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丁香50枚,芫花(醋拌,炒令紫色)1分,甘遂(炒)1分,大戟(去苗)1分,紫菀(去苗上)1分,白牽牛子(微炒,取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巴豆50枚(去皮心膜,醋煮黃色,研),硇砂1錢(研),膩粉1錢(研)。
止痛,消積氣,止吐逆,定咳嗽,進飲食。
上為細末,拌和勻,煮棗肉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嚼棗1枚,同藥乾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破氣行滯、消食導滯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烏頭,丁香4個,巴豆1個。 主治:水瀉及瀉血不止,疼痛甚者。
丁香丸, 出處:《扁鵲心書》。 組成:丁香3兩,烏梅肉3兩,青皮3兩,肉桂3兩,三棱(炮)3兩,巴豆(去油)1兩。 主治:宿食不消,時發頭痛、腹痛。
丁香丸,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引何仲顔方。 組成:大丁香半兩,木香3錢,胡椒3錢,藿香3錢,乾薑3錢,甘草3錢。 主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
丁香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七。 組成:雄雀糞(炒黃)1兩,鱉甲1兩,硇砂半兩,當歸(炒)半兩,芫花(醋炒乾)半兩,巴豆1分(去皮心油)。 主治:婦人癥痞,結塊不散,心腹疼痛。
丁香丸, 出處:《傳家秘寶》卷三。 組成:丁香1分,木香1分,舶上茴香(微炒)1分,乳香(别研取末)1分,沉香1分,青橘皮(湯浸,去瓤,焙乾)1兩,肉豆蔻2兩,檳榔2兩(捶碎,用黑牽牛3兩,同醋浸軟,卻用慢火炒令牽牛子熟,隻使檳榔),蓬莪朮2兩(用生薑4兩,細切,以醋浸令朮軟,切作片子,用慢火炒軟),茱萸3分(水淘7遍,淨去浮者,都用醋浸1兩,取出慢火炒乾,隻用1分),阿魏1錢(面裹,燒面熟用)。 主治:氣滯,心腹脹滿疼痛,痰逆,不思飲食。
丁香丸,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丁香1兩,木香1兩,豬牙皂角(去皮,炙焦黑,爲細末)1兩,肉桂(去粗皮)1兩,乾薑(炮)1兩,好墨(燒,醋淬)1兩,青皮(去白)3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京三棱(炮,搗碎)2兩,蓬莪朮(炮,搗碎)2兩,黑牽牛(炮)2兩,川大黃(别爲細末)2兩,乾漆(碎,炒令煙盡,爲細末)2兩,巴豆霜1錢半(先用醋煎硇砂令熱,下巴豆霜,煎3兩沸,下大黃末熬膏),硇砂别研2兩。 主治:消飲食,行滯氣。主治: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噦,噫酸吞酸,脅肋刺痛,胸膈痞悶;反胃惡心,食飲不下,氣上衝胸,痞噎不通;食癥酒癖,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全不思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