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樗皮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樗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止癢消腫。陳皮加入可中和樗皮的寒性,防止其寒涼傷脾胃,並有助於疏通氣機,促進藥效的吸收和發揮。
- 調和藥性: 樗皮丸以樗皮為主藥,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陳皮的加入不僅可以緩解樗皮的寒性,還可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性更加平和。
樗皮丸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協助清除體內濕氣,配合樗皮清熱解毒、止癢的功效,達到治濕熱瘡瘍的效果。
- 健脾益氣:茯苓還能健脾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濕熱瘡瘍反覆發作。
因此,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使樗皮丸的療效更為全面。
樗皮丸中加入半夏,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作用:
- 燥濕止癢: 樗皮丸主治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等症,而半夏性燥,善於燥濕止癢,可輔助樗皮清熱解毒、止癢止疹之效。
-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濕邪上擾所致的噁心嘔吐,具有緩解作用,可避免因濕邪阻滯脾胃而影響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樗皮丸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樗皮丸主治濕熱蘊結、血脈瘀阻所致的皮膚濕疹、瘙癢、疼痛等症,香附可疏通肝氣、調和脾胃,緩解因肝鬱脾虛引起的濕熱蘊結,從根本上改善皮膚病症。
- 配合樗皮清熱解毒:樗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烈,容易傷脾胃。香附性溫,可緩解樗皮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提升樗皮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
樗皮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樗皮丸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川芎能有效解除風寒痺痛,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麻木疼痛症狀。
- 引藥入肝,助藥力達病所: 樗皮丸中藥材多偏於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川芎的辛溫之性可以引導藥力入肝經,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肝經風寒濕痺所致的病症。
樗皮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能祛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樗皮丸本身以除濕止癢為主,加入蒼朮可增強除濕之力,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 配合樗皮:樗皮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燥濕,但寒涼易傷脾胃。蒼朮溫燥健脾,可中和樗皮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樗皮丸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同類相佐,增強療效: 樗皮與黃柏皆屬苦寒性藥材,皆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兩者配伍,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 相生相剋,協調作用: 樗皮偏於燥濕,而黃柏則偏於清熱。二者配伍,可以互相調和,避免單一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燥,達到藥性平衡,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樗皮丸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樗皮性寒,久服易傷陽氣,乾薑溫中散寒,可緩解樗皮的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
- 助藥力:乾薑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樗皮藥力更好地發揮,提升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效果。
樗皮丸中加入地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涼血止血、收斂生肌的功效。
地榆味苦、澀,性寒,歸肝、脾經。其能清熱涼血,止血收斂,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以及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在樗皮丸中,地榆與樗皮、黃柏等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收斂生肌的功效,對於治療濕熱下注、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皮膚病,以及外傷感染、潰瘍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樗皮丸方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清熱除濕之效。
- 樗皮丸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牡蠣可以清熱降火,平息肝陽,緩解肝火上炎的症狀。
牡蠣能軟堅散結,與樗皮、黃柏等藥材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消炎止痛,緩解目赤腫痛等症狀。
- 牡蠣還能收斂固澀,可配合其他藥材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瘡症狀。
主治功效
樗皮丸,由陳皮、茯苓、半夏、香附、川芎、蒼朮、黃柏、乾薑、地榆、牡蠣等中藥組成。具有化痰散瘀、活血行氣的功效,適用於痰濕積聚在身體下部,導致白帶如傾瀉般增多,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四肢麻木,脈搏滑利,肌肉肥胖等症狀。
半夏,性溫,味辛,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蒼朮,性溫,味苦,辛,能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適用於濕邪困脾、水腫、泄瀉、痢疾等症狀。
陳皮,性溫,味苦、辛,能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適用於脾胃氣滯、食積、咳嗽、哮喘等症狀。
川芎,性溫,味辛,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適用於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狀。
地榆,性寒,味苦,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適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等症狀。
乾薑,性溫,味辛,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適用於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牡蠣,性寒,味鹹,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
樗皮丸將這些中藥材組合在一起,具有祛風散寒、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濕積聚 في جسم下部,導致白帶增多、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四肢麻木、脈搏滑利、肌肉肥胖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臭樗根皮(銼,炒)。上為末,水和為丸,如棗核大。
以面捏作小餛飩二七枚,煮熟,空腹吞之,日2次。
忌油膩、熱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利濕的功效,適合於濕痰下注、帶下如傾、頭眩嘔噦、麻木、脈滑、肌肥等症狀。但本方性味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樗皮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組成:臭樗根皮(銼,炒)。 主治:婦人久痢及疳痢,諸方不癒者。
樗皮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三十四。 組成:芍藥5錢,良薑3錢(燒灰),黃柏2錢(炒成炭),椿根皮1兩半。 主治:赤白帶有濕熱者。
樗皮丸, 出處:《醫統》卷七十四。 組成:臭樗皮(微炒)1兩,酸石榴皮1兩,黃連1兩,阿膠(炒)1兩,艾葉3分(微炒)。 主治:痔漏下血及膿血不止。
樗皮丸, 出處:《女科指掌》卷一。 組成:樗根白皮(向東南者,米泔水洗,去黑皮,曬乾,酒炒)、陳皮、茯苓、半夏、香附、川芎、蒼朮、黃柏、炮薑、地榆、牡蠣。 主治:濕痰下注,帶下如傾,頭眩嘔噦,麻木,脈滑,肌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