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除濕丸
JIA WEI CHU S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九十八引《經驗秘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滲濕: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通經活絡之效。其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尿排濕,對於濕邪困阻經絡、導致水腫、關節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活血通絡:川牛膝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此功能對於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以及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肢體麻木,都有輔助治療作用。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促進水濕運化: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使水濕代謝更順暢,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
- 滋陰潤燥,緩解燥邪傷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緩解濕邪所致的燥邪傷陰,防止濕熱內蘊,進一步加重濕邪。
總之,當歸的加入可以增強加味除濕丸的活血化瘀、滋陰潤燥功效,有助於全面改善濕邪困阻的症狀,提高藥效。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腎陽,溫陽除濕: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效。對於脾腎陽虛所致的濕氣困阻、肢體沉重、腰膝酸軟等症狀,肉蓯蓉能溫陽利水,促進濕氣排出,改善脾腎功能,從根本上解決濕氣問題。
- 提高藥效: 肉蓯蓉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除濕作用。例如,與茯苓、澤瀉等藥材搭配,能更有效地利水滲濕,消腫利尿;與蒼朮、白朮等藥材搭配,能更有效地健脾燥濕,祛除脾胃濕邪。
「加味除濕丸」中包含「威靈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祛風除濕: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能有效緩解濕邪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 利水消腫: 威靈仙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能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除濕功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通便泄熱的功效。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宣肺利水、潤腸通便的功效。其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除濕熱,適用於濕阻肺竅,咳嗽痰多,以及濕熱蘊結,小便不利,大便祕結等症狀。
在加味除濕丸中,葶藶子配合其他藥物,可加強利水消腫、通便泄熱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濕阻中焦,脾虛濕困,水腫腹脹等症狀的功效。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提高除濕效果: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升陽、健脾益胃的功效。濕邪阻滯脾胃,導致脾虛不運,水濕停聚。黃耆補脾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停滯的問題,提高除濕丸的整體效果。
- 扶正祛邪,增強抵抗力:濕邪侵襲人體,易傷脾氣,導致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黃耆補氣固表,提升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抵抗溼邪的侵襲,防止病情反覆。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續斷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加味除濕丸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痠痛等症狀,而續斷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達到祛風濕止痛的效果。
- 補肝腎壯筋骨:續斷亦具補肝腎壯筋骨的功效。風濕痺痛常伴隨肝腎不足、筋骨不健,而續斷能補益肝腎,強健筋骨,從根本上改善風濕痺痛的病症,提高治療效果。
因此,加味除濕丸中加入續斷,可謂是相得益彰,既能祛風濕止痛,又能補肝腎壯筋骨,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效。方劑中加入蒼朮,可有效祛除體內濕氣,並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困脾的問題。
- 祛風止痛:蒼朮兼具祛風止痛之功。對於因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蒼朮能有效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除濕丸常用於治療溼阻脾胃、痰溼內蘊等病症,陳皮可以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濕化痰,增強藥效。
- 調和藥性: 除濕丸中往往含有較多苦寒藥物,容易損傷脾胃,陳皮性溫,可以起到和中調和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傷,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常因濕氣阻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烏藥能疏通氣機,使濕氣得以宣洩,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健脾燥濕: 烏藥兼具健脾燥濕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有助於去除體內積存的濕氣。對於濕氣困脾,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烏藥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寧心安神,健脾益氣:茯神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緩解濕邪困脾所致的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由於濕邪易傷脾,脾虛則氣虛,氣虛則心神不寧,茯神可以補益心脾,穩定心神,改善濕邪對心神的影響。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功效:加味除濕丸中的其他藥材,如蒼朮、厚朴、陳皮等,主要作用於脾胃,祛濕化痰。茯神則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一方面配合蒼朮、厚朴等藥材,增強祛濕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緩解濕邪對脾胃的損傷,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更有效地利水滲濕,達到除濕的目的。
