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其燥濕化痰和行氣止痛的功效。
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其燥濕化痰作用,可以幫助排除胃腸積滯的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緩解嘔吐、腹脹、腹痛等症狀。此外,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解除胃腸氣滯,緩解因氣滯導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
總之,厚朴的加入,有助於加強加減胃苓湯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效果,提高其治療胃腸濕阻、氣機阻滯所致的嘔吐、腹脹、腹痛等症狀的療效。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濁: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濁之效。胃苓湯主治濕熱內蘊所致的嘔吐、泄瀉、腹脹等症,而蒼朮可燥濕脾胃,化解濕濁,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清除濕熱,改善脾胃功能。
- 健脾利濕:蒼朮還有健脾利濕之功,能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滲濕,進一步緩解濕熱內蘊所致的腹脹、便溏等症狀。
因此,蒼朮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加減胃苓湯的燥濕化濁之效,更能健脾利濕,全面提升其治療濕熱內蘊證的療效。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胃苓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瀉、嘔吐等症,澤瀉能利水滲濕,將體內濕熱排出,有助於緩解脾胃濕熱。
- 健脾利濕: 澤瀉除了利水滲濕外,亦能健脾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胃苓湯中常加入茯苓、白朮等健脾利濕藥材,澤瀉的加入能增強健脾利濕之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胃苓湯本身主治濕熱內蘊,常伴隨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改善小便不利,緩解口渴。
- 健脾和胃:茯苓亦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進食慾。胃苓湯多用於脾胃濕熱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茯苓的健脾和胃功效,有助於調理脾胃,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腹脹不適。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豬苓性平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胃苓湯本身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豬苓可增強其利水滲濕之力,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濁,緩解脾胃濕困所致的腹脹、腹瀉等症狀。
- 健脾和胃: 豬苓不僅能利水滲濕,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功效。胃苓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胃腸道疾病,豬苓的加入可進一步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胃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失和所致的腹瀉、嘔吐等症,陳皮的加入有助於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從而減輕腹瀉症狀。
2. 和胃止嘔:陳皮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能緩解濕熱上擾所致的噁心嘔吐,並能幫助消化,減輕胃部不適,進一步增強胃苓湯的療效。
加減胃苓湯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胃苓湯中各藥材性味偏寒涼,甘草的加入可以緩和其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使藥效更加平和。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的功效。在胃苓湯中,甘草可以增強其利水消腫、和胃止嘔的作用,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胃苓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氣虛所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白朮有助於健脾燥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減少水濕停滯,緩解腹瀉。
- 補氣固表:白朮還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可以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侵襲。濕熱內蘊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抵抗力下降,白朮可以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防止病情反覆。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黃連,是為了 清熱燥濕,並 瀉心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功效。胃苓湯本身以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為主,而黃連的加入則加強了方劑的清熱作用,特別是針對心火亢盛、胃熱熾盛所導致的口渴、口苦、腹痛、腹瀉等症狀,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黃連也能抑制腸道菌羣的過度繁殖,進一步幫助止瀉。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燥濕止瀉的功效。胃苓湯主治濕熱中阻,脾胃不和,而木香能幫助消食導滯,使濕熱之邪得以宣泄,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醒脾開胃: 木香還具有醒脾開胃的作用,能增進食慾,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助益胃苓湯的療效。對於因濕熱阻滯而導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木香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加減胃苓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檳榔味辛性溫,入胃經,具有降逆止嘔、消食導滯的功效。胃苓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而檳榔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減輕嘔吐症狀。
- 消食導滯: 胃苓湯中常加入半夏、茯苓等化濕健脾藥,檳榔的加入可以加強消食導滯的作用,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濕熱的排出,更全面地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的脾胃失調。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胃苓湯 」,主要成分是:厚朴,蒼朮,澤瀉,茯苓,豬苓,陳皮,甘草,白朮,黃連,木香,檳榔,
主治功效是:腹瀉嚴重,糞便中夾雜著紅色和白色的分泌物,腹部疼痛,有便意但解不出來,排便困難。
- 甘草: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檳榔: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豬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此外,豬苓還能保護肝臟,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緩解口渴、口乾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吸收,從而止瀉。豬苓亦有止嘔作用,能緩解嘔吐症狀,增強免疫,提高抵抗力。
總結:中藥方劑「加減胃苓湯」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健脾、行氣導滯、利水滲濕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嚴重,糞便中夾雜著紅色和白色的分泌物,腹部疼痛,有便意但解不出來,排便困難等症狀。該方劑中的各味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是中醫治療腹瀉的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茅朮2錢,砂仁1錢,扁豆殼4錢,防己2錢,腹皮2錢,生薑皮2錢。
溫胃燥濕利水。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以脾胃虛弱、濕熱內蘊者為適應證。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胃苓湯,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官桂、五加皮、蒼朮、陳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風、生薑皮。 主治:瘧後汗出受風,遍身浮腫者。
加減胃苓湯,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厚朴8分,蒼朮8分,澤瀉8分,茯苓8分,豬苓8分,陳皮1錢,甘草1錢,白朮1錢,黃連1錢,木香3分,檳榔5分。 主治:暴痢赤白相雜,腹痛裏急後重。
加減胃苓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十二。 組成:豬苓、澤瀉、白朮、赤茯苓、官桂、五加皮、厚朴、陳皮、甘草、桑白皮、防風、藁本、羌活、人參。 主治:痘瘡收靨已後,犯有風寒雨濕洗浴,以致四肢頭面浮腫者。
加減胃苓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蒼朮(米泔制)1錢半,陳皮(去白)1錢,厚朴(薑制)8分,豬苓(去皮)1錢,赤茯苓(去皮)1錢,澤瀉1錢,白朮(去蘆)1錢,大腹皮6分,神曲(炒)8分,甘草(炙)3分,山楂(去核)7分,香附(薑炒)6分,木瓜1錢,檳榔8分,砂仁7分。 主治:水腫。
加減胃苓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蒼朮1錢5分,陳皮1錢5分,厚朴(薑炒)8分,豬苓2錢,澤瀉2錢,白朮1錢5分,白茯苓3錢,藿香3錢,半夏(薑炒)2錢,大腹皮3錢,山楂2錢,蘿蔔子3錢,三棱1錢,莪朮1錢,青皮1錢,甘草8分。 主治:黃胖。飲食無味,四肢無力,行步倦怠,脈澀而遲,或腹有積塊脹滿。
加減胃苓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六。 組成:蒼朮(米泔制)1錢半,陳皮(去白)1錢,厚朴(薑炒)8分,甘草(炙)3分,豬苓8分,澤瀉1錢,白朮(去蘆)1錢,赤茯苓(去皮)1錢,神曲(炒)8分,山楂(去核)7分,砂仁(炒)7分,香附(薑汁炒)6分,檳榔8分,木瓜1錢,大腹皮6分,藿香7分,半夏7分,蘿蔔子7分,三棱7分,莪朮7分,青皮7分。 主治:黃胖,飲食無味,四肢無力,行步倦怠,脈澀而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