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氣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氣機
在中醫學理論中,「氣機」為一重要生理學概念,泛指人體內氣的運動形式及其所推動的各種功能活動。氣機的運行貫穿五臟六腑、經絡肢節,維繫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運作,其動態平衡直接影響健康狀態。
氣機的生理特性
-
升降出入
氣機的運動形式主要表現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方向:- 升:如脾氣主升清,將水穀精微上輸至心肺。
- 降:如胃氣主降濁,使食物糟粕下行排出。
- 出:如肺司呼吸,宣發衛氣於體表。
- 入:如腎主納氣,攝納呼吸之氣歸元。
此四者協調,方能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的正常生理。
-
臟腑氣機特性
各臟腑之氣機各有其職:- 肝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機,促進氣血津液運行。
- 肺主宣降:宣發肅降以調節呼吸與水液代謝。
- 脾胃為樞紐:脾升胃降,為氣機升降之樞軸。
- 心腎相交:心火下溫腎水,腎水上濟心火,形成陰陽氣機的互動。
氣機失調的病理表現
當氣機運行受阻或紊亂,則形成「氣機失調」,常見以下類型:
- 氣滯:氣行不暢,局部脹悶疼痛(如肝鬱氣滯見脅脹、情志抑鬱)。
- 氣逆:氣機上衝(如胃氣上逆則嘔吐噯氣,肺氣上逆則咳嗽喘息)。
- 氣陷:氣升舉無力(如脾氣下陷致脫肛、內臟下垂)。
- 氣閉:氣鬱結不通(如痰熱閉阻心包,見神昏譫語)。
- 氣脫:氣外泄不固(如大汗亡陽,氣息微弱)。
氣機與其他物質的關係
氣機的運行與「血、津液、精」密切相關:
- 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
- 氣能生津行津:如肺氣宣降失常,可致水液停聚為痰飲。
- 氣化作用:通過氣機運動促進精、氣、血、津液的相互轉化。
氣機理論為中醫辨證的核心之一,臨床調治時,無論針藥皆重視「調氣」,如疏肝理氣、降氣平喘、益氣升提等法,皆旨在恢復氣機的動態平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