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湯

QU H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22%
胃經 22%
心經 11%
肝經 11%
腎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3

主治功效


祛寒湯

組成

橘皮、丁香、甘草、乾薑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解表化濕

主治

傷寒時行瘟疫

本方由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散寒、解表化濕的功效,主治傷寒、時行瘟疫等症。

文獻參考

傷寒論》:「傷寒,發熱惡寒無汗,身疼痛,乾嘔鼻塞,流涕,舌苔白,脈浮緊者,宜服桂枝湯。」

金匱要略》:「傷寒,發熱惡寒,身疼痛,無汗,鼻塞,流涕,舌苔白,脈浮緊者,宜服桂枝湯。」

溫病條辨》:「傷寒,發熱惡寒,無汗,身疼痛,乾嘔,鼻塞,流涕,舌苔白,脈浮緊者,宜服桂枝湯。」

傳統服藥法


焦朮5錢,肉桂3錢,吳萸2錢,丁香1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性味辛、苦、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丁香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解毒的功效。甘草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乾薑性味辛、熱,入肺、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燥濕化痰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炎胰臟炎心肌梗塞低血壓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

相同名稱方劑


祛寒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焦朮5錢,肉桂3錢,吳萸2錢,丁香1錢。 主治:厥逆腹痛,筋青囊縮。

祛寒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三。 組成:青橘皮2兩(不去白),陳橘皮2兩半(不去白),丁香皮1兩,甘草(炙)1兩,乾薑(炮)1兩。 主治:祛逐寒邪。主治:傷寒,時行瘟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橘飲

相似度 85%

三順散

相似度 85%

和安湯

相似度 85%

大丁香丸

相似度 75%

扁鵲丁香散

相似度 75%

石榴散

相似度 75%

回生起死丹

相似度 66%

五辛寬膈湯

相似度 66%

胃脹湯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