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芎朮薑梔二陳湯中包含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川芎味辛性溫,能上行頭面,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本方所治的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皮膚瘙癢等症,川芎能有效緩解這些不適。
-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有利於消除炎症,改善病症。
總之,川芎在芎朮薑梔二陳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夠疏散風寒、止痛止癢,還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是治療本方所治疾病的有效藥物。
芎朮薑梔二陳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逆的功效。方劑中芎、朮、梔子等藥物偏寒涼,而二陳湯本身也偏於清熱化痰,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因此加入乾薑以溫中散寒,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
2. 助藥力:乾薑味辛,能行氣活血,促進藥物吸收和流通,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例如,乾薑能助二陳湯化痰止咳,並協同芎、朮、梔子等藥物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芎朮薑梔二陳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用於調理脾胃,化濕清熱。方中包含蒼朮,其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燥濕健脾之效。《本草綱目》記載蒼朮能「去濕除痞,消腫止痛」,適合治療因濕阻脾胃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食少體倦等症狀。在芎朮薑梔二陳湯中,蒼朮與其它藥材相配,可增強方劑燥濕運脾之力,對濕困脾胃者尤為適用。通過蒼朮的燥濕作用,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而改善由濕邪引起的各種不適。
芎朮薑梔二陳湯方劑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方中加入梔子,旨在清解因濕熱內蘊所導致的發熱、口渴、黃疸、小便赤等症狀,同時兼顧清心瀉火,以消除因熱盛而致的煩躁、失眠等症狀。
因此,梔子在芎朮薑梔二陳湯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涼血利濕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內蘊的功效。
芎朮薑梔二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功。方中芎、朮、薑、梔子等藥材燥濕化痰,但容易傷津耗氣,而陳皮則可協同理氣,使燥濕之功不傷正氣。
- 調和藥性: 方中各藥材性味偏寒涼,而陳皮性溫,可緩解藥性,使藥效更柔和,避免寒涼之品傷脾胃。
「芎朮薑梔二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因薑梔之苦寒,易傷脾胃,引起嘔吐,而半夏可協同二陳湯,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緩解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
- 化痰止咳: 半夏性燥,能燥濕化痰,且能降氣,與二陳湯中陳皮、半夏、茯苓等藥物協同作用,可化解痰濁,緩解咳嗽痰多之症。
因此,半夏的加入,既能緩解薑梔之苦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又能化解痰濁,使其在方中發揮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病的目的。
芎朮薑梔二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二陳湯以燥濕化痰為主要功效,茯苓的加入能加強健脾利濕作用,使痰濕消散更徹底。
- 和中降逆:茯苓還能和胃降逆,對於濕痰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噁心嘔吐,有輔助緩解作用。
因此,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增強二陳湯的利濕作用,還能協調脾胃,使藥效更全面。
芎朮薑梔二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兼具以下兩方面作用:
- 緩和藥性:方中包含薑、梔子等辛、苦、寒涼藥物,容易造成脾胃虛弱,而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 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芎、朮的祛風除濕作用,也能減輕梔子、二陳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芎朮薑梔二陳湯」
中藥方劑「芎朮薑梔二陳湯」出自《傷寒論》,是一張溫裡化痰的方劑,由川芎、乾薑、蒼朮、梔子、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等中藥組成。該方劑具有溫經散寒、化痰止咳、理氣行氣、燥濕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痰阻滯、胃脘痞悶、疼痛拒按、噁心嘔吐、泄瀉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總結:
中藥方劑「芎朮薑梔二陳湯」具有溫經散寒、化痰止咳、理氣行氣、燥濕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痰阻滯、胃脘痞悶、疼痛拒按、噁心嘔吐、泄瀉等症狀。該方劑由川芎、乾薑、蒼朮、梔子、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等中藥組成,這些中藥具有祛風散寒、溫化寒痰、健脾胃、理氣止痛等功效,可起到溫經散寒、化痰止咳、理氣行氣、燥濕化痰的作用,從而緩解寒痰阻滯、胃脘痞悶、疼痛拒按、噁心嘔吐、泄瀉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芎朮薑梔二陳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川芎1錢,乾薑(炮)1錢,蒼朮(米泔制)1錢,梔子(炒)1錢,陳皮(去白)2錢2分,半夏(薑汁炒)1錢,茯苓(去皮)1錢,甘草5分。 主治:素有痰火,胃脘急痛不可忍者,食不能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