加味除濕丸中包含石楠葉,主要基於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石楠葉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其揮髮油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有助於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此外,石楠葉還可利水消腫,有助於清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等症狀。
因此,加味除濕丸中加入石楠葉,有助於祛風散寒、止痛消腫,改善風濕痺痛等症狀,達到除濕通絡的功效。
加味除濕丸中添加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有效去除體內濕邪,並能化解痰濁,緩解因濕邪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此外,天南星還具有祛風止痙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
因此,在加味除濕丸中添加天南星,可以起到化濕、止咳、止痙等作用,有助於改善濕邪所致的各種病症。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祛除濕邪: 防風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之功。濕邪常與風寒相搏,阻滯經絡,導致肢體痠痛、關節腫脹等症狀。防風可疏散風寒,同時祛除濕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協同藥效,增強療效: 防風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協同增強藥效。例如,防風與羌活、獨活等藥物合用,可更有效地祛風除濕,緩解痺痛。
「加味除濕丸」方劑中包含薏苡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利水滲濕: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膀胱經。其能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對於濕邪困脾、水濕停滯所致的肢體水腫、小便不利、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清熱解毒:薏苡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將薏苡仁加入「加味除濕丸」中,可更有效地祛除濕邪,改善相關症狀,提升療效。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萆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利水滲濕: 萆薢性味甘淡,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通淋排石之功效。其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清除濕邪,對於濕阻中焦、水濕下注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補腎壯陽: 萆薢同時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加之,萆薢還能改善脾腎陽氣虛弱,進一步促進水濕代謝,提高藥效。
因此,萆薢的加入,不僅有助於除濕,更能補腎壯陽,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積化滯,利水滲濕: 檳榔味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利水之效。對於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泄瀉、水腫等症狀,檳榔能幫助消食化積,促進水濕代謝,達到利水滲濕的作用。
- 引藥入脾胃,增強療效: 加味除濕丸以健脾祛濕為主,而檳榔性溫燥,能引藥下行,更好地將藥力引導至脾胃,加強健脾除濕的效果。同時,檳榔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濕邪排出,提升藥效。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宣肺化痰: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化痰的作用。除濕丸主要用於治療濕邪困脾,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杏仁可以幫助潤肺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減輕咳嗽症狀。
- 燥濕化痰,健脾利濕: 杏仁同時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加味除濕丸中加入杏仁,可以更好地達到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加味除濕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逐水: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逐水消腫之效。對於濕熱蘊結、脾胃不和導致的水腫、腹脹、大便祕結等症狀,牽牛子能有效瀉下濁水,解除濕邪,改善症狀。
- 清熱解毒: 牽牛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濕熱毒邪所致的皮膚病、瘡瘍腫毒等。在加味除濕丸中,牽牛子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清除濕熱毒邪,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加味除濕丸中加入牽牛子,是為了充分發揮其瀉下逐水、清熱解毒的作用,以更全面地治療濕熱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病症。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加味除濕丸常用於治療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疼痛、腫脹等症,乳香可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腫脹,緩解疼痛。
