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丁香丸

DA DING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3%
胃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0%
心經 6%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丁香丸中含有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降逆: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緩解胃寒、嘔吐、呃逆等症狀。
  2. 止痛消脹: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胃脘疼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大丁香丸中加入丁香,可以有效地改善胃寒、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達到溫中降逆、止痛消脹的療效。

大丁香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大丁香丸常用於治療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乾薑的加入可溫暖脾胃,驅寒止瀉,緩解症狀。
  2. 助丁香散寒止痛: 丁香性溫,亦有溫中散寒之效,但其偏於行氣止痛。乾薑的加入可助丁香溫中散寒,並增強其止痛效果,更有效地緩解寒邪所致的疼痛。

大丁香丸中添加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助消化: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健脾消食之功效。搭配丁香等藥材,可增強藥效,促進氣機運行,幫助消化,改善胃腸功能。

2. 緩解藥性,和中開胃: 丁香性溫熱,味辛,可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但過於燥熱。橘皮可起到緩解丁香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胃腸造成刺激,並可開胃健脾,增進食慾。

大丁香丸方劑中含有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1. 攻逐寒積,溫通腸腑:巴豆性溫熱,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攻逐寒積、溫通腸腑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脾胃虛寒、腹痛腹脹、大便不通等症,巴豆能有效溫散寒邪,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泄。
  2. 配伍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巴豆與大丁香丸中的其他藥材,如大丁香、肉桂等,配伍使用,相互協同,可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例如,巴豆的攻逐之力,可以配合肉桂的溫通之力,共同溫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

主治功效


大丁香丸

**組成:**丁香、乾薑、橘皮、巴豆。

**性味:**辛、溫。

**歸經:**肺、脾、胃。

**功效:**溫中止嘔、理氣消食、健脾化濕。

**主治:**脾胃虛寒,宿飲不消,兩脅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克,一日3次。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丁香:**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健脾消食、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2. 乾薑:**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助陽、補氣止瀉、止血化瘀、益氣活血、健脾開胃、止嘔的功效。

**3. 橘皮:**性味辛、苦、溫,歸脾、肺、大腸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利尿通便、止咳化痰、消食導滯的功效。

**4. 巴豆:**性味辛、苦,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清肺利咽、潤腸通便、消食化積、溫中止嘔、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大丁香丸是由丁香、乾薑、橘皮、巴豆組成的中藥複方,具有溫中止嘔、理氣消食、健脾化濕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宿飲不消,兩脅滿痛。

傳統服藥法


丁香1兩,丁香皮1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巴豆霜1分。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入巴豆霜,拌勻再羅,用好酒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至7丸,食後溫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丁香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大丁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丁香1兩,丁香皮1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巴豆霜1分。 主治:脾胃虛寒,宿飲不消,兩脅滿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