔相成,加強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效果。
-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紅豆富含鉀元素,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水消腫。此外,紅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小理中丸清熱化濕,緩解由濕熱引起的各種不適,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小理中丸中包含莪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之效。小理中丸主治寒凝氣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腹瀉、食少納呆等症,莪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並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
- 消食化積: 莪朮還有消食化積的作用,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小理中丸中加入莪朮,有助於增強其消食化積、溫脾止瀉的功效。
小理中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脾止嘔: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嘔。小理中丸主治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砂仁溫脾散寒,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
二、 行氣消食:砂仁有行氣消食的作用,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改善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小理中丸中加入砂仁,可增強方劑的消食作用,提高療效。
小理中丸中加入草豆蔻,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溫中散寒:草豆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小理中丸主要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內盛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草豆蔻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二、理氣化濕:草豆蔻能理氣化濕,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小理中丸中加入草豆蔻,不僅能溫中散寒,還能理氣化濕,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脾胃虛寒證的功效。
小理中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 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滯的功效。小理中丸主治脾胃虛寒,中氣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青皮有助於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
- 行氣止痛: 青皮可行氣止痛,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青皮能通過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因此,青皮的加入,既能疏肝理氣,又能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小理中丸的整體療效。
小理中丸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其辛散之性可行氣消脹,苦燥之性可健脾消食,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調和藥性:小理中丸以溫補脾胃為主,但其中也包含一些偏寒涼的藥物,如甘草。陳皮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使藥物作用更加平和。
綜上所述,陳皮在小理中丸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僅有助於理氣健脾,更能調和藥性,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全面。
小理中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小理中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2. 助陽化氣:乾薑能溫補脾陽,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往往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乾薑的助陽化氣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緩解不適。
小理中丸方中含有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三稜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消積之效。小理中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食少、便溏等症。三稜能疏通氣血,緩解寒凝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消食健脾:三稜亦能消食積、健脾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小理中丸中常與其他健脾藥物配伍,共同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理中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振奮脾陽: 肉桂味辛甘,性熱,具有溫陽散寒、溫補脾胃的功效。小理中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肉桂可溫陽散寒,振奮脾陽,促進消化,緩解寒邪對脾胃的損傷,達到止瀉止痛的作用。
- 引藥入脾,助藥力達病所: 肉桂性熱,能引藥入脾,使藥力直達脾胃,增強藥效。小理中丸中其他藥物如甘草、白朮等,也需藉助肉桂的引導作用,方能充分發揮其功效。
小理中丸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是因為其 辛溫 的藥性,能發揮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溫中散寒: 高良薑性溫,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寒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助消化: 高良薑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羣,能幫助改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因此,高良薑在小理中丸方劑中,起著溫中散寒、助消化、調和脾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治療脾胃虛寒證的功效。
小理中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逐水:牽牛子味苦性寒,具強力瀉下作用,能瀉熱通便,並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對於濕熱蘊結、水腫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 消積化滯:牽牛子能消食導滯,有助於改善脾胃積滯、脘腹脹滿等症狀。
小理中丸中的牽牛子配合其他藥材,如甘草、人參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水濕停滯、腹痛泄瀉等疾病的目的。
小理中丸的組成中,包含阿魏,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止痛: 阿魏味辛、性溫,具有理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小理中丸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腹痛、嘔吐等症,阿魏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 小理中丸中其他藥物如乾薑、甘草等也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阿魏與之配合,可增強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理中丸」詳解
中藥方劑「小理中丸」,主要成分是:紅豆,莪朮,砂仁,草荳蔻,青皮,陳皮,乾薑,三稜,肉桂,高良薑,牽牛子,阿魏。
紅豆
- 性味:味甘、性平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
莪朮
- 性味:味苦、性溫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砂仁
- 性味:味辛、性溫
- 歸經:脾、胃、腎經
- 功效: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草荳蔻
- 性味:味辛、性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益氣、芳香化濕、行氣止痛、健脾、補陽、消積、行氣、理氣、降氣、燥濕、祛風除濕
青皮
- 性味:味辛、性溫
- 歸經:肝、脾、胃經
- 功效: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
陳皮
- 性味:味苦、辛、性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乾薑
- 性味:性溫、味辛
- 歸經:肺、脾、胃經
- 功效: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三稜
- 性味:味辛、性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肉桂
- 性味:性溫、味甘
- 歸經:心、肝、腎經
-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高良薑
- 性味:味辛、性溫
- 歸經:脾、胃、膽經
- 功效: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
牽牛子
- 性味:味苦、性寒
- 歸經:腎、大腸經
- 功效: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
阿魏
- 性味:味辛溫、辛、性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驅蟲殺蟲、解毒、止瀉、消食化積和治瘧
小理中丸主治功效
- 三脘氣弱:胃的蠕動能力減弱。
- 中焦積寒:胃脘部位寒氣聚集。
- 脾虛不磨:脾胃虛弱,運化食物的能力下降。
- 飲食遲化: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不易消化。
- 吃物頻傷:經常吃不乾淨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 胸膈滿悶:胸腔和膈膜部位感到脹滿和悶。
- 脅肋癘刺:肋骨部位疼痛、刺痛。
- 嘔吐噦逆:嘔吐、噁心。
- 噫醋惡心:打嗝時有酸味,噁心。
- 腹脹腸鳴:腹部脹氣,腸胃蠕動時有聲音。
- 心腹疼痛:心下、腹部疼痛。
- 噎塞膈氣:食塊停留在食道或胃中,不能通過。
- 翻胃吐食:胃內容物反流到食道或口腔。
- 飲食減少:食慾減退,進食量減少。
小理中丸總結
小理中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紅豆,莪朮,砂仁,草荳蔻,青皮,陳皮,乾薑,三稜,肉桂,高良薑,牽牛子,阿魏等中藥材組成。具有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紅豆1兩,莪朮1兩(煨,乘熱搗碎),縮砂仁1兩,草豆蔻2兩(煨),青皮2兩(去白瓤),陳皮2兩(去白),乾薑2兩(炮),京三稜2兩(煨,乘熱碎搗),肉桂2兩(去粗皮),良薑3兩,牽牛3兩(炒香熟),阿魏3兩(醋化,去沙石,研)。
上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生薑、橘皮湯送下,溫湯亦得,不拘時候。
此藥無利性,不損氣,脾胃偏虛寒者最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理中丸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有發熱、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理中丸, 出處:《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組成:紅豆1兩,莪朮1兩(煨,乘熱搗碎),縮砂仁1兩,草豆蔻2兩(煨),青皮2兩(去白瓤),陳皮2兩(去白),乾薑2兩(炮),京三棱2兩(煨,乘熱碎搗),肉桂2兩(去粗皮),良薑3兩,牽牛3兩(炒香熟),阿魏3兩(醋化,去沙石,研)。 主治:三脘氣弱,中焦積寒,脾虛不磨,飲食遲化,吃物頻傷,胸膈滿悶,脅肋癧刺,嘔吐噦逆,噫醋惡心,腹脹腸鳴,心腹疼痛,噎塞膈氣,翻胃吐食,飲食減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