-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乳香氣味芳香,可引藥入絡,促進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加味除濕丸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薏苡仁等,主要作用於脾胃濕邪,而乳香則能引藥至關節部位,更有效地消散濕邪,緩解疼痛。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針對其行氣燥濕的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性燥,能燥濕化痰,並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濕阻氣滯所致的胸悶腹脹、脘腹疼痛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加味除濕丸主要用於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脹便溏等症狀。加入木香可以促進脾胃氣機運化,疏通濕邪,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進一步提高藥效。
加味除濕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的功效。除濕丸主要用於治療溼邪困脾、脾虛不運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而沉香能行氣化溼,疏通脾胃氣機,緩解脾胃不適,從而增強除溼功效。
- 溫陽散寒: 沉香還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寒溼凝滯所致的腹痛、肢冷等症。加味除濕丸中加入沉香,能夠溫陽化寒,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驅散寒溼,達到除溼止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加味除濕丸
【方劑】
川牛膝、當歸、肉蓯蓉、威靈仙、葶藶子、黃耆、續斷、蒼朮、陳皮、烏藥、茯神、石楠葉、天南星、防風、薏苡仁、萆薢、檳榔、杏仁、牽牛子、乳香、木香、沉香。
【處方】
- 川牛膝:10g
- 當歸:10g
- 肉蓯蓉:10g
- 威靈仙:10g
- 葶藶子:10g
- 黃耆:10g
- 續斷:10g
- 蒼朮:10g
- 陳皮:10g
- 烏藥:10g
- 茯神:10g
- 石楠葉:10g
- 天南星:10g
- 防風:10g
- 薏苡仁:10g
- 萆薢:10g
- 檳榔:10g
- 杏仁:10g
- 牽牛子:10g
- 乳香:10g
- 木香:10g
- 沉香:10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2劑,連續服用1-2週。
【功效】
- 調經止痛
- 溫補肝腎
- 補益氣血
- 祛風除濕
- 活血化瘀
【主治】
- 腳氣病
- 風濕痹痛
- 月經不調
- 痛經
- 腎虛腰痠
- 腿腳無力
- 水腫
- 尿少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陰虛火旺者禁用。
-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 本藥方含有毒性成分,使用時應謹慎。
- 服用本藥方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方劑藥味】
- 川牛膝:具有補氣血、強筋骨、祛風濕、通經活絡之功。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
- 肉蓯蓉: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補氣養血之功。
- 威靈仙: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之功。
- 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肺熱之功。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益氣升陽、利水消腫之功。
- 續斷:具有補腎強筋、活血止痛、通經活絡之功。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利水消腫之功。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 烏藥: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活血之功。
- 茯神:具有寧心安神、益氣養心、健脾益智之功。
- 石楠葉: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解毒消腫之功。
-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之功。
- 防風:具有散風解表、祛風除濕、止痛止痙之功。
- 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之功。
-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之功。
- 檳榔: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之功。
-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降氣通便、止渴生津之功。
- 牽牛子: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之功。
-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之功。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之功。
- 沉香:具有溫裏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之功。
傳統服藥法
石魁牛膝(酒浸,焙乾)2兩,當歸(酒浸,焙乾)2兩,肉蓯蓉(酒浸,焙乾)2兩,威靈仙2兩,苦葶藶(炒香,另研)2兩,黃耆2兩,川續斷2兩,蒼朮(米泔水浸)2兩,陳皮(去白)2兩,烏藥(嫩者)2兩,茯神(去木)2兩(同木瓜兩個,用竹刀切片子,去瓤,曬乾,酒浸三日),石楠葉1兩半,南星(炮)1兩半,防風(去蘆須)1兩半,薏苡仁1兩半,川萆薢1兩半,檳榔1兩半,杏仁(去皮尖,麩炒)1兩半,牽牛(頭末)1兩(炒),乳香2兩(另研,木香2兩,沈香1兩(同木香另研)。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酒、鹽湯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風除濕、通利關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腳氣。但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及兒童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除濕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九十八引《經驗秘方》。 組成:石魁牛膝(酒浸,焙乾)2兩,當歸(酒浸,焙乾)2兩,肉蓯蓉(酒浸,焙乾)2兩,威靈仙2兩,苦葶藶(炒香,另研)2兩,黃耆2兩,川續斷2兩,蒼朮(米泔水浸)2兩,陳皮(去白)2兩,烏藥(嫩者)2兩,茯神(去木)2兩(同木瓜兩個,用竹刀切片子,去瓤,曬乾,酒浸3日),石楠葉1兩半,南星(炮)1兩半,防風(去蘆須)1兩半,薏苡仁1兩半,川萆薢1兩半,檳榔1兩半,杏仁(去皮尖,麸炒)1兩半,牽牛(頭末)1兩(炒),乳香2兩(另研),木香2兩,沉香1兩(同木香另研)。 主治: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