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生起死丹

回生起死丹

HUI SHENG QI SI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9.5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肺經 20%
腎經 20%
脾經 20%
心經 8%
肝經 8%
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生起死丹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救逆: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陽救逆之功效。回生起死丹用於回陽救逆,故丁香可溫補心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2. 化瘀止痛: 丁香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瘀阻滯,緩解疼痛。回生起死丹中加入丁香,有助於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疼痛,促進氣血運行,提高藥效。

回生起死丹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對於因陽氣虛衰、寒邪內侵而導致的昏迷、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恢復陽氣,起到回生起死之效。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厥冷: 乾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厥冷,對於因陽氣不足、血液運行不暢而導致的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等症狀,乾薑能溫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恢復肢體溫度。

綜上所述,乾薑在回生起死丹中的加入,旨在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厥冷,對於救治因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的危重病症具有重要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回生起死丹」主治「痘出灰白,寒氣逆上」等證,屬中醫痘疹(如天花或麻疹)範疇,尤其針對「陰寒內盛」導致痘瘡不得透發之危候。

  1. 痘出灰白:痘瘡色澤灰白,乃氣血不足、陽氣虛衰,無法溫煦鼓動痘毒外透所致。
  2. 寒氣逆上:陰寒內盛,胃氣上逆,故見嘔吐、腹脹。
  3. 不食腹瀉清水:脾胃陽虛,運化失職,水穀不化而下瀉。
  4. 手足俱冷:陽氣衰微,四肢失於溫養。

此證關鍵在「陰盛格陽」,陽氣虛衰而寒邪內閉,痘毒因而鬱遏不能透發,須急溫中回陽以救逆。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僅兩味藥:丁香、乾薑,藥簡力專,旨在「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1. 丁香(9枚)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
    • 功效:溫中降逆、散寒止痛。
    • 本方用之降胃氣止嘔,兼暖腎陽以助脾土,治「寒氣逆上」之嘔吐、腹脹。
  2. 乾薑(1錢)

    • 性味大辛大熱,歸脾、胃、心、肺經。
    •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 本品為「溫脾陽」要藥,能祛內寒、止瀉,並透過溫暖中焦以助氣血生化,使痘瘡得陽氣溫煦而轉紅活。

配伍邏輯

  • 乾薑溫守中焦,直補脾胃陽虛;丁香散寒降逆,針對寒邪上沖之嘔吐。二者合用,脾胃得溫,寒邪得散,陽氣復振,則陰寒退而痘毒自透。
  • 「被蓋片時」強調服藥後覆被發汗,助藥力外達肌表,促陽氣宣通,痘瘡由灰轉紅。

三、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屬「辛熱回陽法」,針對痘疹因寒致危的急救方。透過溫補中焦陽氣,解除寒邪鬱遏,使氣血得溫而痘瘡復活。其核心在「脾胃溫暖,陰退陽回」,符合《內經》「寒者熱之」「治寒以熱」之理,為中醫「溫法」在痘疹治療中的具體應用。

傳統服藥法


丁香9枚,乾薑1錢。
水煎服。被蓋片時,令脾胃溫暖,陰退陽回,痘自紅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回生起死丹,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丁香9枚,乾薑1錢。 主治:痘出灰白,寒氣逆上,不食腹脹,嘔吐肚痛,泄瀉清水,手足俱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