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舒鬱丸

腸胃舒鬱丸

CHANG WEI SHU Y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0%
胃經 15%
心經 12%
肝經 8%
腎經 7%
膽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腸胃舒鬱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疏肝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且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

二、調和脾胃,健脾開胃:香附能調節脾胃功能,改善脾胃氣虛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並能增進食慾,有助於營養吸收。

因此,香附在腸胃舒鬱丸中扮演着疏肝解鬱、調和脾胃的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腸胃不適症狀,促進身體健康。

腸胃舒鬱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對於腸胃不適,如濕氣困脾、消化不良等,茯苓能有效化解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亦有寧心安神之效。當腸胃不適引起精神不寧、失眠等症狀時,茯苓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緩解因胃氣不舒而導致的焦慮不安。

因此,茯苓作為腸胃舒鬱丸的組成部分,既能改善腸胃功能,又能緩解精神壓力,起到雙重功效。

腸胃舒鬱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陳皮能有效疏理氣機,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2. 降逆止嘔:陳皮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陳皮能起到安胃止嘔的作用。

因此,陳皮在腸胃舒鬱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緩解腸胃不適。

腸胃舒鬱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疏肝解鬱、活血行氣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其疏肝解鬱的作用,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而活血行氣的功效,則有助於改善胃腸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功能,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川芎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起到舒肝解鬱、活血行氣、調理脾胃的作用,達到治療腸胃不適的目的。

腸胃舒鬱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和胃: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溫胃、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砂仁能有效理氣和胃,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二、溫中止嘔:砂仁能溫暖脾胃,散寒止嘔,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砂仁能起到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嘔吐症狀,增進食慾。

因此,腸胃舒鬱丸中加入砂仁,可有效改善脾胃氣滯、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達到舒緩腸胃,促進消化的目的。

腸胃舒鬱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脾胃氣逆所致的噁心、嘔吐、呃逆等症狀,半夏能有效緩解。
  2. 燥濕化痰: 半夏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痰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半夏能起到化痰消積的作用。

因此,半夏在腸胃舒鬱丸中,能有效解決脾胃氣逆和濕痰阻滯所引起的腸胃不適,起到舒緩腸胃、促進消化的作用。

腸胃舒鬱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脾胃不和: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腸胃舒鬱丸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甘草能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脾胃不和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2. 保護胃黏膜,減輕藥物刺激: 甘草含有甘草酸,具有抗炎、抗潰瘍作用,可保護胃黏膜,減輕其他藥物對胃部的刺激。腸胃舒鬱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防止藥物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腸胃舒鬱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胸膈脹滿、嘈雜吞酸、兩脅作痛」,其病機關鍵在於「肝鬱犯胃,脾虛濕滯」。肝氣鬱結則横逆犯胃,致胸膈脹滿、脅痛;胃氣上逆則吞酸嘈雜;脾失健運則水濕停留,故四肢倦怠、飲食無味。方名「舒鬱」即點明其核心在於疏解肝鬱,兼顧脾胃虛弱與濕阻氣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疏肝解鬱為主

    • 香附(君藥):辛香入肝,理三焦之氣,專解肝鬱。
    • 川芎:血中氣藥,助香附行氣活血,治脅痛。
    • 炒山梔:清肝鬱所化之火,治吞酸嘈雜。
  2. 健脾祛濕為輔

    • 茯苓、炒蒼朮:健脾滲濕,針對「腸胃虛弱」之本。蒼朮燥濕力強,助脾運化。
    • 陳皮、砂仁:醒脾化濕,理氣寬中,改善腹脹食少。
  3. 和胃降逆為佐使

    • 半夏:降逆和胃,化痰消痞。
    • 炙甘草:緩急調中,调和諸藥。
    • 薑湯送服:增強溫中止嘔之效。

配伍特點

  • 氣血同調:香附、川芎行氣活血,契合「氣行則血行」之理。
  • 標本兼治:以香附疏肝治標,茯苓、蒼朮健脾治本。
  • 寒熱並用:山梔清熱,砂仁、半夏溫中,適應複雜病機。

現代應用推論
此方組合可促進消化(砂仁、陳皮含揮發油增強腸蠕動),調節胃酸(山梔、甘草抗潰瘍),改善腸胃功能紊亂。醋糊丸增強入肝散瘀之效,契合「肝主疏泄」與消化之關聯。

傳統服藥法


香附1兩,茯苓1兩,陳皮1兩,炙甘草1兩,川芎1兩,炒山梔1兩,炒蒼朮5錢,砂仁5錢,半夏5錢。
促進胃腸消化蠕動機能。
上為極細末,醋糊為小丸。
每服2錢,以薑水送下。
生冷硬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關疾病


經常疲勞想睡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容易焦慮恐懼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噯氣容易憂鬱胃腸脹氣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腸胃舒鬱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香附1兩,茯苓1兩,陳皮1兩,炙甘草1兩,川芎1兩,炒山梔1兩,炒蒼朮5錢,砂仁5錢,半夏5錢。 主治:促進胃腸消化蠕動機能。主治:胸膈脹滿,嘈雜吞酸,四肢倦怠,兩脅作痛,飲食無味,腸胃虛弱,一般鬱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