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積丸

AI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6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3%
膽經 5%
心經 3%
大腸經 3%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挨積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對於積滯腹痛、癥瘕積聚等症狀,三稜能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積滯,緩解疼痛。
  2. 配伍增效:挨積丸通常配伍其他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共同發揮消積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三稜與這些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使整體療效更佳。

挨積丸中添加丁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暖胃止痛: 丁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胃脘疼痛、腹痛泄瀉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暖脾胃、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消積化滯: 丁香具有消食化積、行氣導滯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丁香能促進消化,消除積滯,改善消化不良。

因此,在挨積丸中加入丁香,可以有效地溫胃止痛、消積化滯,改善因寒邪凝滯、飲食積滯導致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挨積丸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 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化痰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溼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噯氣等症,青皮能起到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的作用,使氣機通暢,積滯消散。
  2. 健脾和胃: 青皮還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青皮能起到調理脾胃、增強消化能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青皮在挨積丸方中,發揮着行氣消積、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氣滯、痰溼、脾胃虛弱所致的多種消化道疾病。

挨積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助消化之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乾薑可溫中散寒,促進消化功能。
  2. 調和藥性:挨積丸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物,乾薑加入其中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陽,更好地發揮整體療效。

「挨積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乃因其具有攻堅逐瘀之效,主要針對以下兩方面:

  1. 破積消痞:巴豆性峻,能瀉下攻積,用於治療食積、氣滯、腹痛等症狀。其破積消痞之力,可使積聚於腸胃的食積、瘀血等病邪得以清除。
  2. 通便潤腸:巴豆能潤腸通便,適用於腸燥便祕等症狀。其通便之力,可使腸道積滯之物得以排出,改善便祕情況。

然而,巴豆性峻,不可隨意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挨積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挨積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組成包含三稜、丁香、青皮、乾薑及巴豆等藥味。此方劑主要針對脾胃不和、積滯內停所致的諸多症狀,無論是幼兒或是成人,皆有其適應之證。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記載,挨積丸的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消積導滯:本方最主要的作用是消導積滯,無論是乳食積滯於脾胃,導致的腹脹、腸鳴、嘔逆、噁心、大便酸臭等症狀,或是因酒食積滯於胸膈,引起的胸膈不快、嘔逆、噁心、吐瀉脾疼等症狀,皆可使用本方。
  2. 治療小兒疳積:對於小兒因脾胃虛弱、積滯化熱引起的疳瀉、積瀉,大便酸臭,乳食減少等症狀,挨積丸亦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 溫中散寒:本方中的乾薑、丁香等藥味,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治療因寒邪侵襲或脾胃虛寒導致的腹脹、嘔吐等症狀。
  4. 行氣止痛:三稜、青皮等藥味,具有行氣消癥、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積滯不化引起的腹脹、疼痛等症狀。
  5. 破積消癥:巴豆峻下逐水,破癥散結,能加強本方消積導滯、攻堅破積的功效。
  6. 調理脾胃:本方雖以消積為主,但其溫性藥物亦能起到一定的溫養脾胃作用,為後續調理脾胃,恢復消化功能打下基礎。

治療原理

挨積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其各味藥物的協同作用上:

  1. 峻猛攻積:巴豆為峻下逐水之藥,能破積散結,是本方攻積導滯的主要力量。然而巴豆藥性猛烈,故用量較輕,且與醋糊製成丸劑,以緩和其峻烈之性。
  2. 理氣消脹:三稜行氣破瘀,能消散積聚之癥,青皮疏肝解鬱,能幫助消食化積,二者合用,可使氣機順暢,緩解腹脹、胸悶等症狀。
  3. 溫中散寒:乾薑溫中散寒,可驅散脾胃寒邪,緩解因寒邪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丁香溫中降逆,亦可增強乾薑溫中之效,同時能降逆止嘔。
  4. 協同增效:諸藥合用,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等多重功效,能有效治療因脾胃不和、積滯內停所致的各種症狀。

總結

挨積丸以其獨特的配伍,針對脾胃積滯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它不僅能峻猛攻積,破積消癥,還能理氣止痛,溫中散寒,達到消積導滯、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此方劑既可用於治療小兒乳食積滯,亦可用於治療成人酒食積滯,可謂應用廣泛。值得注意的是,本方中巴豆藥性峻猛,使用時需注意劑量,並配合生薑湯送服,以降低其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京三稜(炮)3兩,丁香皮(不見火)3兩,丁香(不見火)1兩,青皮(去白)1兩,乾薑(炮)2錢半,巴豆(去皮膜油)2錢半。
消積滯,進乳食,退黃長肌。
上為細末,入巴豆研勻,面醋糊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50丸至六十丸,2歲兒可服七至十丸,生薑湯吞下,熟水亦得,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腹中有鳴叫聲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挨積丸, 出處:《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組成:京三棱(炮)3兩,丁香皮(不見火)3兩,丁香(不見火)1兩,青皮(去白)1兩,乾薑(炮)2錢半,巴豆(去皮膜油)2錢半。 主治:消積滯,進乳食,退黃長肌。主治:小兒脾胃不和,宿滯不化,腹脹腸鳴,嘔逆惡心,便利不調,乳食減少,或疳瀉積瀉,大便酸臭;丈夫、婦人胸膈不快,酒積食積,嘔逆惡心,吐瀉脾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